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4年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基质肥料施用比例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基础呼吸量以全量施用生物基质肥料最低,75%生物基质肥配施25%化肥最高;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着生物基质肥料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生物基质肥料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商,降低了土壤呼吸商;适当的施肥结构促进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的提高,春茶茶叶产量以25%生物基质肥+75%化肥处理最高,以100%生物基质肥料处理最低。综合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固持和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初步认为25%~50%生物基质肥+75%~50%化肥适宜茶园施用。  相似文献   
12.
遮荫对茶叶中儿茶素总量及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遮荫度覆盖黄旦茶园,对茶样内儿茶素总量及酯型、非酯型儿茶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与CK比较,蒸青样和成茶样中儿茶素总量均随遮荫度增大而呈整体下降趋势,其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3.08%-10.61%和2.65%-21.52%;其中酯型儿茶素变幅,蒸青样为-1.63%-5.28%,小于成茶样的-19.96%-10.35%;而非酯型儿茶素的降幅,蒸青样为9.90%-24.18%,大于成茶样的2.90%-19.82%。蒸青样中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总体虽随遮荫度增大而减少,但酯型儿茶素占总儿茶素的百分比却随之增大,增幅为4.32%-10.05%;而非酯型儿茶素占比却与之相反,下降了5.10%-15.17%;因而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含量的比值是随遮荫度增加而增大的。遮荫对茶叶内儿茶素总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程度达到了或接近于种间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丹桂乌龙茶(闽南)毛茶为研究对象,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探讨丹桂乌龙茶精制过程中变温烘焙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4B1C4D2E3及A3B2C4D3E1处理茶品质最佳,具有清香稍带甜香、滋味醇爽、汤色金黄明亮或花香显、滋味浓醇、汤色金黄的品质特点。丹桂乌龙茶变温烘焙包括3个阶段,即高温去杂、低温慢焙、高温提香阶段,较佳参数为120℃、20 min,90℃、130 min,120℃、30 min或110℃、30 min,90℃、140 min,130℃、10min。烘焙对丹桂乌龙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可显著增加其水浸出物及咖啡碱含量。极差分析表明,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DEABC;第三烘焙阶段中的烘焙温度、时间为烘焙的主效因子。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产业有机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业产值在我国农业生产体系中已多年稳居第五位,每年仍保持可观的增长态势,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随着产业规模急剧扩张,食用菌业产生的大量有机副产物出现无序处置,如被随意丟置、焚烧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一方面导致资源化利用率较为低下,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因而资源化再利用已刻不容缓。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食用菌有机副产物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利用途径、方式及应用前景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食用菌产业有机副产物资源化循利用,产业健康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茶树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泥池小区试验,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茶树生长及氮素利用率(茶树吸收、土壤氨挥发、N2O和土壤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质炭且不施氮肥(B0N0)处理相比,施氮能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茶树株高、树幅和基部径粗均显著增加,茶叶增产68.06%~112.63%。生物质炭对茶叶产量的影响因施氮量而异,在不施氮(N0)和减量化施氮(N1)条件下,配施生物质炭处理茶叶产量增加8.82%和8.75%,而常规施氮(N2)条件下配施生物质炭处理茶叶产量略有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与B0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土壤氨挥发和N2O排放量显著增加;在N1条件下,配施生物质炭(B1N1)处理氨挥发和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5.87%和4.99%;在N2条件下,配施生物质炭(B1N2)处理氨挥发和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9.97%和11.41%,B1N2处理氮素减排效果更好。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配施生物质炭均能增加茶树各器官氮含量、15N丰度和Ndff值,有利于茶树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配施生物质炭处理茶树15N利用率和15N残留率分别增加了0.46~3.93百分点和4.09~14.37百分点,15N损失率下降4.54~18.30百分点,其中B1N1处理效果优于B1N2处理。总体而言,生物质炭配施氮肥促进了茶树对氮的吸收,增加土壤氮素持留,并降低氮素气态损失,从而提高了氮素利用率,以减量化施氮配施生物质炭(B1N1)处理茶树能起到“减氮增产”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茶树修剪对修剪枝叶凋落物生物量及其生态水文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田间修剪与室内持水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深度修剪下修剪凋落物的生物量、持水特性及拦蓄能力。结果表明:3种修剪处理下修剪凋落物的生物量为1.75~2.49t·hm-2,修剪凋落物持水作用主要表现在降雨前期的2h内。枝叶混合样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中度修剪(121.33%)重度修剪(113.69%)轻度修剪(106.16%);其中叶组分的平均最大持水率为137.47%;3种修剪处理下凋落物及其组分的最大吸水速率均表现为:叶混合枝;其中叶的平均最大吸水速率为2.14g·g-1·h-1。而枝叶混合组分的对降水的最大拦蓄率为95.12%~110.12%,有效拦蓄率为79.19%~91.91%,其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及有效拦蓄量均表现为:中度修剪重度修剪轻度修剪。其中中度修剪下的单次修剪凋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为2.19t·hm-2。研究表明,茶园生态系统凋落物的拦蓄降水能力要小于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对爬地兰辐射创新种质进行筛选鉴定,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33份爬地兰辐射种质进行田间成活率调查,对冠高、植株长度、小叶数、单株鲜重、茎粗等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种质22-42综合性状优良,冠高(36.00±4.23)cm低于CK(未辐射的爬地兰种质),成活率(46.11±17.02)%、单株鲜重(337.66±33.10)g、小叶数(7.84±2.08)、茎粗(4.64±1.29)mm、植株长度(149.73±12.8)cm等均高于CK。1-1、11-13、25-50、7-8、14-16、20-39、23-47表现出多性状均优于CK,仅1-1、11-13茎粗略低于CK;25-50、7-8、14-16植株长度略低于CK;20-39、23-47冠高高于CK,试验结果有助于进行下一步鉴定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福建茶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何实现茶叶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生产,以保障茶业持续增效、茶农持续增收,我们认为,走生态经济茶业之路,重点发展生态茶园乃是关键。1现有茶园生态问题多影响大福建茶园生态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4个方面:一、山地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二、施肥不尽科学,土壤酸化板结;三、用药仍欠合理,农残超标时发;四、茶园物种单一,自然灾害频繁。由此导致茶叶自然品质下降,生产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修剪强度对茶树枝叶凋落物生物量及生态水文特性的影响,为茶园凋落物水文服务功能的定量化研究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4年生黄观音茶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修剪与室内持水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量、计算3种不同修剪强度(0~20、0~15和0~7 cm)凋落物的生物量、持水、失水特性,并将其与时间的相关性进行拟合分析.[结果]3种不同修剪强度下茶树枝叶凋落物的生物量为1.75~2.49 t/ha.修剪凋落物最大持水率排序为中度修剪(121.33%)>重度修剪(113.69%)>轻度修剪(106.16%);重度和中度修剪处理(2.89和2.83 t/ha)的最大持水量显著高于轻度修剪处理(1.86 t/ha)(P<0.05);但重度、中度与轻度修剪最大失水量表现为中度修剪(0.84 t/ha)>重度修剪(0.73 t/ha)>轻度修剪(0.67 t/ha).修剪凋落物吸水速率在0.5 h内最高,表明其具有短时间内迅速拦截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形成的作用;凋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失水量、失水率与浸水时间(t)的最佳拟合方程为W=a+blnt;吸水速率、失水速率与时间(t)最佳拟合方程为幂函数V=atb.[结论]茶园成龄后,中度和重度修剪下枝叶凋落物的持水量差别不明显,但均高于轻度修剪,表明中度或重度修剪可提高茶园生态水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