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9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晰水稻抗瘟性表型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广谱、持久抗瘟性的分子遗传基础。【方法】利用25个稻瘟病鉴别品种(系)和20个水稻品种(系)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的对稻瘟病单孢菌株的抗性表型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多态性进行聚类比较分析。【结果】以单孢菌株接种的抗性表型聚类,取相似系数0.450,可将45个品种(系)划分为A、B两大类;取相似系数0.618,A、B两大类又分别可分为ⅰ、ⅱ、ⅲ、ⅳ等4个亚类。以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聚类,取遗传相似系数0.620,可将45个品种(系)划归Ⅰ,Ⅱ两类,这两类明显地趋向籼粳两亚种划分;取遗传相似系数0.783时,类群Ⅰ又可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亚类,类群Ⅱ又可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等7个亚类。用抗感单孢稻瘟病菌表型聚类,倾向于抗谱相似的聚为一类;按RGA 相似性聚类,倾向于遗传背景相近的聚为一类。对于抗病频率低或是抗病频率高的品种两者类与类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总体看来类与类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结论】在抗稻瘟病育种方面,对亲本材料进行单孢菌株抗性鉴定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亲本抗性遗传背景,从而避免同一抗源反复使用,还可以丰富培育品种的抗性遗传基础和延长品种抗性。  相似文献   
42.
水稻不同低温敏感期的耐冷性研究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水稻发芽期、芽期、幼苗期、孕穗期和开花期耐冷性的遗传、基因定位、耐冷性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及不同时期耐冷性的相互关系,展望了水稻耐冷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3.
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和株高的QTL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籼稻品种窄叶青8号(ZYQ8)和粳稻品种京系17(JX17)为亲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 DH)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在5个环境中对生育期和株高进行QTL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0个QTL,两种环境以上能重复检出的QTL9个,这些QTL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加性效应方向一致,但遗传效应差异较大;其中没有1个QTL在5种环境  相似文献   
44.
在20世纪80年代抗病育种的基础上,从1994-2003年采用人工辅助接种、自然发病的方法对12151份次水稻材料在病圃中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0年共计有4933份次叶瘟表现抗病,7103份次表现为感病,分别占总份次的40.60%和58.46%;有4071份次颈瘟表现抗病,7965份次表现为感病,分别占总份次的33.50%和65.55%。有9034份次的材料叶瘟颈瘟表现一致,占总份次的74.35%,其中叶瘟感病颈瘟也感病的材料份次是叶瘟抗病颈瘟也抗病材料的两倍;叶瘟颈瘟表现不一致的材料有3002份次,占总份次的24.71%,其中叶瘟感病而颈瘟抗病的材料份次多于叶瘟抗病而颈瘟感病的材料份次。利用早期筛选的抗源,选育了抗病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6326、蜀恢162、蜀恢527等。对稻瘟病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5.
利用一份从贵州引进的分蘖角度在分蘖期半散生、成熟后生长紧凑的水稻特异材料N360,全生育期直立型材料9308和对照材料蜀恢527为研究对象,调查3份材料全生育期分蘖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从分蘖盛期到成熟期,N360、蜀恢527和9308分蘖角度减小度数分别为30、14和7,°N360具有典型的分蘖角度动态变化特点;将N360与9308杂交,构建F2代定位群体,测量亲本和F2代定位群体分蘖角度的动态变化,采用极端集团-隐性群法,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初步定位了控制分蘖角度动态型变化的一个主效基因于第9染色体上SSR分子标记RM201和RM215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1.6和19.0 cM。此外,讨论了这种水稻分蘖角度动态变化性状在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6.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四川省主推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DNA指纹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研究。208对引物中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123对,占所用引物的59.13%。不同染色体的微卫星分析的多态性不同,第9、10染色体微卫星的多态性高于其他染色体,第12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最差,仅为46.15%。42份常用杂交水稻亲本材料聚类分析表明,恢复系和不育系的遗传基础均较狭窄,但恢复系和不育系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正相关。筛选出的各个亲本材料的特异引物或引物组合,能够将某个亲本材料与其他材料相区分。利用这些SSR引物建立了四川省主要杂交水稻亲本的DNA指纹数据库,可以有效地解决杂交水稻及其杂交种的鉴定问题,以及有效地分析各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从DNA指纹数据库中筛选出D优527的特异引物RM337、RM244和RM346,可以鉴定出D优527中的纯度,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在真伪性鉴定中将同一不育系配组的D优527和D优68区分开,说明微卫星鉴定结果是准确可靠的,可用于品种权保护和品种真伪性及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47.
四川省杂交水稻种子寄藏真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杂交水稻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种子健康状况,采用洗涤、吸水纸保湿培养等方法检测来源于四川省的22个杂交水稻种子样品.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种子平均夹带有3.65%的以稻粒黑粉病粒和稻曲病粒为主的病粒和菌核,每克种子真菌孢子负荷量平均达1.65×105个.吸水纸保湿培养法从22个样品获得1 698个真菌菌株,种子带菌率为15%~93%,平均带菌率为38.56%.这些真菌菌株分属于至少27个属,其中以Aspergillus(占总菌株的11.66%)、Tilletia horrida(10.54%)、Fusarium(9.36%)、Rhizoctonia solani(8.07%)、Penicillium(7.54%)、Alternaria(4.95%)、Rhizopus(4.59%)、Ustilaginoidea virens(4.18%)、Sclerotium(4.12%)、Mucor(3.36%)这10个属种为优势菌群,合计占总菌株数的68.37%.杂交水稻种子寄藏真菌类群具有多样性,没有发现新的水稻种子寄藏真菌.  相似文献   
48.
从水稻材料H9808航天诱变的后代中筛选出1株与色素相关的突变体,该突变植株在幼穗分化期新出幼叶的叶脉为橙红色,到拔节后期植株节间及下部约1/3的茎秆均呈现橙红色,在茎杆节底部中心有一橙红色的原点,抽穗时颖壳为橙红色,并保持到种子成熟,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在突变体与9311杂交的F2代隐性群体中,利用SSR标记将橙红色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RM5350和RM12601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55cM和1.38cM。再利用新设计的InDel标记,进一步将该基因定位在S1和S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41和0.25,为克隆水稻橙红色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四川主要水稻恢复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别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4、Xa7、Xa21和Xa23紧密连锁的PCR标记MP12、M3、pTA248和RM206对四川省新选育的以及主要应用的39份恢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这些恢复系均不含有Xa7(M3)和Xa21(pTA248)抗性等位点,17份携有榭(MP12)抗性等位点,少数(6个)携有Xa23(RM206)抗性等位点。在杂交水稻恢复系抗性改良中,应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加快引入利用除工卅外的其它儿个显性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50.
川农优527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新育成的优良高配合力不育系川农1A与其育成的优质高配合力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适中、穗大粒重、高产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好、米质优(达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抗性较好等特性,先后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通过四川省、国家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