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5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微生物溯源是通过比较污染样品与可能的污染源中粪便污染指示微生物的差异或其生物标记的有无来判断污染样品和可能污染源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确定污染来源。鉴于传统的溯源方法操作复杂、耗时长,建立了一种基于拟杆菌群体特异性16S rRNA基因进行溯源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证明了水源周围的池塘对饮用水的污染贡献较大。与已报道的另一种新的快速溯源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phoE(膜外周磷通道蛋白编码基因)的PCR-DGGE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用拟杆菌特异性16S rRNA基因的PCR-DGGE溯源方法结果可靠、操作简便,较之大肠杆菌phoE基因的PCR-DGGE溯源方法,拟杆菌的溯源方法更适合塘坝型饮用水的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22.
在温室中,研究了盆栽基质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初生(种子播种育苗2个月后的幼苗)枳Poncirus trifoliata生长、菌根侵染、菌丝长度、土壤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和土壤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AM真菌接种和柱花草间作条件下柱花草刈割对初生枳和柱花草生长、菌根侵染、土壤GRSP含量和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相比,接种AM真菌显著地促进了初生枳生长,增加了土壤GRSP含量,并且土壤结构也得到改善。在AM真菌接种与柱花草间作的相同条件下,与柱花草未刈割相比,柱花草刈割对初生枳生长、菌根侵染、土壤GRSP含量和土壤结构均无显著性影响,但柱花草未刈割处理的菌丝长度是刈割处理的2.5倍。相关性分析表明,根际土壤大团聚体显著地与菌根侵染率、土壤GRSP含量和菌丝长度正相关,而生草刈割影响了丛枝菌根真菌菌丝长度,可能对土壤结构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3.
VA菌根菌与植物的抗病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VA力根菌(VAM菌)与植物土传病害的关系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从VAM菌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性机理和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同时提出问题和展望,并强调该方面的研究在可持续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4.
为了揭示惠州地区农村小型水源产毒蓝藻污染情况,从惠州村镇采取不同类型水源地的水样,分别利用分子生物学和HPLC方法分析水样中的产毒蓝藻污染情况和微囊藻毒素含量。通过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片段mcyA-Cd的检测发现,在采取的27个水样中,12个水样已经被产毒蓝藻污染。PCR-DGGE和克隆测序的结果证明,利用mcyA-Cd基因对环境样品中的产毒蓝藻进行初步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所有样品中只有一个样品检出来自阿氏浮丝藻属的产毒蓝藻,其他检出的产毒蓝藻均为微囊藻属;HPLC分析结果显示,8个水样检出微囊藻毒素,其中5个样品超过1μg.L-1。研究结果表明,mcyA-Cd基因可以用于快速、准确的对环境样品中的产毒蓝藻进行初步检测;采样区域部分水源地已经被产毒蓝藻污染,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惠州地区农村水源地进行产毒蓝藻的监测,防止或减少微囊藻毒素对人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25.
甘蓝底腐病(Rhizotonia solani AG-2-1)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作者在重庆发现了一种引致甘蓝叶球严重腐烂的病害,对甘蓝的产量和品质已造成了较大损失.本文就其症状、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进行了观察试验.同时也初步研究了它与甘蓝苗期立枯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用于PCR扩增的细菌DNA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14个属的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基因PCR扩增对4种细菌DNA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细菌DNA的提取效果排序,依次为冻融法、煮沸法、碱解法、ROSE法.冻融法效果最好,具有成本低、省时省力、无污染等优点,但仍存在少数革兰阳性菌DNA提取失败的现象.因此,在菌株较多的情况下可先采用冻融法提取细菌DNA,对少数提取失败的菌株,弃冻融法得到的上清液,再以SDS法、CTAB法或DNA试剂盒的提取进行补充.采用该操作流程既能节省成本和时间,又减少了提取过程中有机废弃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27.
设置氮质量浓度和硅质量浓度双因子试验,探讨其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及对藻细胞增殖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氮质量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不论是在低硅质量浓度,还是高硅质量浓度下,与高氮处理相比较,缺氰处理下藻细胞不能存活,低氮处理下藻细胞生长受严重抑制.试验结束时,低硅质量浓度下缺氮、低氮和高氮处理的藻细胞密度分别为0、5.0×105个/mL和7.37×106个/mL.硅质量浓度同样对三角褐指藻的细胞密度产生显著性影响,高硅质量浓度下的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低硅质量浓度下的藻细胞密度.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前期,氮和硅对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的交互作用不明显(P>0.05);但试验后期,氮和硅对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有显著性的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28.
为了揭示惠州地区农村小型水源产毒蓝藻污染情况,从惠州村镇采取不同类型水源地的水样,分别利用分子生物学和HPLC方法分析水样中的产毒蓝藻污染情况和微囊藻毒素含量。通过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片段mcyA-Cd的检测发现,在采取的27个水样中,12个水样已经被产毒蓝藻污染。PCR-DGGE和克隆测序的结果证明,利用mcyA-Cd基因对环境样品中的产毒蓝藻进行初步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所有样品中只有一个样品检出来自阿氏浮丝藻属的产毒蓝藻,其他检出的产毒蓝藻均为微囊藻属;HPLC分析结果显示,8个水样检出微囊藻毒素,其中5个样品超过1μg.L-1。研究结果表明,mcyA-Cd基因可以用于快速、准确的对环境样品中的产毒蓝藻进行初步检测;采样区域部分水源地已经被产毒蓝藻污染,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惠州地区农村水源地进行产毒蓝藻的监测,防止或减少微囊藻毒素对人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29.
产酸、耐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筛选高效产酸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p.,并进行功能评价,为乳酸菌在饲料行业的应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酸性风味食品为样品来源,以溶钙圈大小为指标进行初筛,以耐酸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并进一步研究了筛选得到的乳酸菌的产酸性能、生长特性、耐酸、耐胆盐以及抑制病原菌的能力。【结果】获得了10株可在pH 3.0生长的乳酸菌。其中,菌株SC3A和DJ3被鉴定为戊糖乳杆菌L.pentosus,菌株SC15、SC16、DJ9B、DJ10C、SC8、DJ8A、DJ8B和DJ9A为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戊糖乳杆菌DJ3和SC3A的产酸能力、发酵生长速率和抑制病原菌的能力显著优于发酵乳杆菌。而发酵乳杆菌DJ8A和DJ9B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较强。【结论】从酸性风味食品分离得到了10株具有较强的产酸、耐酸和抑菌能力的乳酸菌,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0.
姚青  朱红惠  羊宋贞 《果树学报》2004,21(5):425-428
以Williams香蕉(MusaAAA)试管苗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对香蕉植株矿质营养和营养生长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不接种对照和2个菌根接种处理:接种单一菌种Glomusversiform、接种混合菌种G.versiform、G.epigaeam、G.cadedonium。结果表明,香蕉植株的菌根侵染率为22.8%~32.9%;接种AM真菌促进了香蕉植株的营养生长,显著地增加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重,其菌根依赖性达到30.8%~37.8%,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和叶片长度略有提高;接种单一菌种增加了须根的数量,但2个接种处理均降低须根的长度,使得总根长减少;单一接种剂和混合接种剂分别显著提高植株的P和K含量,2个接种处理都显著地促进了植株对N、P、K的吸收,P增幅最大,为70%~120%,K的增幅次之,为80%左右,N的增幅最小,为40%~60%。结果还表明,混合接种剂的生长促进效果略好于单一接种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