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意义】地质旅游是我国最具自然及人文特色的旅游活动之一,探究影响地质公园旅游形象的内在因素以推进地质旅游产业的发展。【方法/过程】以“携程网”“美团网”“同程旅游”3个在线旅游平台的网络评论文本为数据基础,借助ROST CM内容挖掘软件及内容分析法,分析了游客对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地质遗迹景观是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游客认知太姥山的最核心部分;(2)太姥山网络评论文本语义网络呈现“中心—次中心—边缘”三层结构,中心层由地质遗迹类词汇紧密联结构成;(3)游客的情感倾向以积极情绪为主,太姥山收获了较好的游客反馈。综合分析影响太姥山旅游形象的负面因素,提出策略:(1)建设独具地方特色的地质类景观旅游地,实现“求同”与“存异”;(2)与周边资源融合发展,丰富旅游类型与活动内容;(3)加强人员培训和运营监管,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传统商业街道色彩和谐对地域风貌与文化底蕴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州市南后街为例,选取南后街东西两侧149栋建筑进行街道色彩调研,运用问卷调查与M-S理论对街道色彩和谐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南后街主导色突出,地域特征明显;(2)街道建筑色彩和谐度高,色彩秩序协调;(3)周边现代建筑环境与南后街街道环境违和,色彩和谐度低。建议通过:(1)明确主导色,坚守地域特色;(2)维持色彩秩序,提高色彩意识;(3)平衡保护发展关系,把握色彩动态和谐,以期提升传统商业街道色彩和谐度,为传统街道的色彩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在阐述中国特有山水文化中山元素的特有属性,包括山形、山势、山色、山影、山音、山象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园林理法中借山的理法和意境表达。即借山入画,是在一定的视线控制下,远借山体,以山入画;借山俯合,是俯借山体,形成风景园林谋篇布局中的合空间,达到旷达通明的意境;借山问道,是仰借山体,并且结合一池三山的风景园林特定布局形式,意在体现风景园林中寻访仙境的美好愿望;借山寓意,多是通过比兴的手法,了解山体蕴含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园代表着我国生态系统的保护特色,具有全民公益性,近年来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对其网络关注度的研究,可以为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网络营销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武夷山国家公园从2011年至2021年共11年的百度指数日指数,采用多指数和空间集散程度分析法探究其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日均年际网络关注度整体呈现明显的“单峰”特征;月均网络关注度具有“双峰”的季节性特征,其中4月和7月为峰值期,1月为低谷期;五一假期前网络关注度逐渐增加,假期期间则趋势下降,这与游客假期出游的“前兆”效应相吻合;十一假期期间,网络关注度逐渐上升后又下降,有明显的“单峰”趋势,游客可能存在“错峰”出行的现象。(2)2011年至2021年总体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集聚较分散,三大片区网络关注度与空间集聚水平整体上相一致,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3)武夷山国家公园网络关注度与GDP、人口总量、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与空间距离呈负相关。由此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实现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意义】国家公园作为抵御气候危机,影响人类命运的先驱领域,科学地研究武夷山国家公园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今后制定更为合理的生态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InVEST模型,选用文献检索法收集不同类型碳密度数据,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碳储量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1)武夷山国家公园林地地类是该区域主导的用地类型,草地和农田位居第二、第三位;(2)武夷山国家公园总碳储量呈现“先减后增,U型变化”,碳储量高值区和林地地类范围重合;(3)土壤碳储量是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构成要素,占比突出。 相似文献
18.
20.
采用PCR法,从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鳞茎主芽中分离克隆到1个温度诱导脂质运载蛋白基因NtTIL。该基因含有567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88个氨基酸。该基因属于lipocalin-2 superfamily基因家族;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SCR1、SCR2和SCR3 3个植物lipocalin的典型结构域,与小麦、拟南芥等植物的同源性大于75%;编码的蛋白为稳定酸性亲水蛋白,不含有信号肽,进行N末端朝外由外到内的跨膜运动。qRT-PCR结果分析表明,水仙生长发育过程中鳞茎膨大期NtTIL表达量较低;休眠期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推测NtTIL对水仙鳞茎主芽休眠具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