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重要产区,也是我国黑土地的核心地带。在长期的作物种植中化肥的过量施用不仅造成生产效益低下,也导致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化肥减施增效有利于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同步实现黑土地保护利用。本文作者结合试验研究,阐述了黑龙江省大豆化肥减施增效生产技术,旨在推广科学、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大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2.
李静  朱莹 《安徽农业科学》2024,(5):14-18+27
介绍了禾本科芦苇属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的概况。对芦苇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包括稳固土壤、削弱风浪、减少噪声、净化水体、抑制水华、提供栖息地等方面。进而从芦苇的配置与建植方面探讨了芦苇的园林应用及将生态功能与景观应用的结合要点。旨在为充分利用芦苇群落在生态建设、园林景观应用方面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为获得高产谷胱甘肽菌株,采用DTNB法测定酵母菌体提取液中的GSH含量,比较了16株分离自西藏灵菇的酵母菌产谷胱甘肽能力,并以Y15为出发菌株,优化从菌体中提取谷胱甘肽条件。单因素试验比较了超声波、微波和热水三种细胞破碎方式,及菌体与提取液体积比、提取液pH、水浸提温度、时间对谷胱甘肽提取的影响,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液pH、沸水浸提时间、料液比。结果表明,菌株Y19、Y15谷胱甘肽产量较高。采用Y15菌体冻融后热水抽提,料液比为1:6,pH2,沸水浴50min,其提取量最大,为49.90mg/L。Y15产谷胱甘肽较高,其谷胱甘肽提取条件为菌株Y15的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4.
基于国内外对于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的研究,对颉颃细菌的生物防治及其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分别对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的特点,生防细菌种类及其机理等方面进行论述,最终得出结论:运用颉颃细菌对棉花黄萎病进行防治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生防细菌SF-16为土壤中筛选得到的1株细菌,研究表明,其对多种植物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为了提高生防细菌SF-16的芽胞形成率及芽胞数量,以及为工厂化生产生物菌剂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摇瓶发酵对芽胞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SF-16菌株产芽胞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摇瓶发酵最佳条件为:乳糖0.5%、黄豆饼粉2.0%、MnSO4·5H2O0.30%。在该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颉颃菌的出芽率达到98.3%,最终生物量达到2×109个/mL。  相似文献   
66.
通过DEAE-纤维素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从海刺猬体腔液中分离纯化海刺猬Glyptocidaris crenularis凝集素(简称为GCL),并对其部分性质和色氨酸的化学修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还原与非还原SDS - PAGE上,GCL都显示单一蛋白质条带,其相对分子量为94462; GCL对人O型、兔、鸡、狗红细胞均具有血凝活性,对兔和狗红细胞的血凝活性最强,但对人A、B、AB型及鲫红细胞无血凝活性;GCL血凝活性在温度为4~33℃时最高,经36℃热处理10 min后,GCL对兔红细胞的血凝活性保留25%,经48℃加热10 min后,其血凝活性完全丧失;GCL血凝活性在pH为7.5 ~8.5时最高;ca2+对GCL血凝活性无抑制作用,EDTA和Mg2+对其血凝活性有抑制作用;GCL血凝活性不被所测试的α-乳糖、D-果糖、D-半乳糖、D-甘露糖、D-葡萄糖和γ-球蛋白所抑制,但被蔗糖和麦芽糖所抑制,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40 mmol/L和20 mmol/L;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对GCL分子中的色氨酸(Trp)残基进行化学修饰,有5.1个Trp残基被修饰,修饰后其血凝活性丧失75%,表明Trp残基是GCL血凝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7.
综合分析当前浙江农业信息化面临的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论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新的历史性机遇下浙江农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中熟中粳品种扬粳3012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设立了7个播种期(05-05、05-15、05-25、06-05、06-15、06-25、07-05),调查扬粳3012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扬粳3012产量在不同播期下差异显著,6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会影响产量。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结实率、千粒质量与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播期推迟先下降后增加,而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随着播插期的延迟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69.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载体生物膜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菌16SrRNA通用引物1055F/1392R-GC获得的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了两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载体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两个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细菌种群多样性有一定差异。DGGE优势条带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载体生物膜上的细菌类群主要是陶厄氏菌属Thauer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外硫红螺旋菌科Ectothiorho.dospiraceae、酸杆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Acidobacteria及不可培养细菌。当反应器运行208d时,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维持较高水平,两者去除率之比为1.1,表明反应器内发生了厌氧氨氧化反应。针对厌氧氨氧化细菌16SrRNA基因引物Pla46F/Amx368R—GC获得的PCR产物,采用DGGE技术对载体生物膜上的厌氧氨氧化细菌进行了检测。DGGE优势条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中富集得到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分别与PlanctomyceteKSU-1、CandidatusJetteniaasiatica的相似性均为96%,可以认为它们是反应器内起厌氧氨氧化作用的主要细菌。  相似文献   
70.
按数字经济的分类"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方面,界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数字农业(或称为农业信息化、互联网+农业,更深一层次称为智慧农业)均属于数字经济的范畴,包括农业产业数字化和农业数字产业化.农业产业数字化是应用数字技术以及数据资源而为传统农业产业赋能,也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也可理解为农业产业由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