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7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甘薯稳产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甘薯是需肥较多的作物,采用比较耐肥的品种如“北京284”、“胜利百号”固属要增施肥料,特别是有机质肥料;即使应用比较耐(?)的品种如“超胜四号”,也要适当增施肥料,才能显著增产。有人认为增施肥料,会造成徒长,其实问题不在于增施肥料,而是施用不当的缘故,如在迟插多雨情况下,增施大量肥料,容易引起徒长,产量不高;在“伏旱”严重而又无灌溉条件的情况下,增施大量肥料,由于缺水难以充分发挥肥效,也不能收到增肥增产的效果。二、在“伏旱”严重而进行灌溉的地区,以将用做基肥的有机肥料,留出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作为夹边肥施用(耕剖垅子两边泥土,条施肥料后,再把泥土伏上)能疏松垅土,提高产量。三、追肥方法,须根据肥水条件而定,在肥水条件好的情况下,追肥可以适当迟施,以采用前结(薯)中旺(藤)追肥法为好,因为这对促进薯块早结早大防止徒长有利;在肥水条件差的情况下,前重后轻和前结(薯)中旺(藤)追肥法,都可采用,具体掌握时,可看下透雨早迟而定,下透雨早的宜用前重后轻追肥法,下透雨迟的宜用前结(薯)中旺(藤)追肥法。无论肥水条件的好和差,前轻后重追肥法,一般不宜采用,因为容易引起贪青,对薯块增产不利,仅能起到增产藤叶的作用,只有在迟收情况下,才稍有增产薯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合理施肥是保证和维持油菜产量的关键。面对目前集约化的种植管理模式,肥料的粗放管理和施用势必造成养分效率的下降,从而影响油菜产量。本研究通过比较长江流域冬油菜种植区域农民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差异,为冬油菜肥料合理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策略。【方法】选取2005—2016年长江流域(包括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和浙江7个省份)的535个油菜田间试验,分析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和推荐施肥(RF)处理间以及长江流域各区域间的油菜产量和产量分布特征,比较不同施肥处理的增产效果,以及氮、磷、钾肥料用量和偏生产力的差异,计算RF处理与FP处理间施肥量的差值,评估长江流域氮、磷、钾肥的减施潜力。【结果】长江流域CK处理冬油菜产量主要分布在500—1 500 kg·hm~(-2),FP处理主要分布在1 500—3 000 kg·hm~(-2),RF处理最高,集中在2 000—3 000 kg·hm~(-2),土壤基础地力对RF处理油菜产量的贡献率为45.1%—49.7%;3个不同处理在区域间油菜的平均产量均表现为长江下游中游上游。长江上、中、下游FP处理油菜产量均值分别为2 033、2 182和2 542 kg·hm~(-2),RF处理油菜产量较FP分别增产16.7%、16.5%和13.9%,增产点比例达77.5%—94.9%。随着地力水平的提升,各个处理油菜增产率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RF处理在不同地力水平下亦呈现出明显的优势。比较RF与FP处理施肥量发现,长江流域FP处理施肥量均值为162.5—239.5 kg N·hm~(-2)、58.6—82.0 kg P_2O_5·hm~(-2)和45.5—60.8 kg K_2O·hm~(-2),而RF处理施肥量均值则为162.2—233.6 kg N·hm~(-2)、67.2—94.1 kg P_2O_5·hm~(-2)和73.6—108.5 kg K_2O·hm~(-2),两种施肥处理氮肥用量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FP处理磷、钾肥用量偏低。与RF处理相比,PF处理氮肥可减施的点位比例最大,长江流域45.6%的点位能够减氮,25.6%的点位可以减磷,钾肥减施点位的比例仅为13.2%。同时,需要增施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37.8%、60.0%和75.9%。区域间肥料用量以长江下游适宜点位比例最大,氮、磷、钾肥适宜用量的点位比例分别为25.0%、22.8%和17.1%。长江流域FP处理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值分别为11.1—14.2、28.6—45.8和38.3—47.6 kg·kg~(-1)。RF在FP处理的基础上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12.9%—15.9%,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而RF处理的磷、钾偏生产力与FP相比有所下降,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6.9%和19.6%,也表明目前推荐的施肥量仍然存在减肥的空间。【结论】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推荐施肥显著增加了油菜产量,且农民习惯的肥料用量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23.
 毛棉是棉属5个四倍体种之一,仅仅分布于美国夏威夷州。作者于2011年8月底至9月初到夏威夷州的瓦胡岛进行了野外考察,发现了6个自然居群,采集到了毛棉样品。同时,还采集到陆地棉、海岛棉和桐棉属的桐棉等材料。现场考察发现,毛棉生存环境很恶劣,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发展因素。与毛棉馆藏标本采集地点比较,原来许多分布地找不到棉花了,即野外自然居群越来越少,说明毛棉濒于灭绝状态。作者认为,对夏威夷州其它原来采集到毛棉标本的5个主岛进行考察,或者对其它四倍体棉种的原始材料都进行全面考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4.
新疆枣棉间作下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枣棉间作模式中棉花的光合特性及产量,通过在棉花的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利用Li-6400光合仪测量单作、间作下棉花的光合特性,分析比较单作、间作产量及经济产值。结果表明:单作、间作光合特性差异在花铃期最大,间作棉花在花铃期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比单作棉花分别低31.33%、15.13%、22.39%,而胞间CO2浓度(Ci)比单作棉花高8.90%;产量上间作棉花的收获株数、总成铃数、皮棉产量比单作棉花分别低28.26%、32.7%、41.61%;枣棉间作在土地利用率和总经济产值上具有明显优势,表现在枣棉间作模式提高了35%的土地利用率,比同面积单作棉花提高了41.27%的经济产值,比同面积单作枣树提高了30.63%的经济产值。枣棉间作下,间作对棉花光合的不利影响随着枣树和棉花的共进生长逐渐增大,间作造成棉花的减产,但是具有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长江流域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差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评估1990—2017年长江流域不同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平衡,比较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养分收支差异,为提高周年养分利用效率、优化水旱轮作区域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了长江流域[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 (市)] 513个试验的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各季作物施肥量、生物量 (含秸秆和根茬及落叶归还)、养分含量、积累量,分析了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周年氮、磷、钾养分收支平衡,比较和评估了两种轮作体系氮的损失量 (包含NH3挥发、N2O排放以及氮的径流和淋溶)。 【结果】 油?稻轮作周年平均化肥投入量为N 378.5 kg/hm2、P2O5 169.9 kg/hm2和K2O 225.7 kg/hm2,麦?稻轮作为N 394.4 kg/hm2、P2O5 172.5 kg/hm2和K2O 210.8 kg/hm2,两种轮作方式施肥量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油?稻轮作还田生物量 (18984 kg/hm2) 高于麦?稻轮作 (18123 kg/hm2)。油?稻轮作周年养分归还量为N 142.5 kg/hm2、P2O5 46.4 kg/hm2和K2O 441.3 kg/hm2,较麦?稻轮作分别高出9.7%、6.7%和27.4%。落叶是油菜季养分归还量的重要部分,其带入的氮、磷、钾养分分别占到油菜还田养分总量的29.3%、18.5%和16.3%,使得油菜季养分输入量明显高于小麦季;而小麦由于群体生物量大,两种轮作模式水稻季的养分输入以麦?稻轮作优势明显 (钾素除外)。麦?稻轮作周年地上部养分带走量为N 333.9 kg/hm2、P2O5 125.8 kg/hm2和K2O 379.3 kg/hm2,分别较油?稻轮作高出14.6%、2.1%和?13.4%。油?稻与麦?稻轮作周年氮损失量分别为N 96.7和88.8 kg/hm2,占周年施氮量的22.5%~25.5%。油菜季氮损失量平均N 34.5 kg/hm2,略高于小麦季的N 29.8 kg/hm2。水稻季氮损失量明显高于旱季作物,两种轮作体系相差较小 (N 59.0~62.2 kg/hm2)。不同氮损失途径中,NH3挥发损失的氮所占比例最大,占各季施氮量的7.2%~18.4%;其次是氮的淋溶和径流损失,约为6.7%~12.7%;N2O排放所占比例最小 (1.1%~2.1%)。秸秆不还田时,油?稻轮作体系氮素盈余N 37.3 kg/hm2,麦?稻体系持平或略有亏缺 (N ?6.0 kg/hm2),两种轮作体系P2O5盈余53.3~58.4 kg/hm2、K2O亏缺138.3~145.0 kg/hm2。秸秆还田后,油?稻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平衡量为N 133.0 kg/hm2、P2O5 93.1 kg/hm2和K2O 229.0 kg/hm2,分别较麦?稻轮作高出30.9%、3.2%和28.7%。 【结论】 水旱轮作体系在秸秆不还田时,油?稻体系氮盈余,麦?稻体系氮持平或略有亏缺,两个体系磷均有盈余而钾素处于亏缺状态。秸秆还田时,两种轮作体系氮、磷、钾均表现为盈余,说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养分输入,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由于油菜落叶归还大量氮素,油?稻轮作较麦?稻轮作体系氮素盈余量高,因此,油?稻轮作可考虑降低氮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制,最终将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应用于西藏养牛业生产中.健康小鼠服用藏蒲公英多糖、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和生理盐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能显著提高健康小鼠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指数,ANAE(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5).证明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能促进小鼠器官的生长发育,刺激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小鼠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广谱抗环斑病毒(PRSV)海南株系转基因番木瓜育种方案,采集海南番木瓜各主要种植区的PRSV株系,以外壳蛋白(CP)、辅助成分-蛋白酶(HC-Pro)和复制酶(Nib)基因作为靶标基因,通过序列比对和运用Clustalx软件分析,得到干扰基因的保守区域和挑选出海南PRSV典型株系的代表样品。以pUCCRNAi为骨架质粒,利用代表样品的CP、NIb、Hc-Pro基因片断保守序列构建RNAi发夹结构,将发夹结构导入pCAMBIA2300-35S-OCS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出抗PRSV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35S-CP-RNAi-OCS、pCAMBIA230035S-Hc-Pro-RNAi-OCS、pCAMBIA2300-35S-NIb-RNAi-OCS。实验将PRSV不同株系保守序列的分析与RNAi的高效抗病设计理念相结合,可用于创造高效、广谱抗PRSV病毒病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28.
施肥方式对崩岗洪积扇土壤养分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花岗岩地区崩岗侵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崩岗侵蚀产生的大量泥沙沉积,导致农田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农作物大量减产。为探索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改良的有效方式,本研究通过采集通城县崩岗洪积扇土壤进行油菜盆栽实验,研究不施肥(CK)和施化肥、塘泥、塘泥+化肥与生物肥等5个处理对土壤养分改良的效果,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土壤肥力,结合油菜产量,经对比得出最佳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CK相比,其他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氮磷钾含量有明显的提高,油菜产量也有显著的增加;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各养分指标与产量间呈正相关。土壤肥力按关联度排序为:塘泥+化肥>塘泥>生物肥>化肥>不施肥,塘泥+化肥处理的土壤质量等级为Ⅱ级(良),是最佳的施肥方式;CK的土壤最为贫瘠,土壤质量等级为Ⅴ级(极差)。本研究为崩岗洪积扇农田质量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9.
崩岗侵蚀是中国南方红壤区一种特殊的土壤侵蚀形式,其危害性极大。为了规划崩岗沙化洪积扇农业用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通过室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安溪县洋坑小流域崩岗洪积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性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的理化性质均存在一定差异。以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可知,水田、菜园、茶园和桉树林比肥力最低的撂荒地P值分别高150%、147.37%、105.26%、43.72%。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对崩岗沙化洪积扇农田区进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改良均能有效促进土壤熟化,其中,水田和菜园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0.
为了更广泛地考察棉花野生资源,于2015年9月中旬到厄瓜多尔的加勒帕戈斯群岛进行了野生棉野外考察,发现该群岛上达尔文氏棉生长旺盛、分布广泛。找到了23个野生棉自然居群,有21个可采集到野生棉种子,包括四倍体野生种达尔文氏棉(AD5)和二倍体野生种克劳茨基棉(D_(3-k))。还发现了达尔文氏棉、克劳茨基棉和海岛棉3个不同棉种自然混生的情况。从加勒帕戈斯多个岛屿及可能存在的自然分布来看,有必要对该群岛野生棉进行长期和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