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6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二十年来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辽宁省近二十年来审定的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育种中应用的种质主要有旅系、改良Reid、Lancaster、外杂选、黄改等类群,改良Reid×旅系杂优模式占主导地位。辽宁省玉米育种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因此,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引进外来种质,拓宽种质资源,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明确今后的育种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2.
中国不同时期玉米自交系聚类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不同年代广泛推广玉米品种的32个自交系为材料,利用40对引物对每个自交系的单株样品进行SSR标记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个自交系基本可以划分为6大类群,Ⅰ类为唐四平头群,包括黄早四、黄野四、昌7-2、吉444、西502、K12、掖81515和LX9801;Ⅱ类为改良Reid群,包括掖478、郑58、U8112、C8605-2和PH6WC;Ⅲ类为P类群,包括豫自87-1、沈137、齐319、X178和丹598;Ⅳ类为综合杂优群,包括矮金525、掖52106、综31和黄C,该类群与改良Reid群血缘相对较近;Ⅴ类为Lancaster群,包括本7884-7ht、C103、Mo17、Mo17ht、获唐黄、自330和PH4CV;Ⅵ类为旅大红骨群,包括E28、丹340和掖107。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但存在差异性,说明SSR标记技术基本可以应用于玉米自交系优势类群的划分。分析我国不同年代单交种杂种优势模式演化规律,认为Reid×唐四平头、Reid×Lancaster是今后我国玉米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93.
选用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的10个自交系及国内3个主要自交系,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40个杂交种进行配合力分析,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D787、D8645、DH34和D598是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系;高产组合为D859×DH34、D787×D598、D787×昌7-2、D8645×昌7-2;穗长、百粒质量、出籽率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明显.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对大粒、长穗、出籽率的选择,并兼顾其他性状或者放宽要求.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我国气候异常,包括辽东地区在内的许多省区创下了干旱、降水量、高温等历史极值,高温干旱绝收、群体大面积倒伏、生育期延迟等给玉米的高产稳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应用化学调控技术,提高玉米自身抵御外界环境胁迫的能力,确保高产稳产显得极其迫切。  相似文献   
95.
丹玉404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外引系H185为母本,外引系吉853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优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96.
通过双株定向、双株紧靠、单粒播3种播种方法分别与清种、2比空、大垄双行3种种植形式交叉组合的试验,研究玉米杂交种丹玉39号的产量和生理变化。结果认为:丹玉39号清种双株定向组合模式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最高,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97.
PN78599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先锋公司引入到我国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因其具有一般配合力高、品质优、抗倒伏、抗叶病表现突出等特点,全国各大育种单位相继以其为基础材料直接或间接选育出一批优良自交系,组配出一批高产、高抗、优质的玉米新品种应用到生产。主要利用的杂优模式为P群与塘四平头群、旅大红骨群、瑞德群、兰卡斯特群等。  相似文献   
98.
玉米雄穗分枝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株型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6世代群体为材料,目测计数玉米不同群体雄穗分枝数量。通过P1、P2、F1、F2、B1和B2共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雄穗分枝数为性状,研究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性状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F2分离世代群体呈双峰分布,B1和B2群体分离世代呈多峰分布,说明玉米雄穗分枝性状遗传为多基因数量性状控制,且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即C模型)。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多基因遗传力较高,在74.83%~80.42%之间,若选择雄穗分枝较少的自交系必须从基础材料入手。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雄穗分枝选择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玉米间种栽培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栽培应突出玉米的生物学特性。玉米是典型异花授粉作物,杂交当代起就有杂种优势。玉米的主要功能叶是棒三叶,边行优势大,叶面高光效。在玉米栽培形式上应适应玉米生物学特性。将目前大面积清种改成株高、品质、育性不相同的3个杂交种按一定行比间种,形成波浪起伏的立体栽培,可充分发挥和利用玉米生物学特性,稳产、丰产,改善玉米的品质,降低生产投入,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00.
丹玉58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国内引进自交系7884—7^Ht为母本、国外引进自交系H18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玉58号玉米具有熟期早、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倒伏、株型清秀、抗病性较强、品质好等特点,在适宜区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005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