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面粉色泽是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与色泽相关的低多酚氧化酶和高脂肪氧化酶活性是小麦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明确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中上述两类酶的基因分布情况,利用4个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和2个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基因的功能标记对308份河南地方小麦品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因 PPO-A1a PPO-A1b在306个品种中具有明确检测结果,携带品种数量为132和174,频率为43.14%和56.86%;携带基因 PPO-D1a PPO-D1b TaLox-B1a TaLox-B1b的品种数量为282、26、21和287,其频率为 91.56%、91.56%、6.82%和93.18%。在306个品种中,携带低活性多酚氧化酶基因型组合( PPO-A1b/ PPO-D1a)、较低活性多酚氧化酶基因型组合( PPO-A1b/ PPO-D1b)、较高活性多酚氧化酶基因型组合( PPO-A1a/ PPO-D1a)和高活性多酚氧化酶基因型组合( PPO-A1a/ PPO-D1b)的品种数分别为166、114、10和16,其频率分别为54.25%、37.25%、3.27%和5.23%,具有 PPO-A1b/ PPO-D1a/ TaLox-B1a基因型的品种有11个,其频率为3.59%, PPO-A1a/ PPO-D1b/ TaLox-B1b基因型品种数为16个。  相似文献   
12.
为给小麦品质评价中实验室制粉环节的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选用不同实验室的5台布勒实验磨,比较了不同实验磨对小麦品质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实验磨对3种不同类型(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出粉率、面粉灰分、蛋白质、破损淀粉含量、吸水率、拉伸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抗延阻力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P<0.05),对弱筋小麦(郑麦004)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的测定结果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说明,定期校准布勒实验磨对实验室之间小麦品质测定结果的相互引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已发展成为危害黄淮南部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快速提高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解决赤霉病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7导入黄淮南部麦区3个优异小麦品种中。结果发现,在基本保持原有丰产性和品质特性的基础上,3个小麦品种回交后代群体的赤霉病抗性提高了38.38%~52.87%。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选择,从以郑麦1860为受体亲本的回交后代群体中,选育出6个与受体亲本产量水平相当、主要品质特性相似、赤霉病抗性显著提高的小麦新品系。在回交过程中采用人工气候室加代技术加快育种进程,每世代平均需要112 d。本研究的育种方法可用于今后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快速改良。  相似文献   
14.
小麦种质资源鉴定、优异基因发掘及创新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详尽介绍了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在小麦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及重要性状筛选鉴定,河南省地方品种身份证构建及亲缘关系分析,河南省小麦主栽品种抗病基因分子标记鉴定,小麦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效应的评价,小麦品质特性的分类及相对重要性分析,小麦优异基因的发掘与分子作图,优异基因分子聚合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郑麦1860的品质及加工适用性,对2020-2021年河南省29个地点收获的郑麦1860的籽粒性状、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和面条加工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郑麦1860为优质中强筋面条小麦品种,特点是籽粒大、容重高、出粉率高,面条弹性好、色泽白亮、褐变较轻。在不同地点间郑麦1860的多数品质性状变异程度小,品质表现较稳定;相比较而言,其粉质参数、拉伸参数变异程度较大,淀粉糊化特性和面筋特性变异程度次之,籽粒品质性状、磨粉品质和面条加工参数变异程度较小。籽粒硬度、粒径、容重与出粉率呈显著正相关;容重、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灰分含量与面条总评分呈显著负相关;面粉色泽L*值、吸水率、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终值黏度、回生值与面条总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色泽和淀粉糊化特性是影响郑麦1860面条品质的主要因素。郑麦1860制作的面条感官评分高、品质稳定,在豫北、豫东和豫南等区域种植均适合制作优质面条。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出粉点面粉面条色泽品质的差异,测定了6个强筋小麦品种通过布勒实验磨制粉获得的不同出粉点面粉的品质特性与面片色泽及褐变情况。结果表明,3道心磨和3道皮磨的面粉和面片色泽的L*值均随出粉点后移呈下降趋势,而a*值和b*值则呈上升趋势;在面片放置过程中,3道心磨和3道皮磨面粉所加工面片色泽亮度的下降值、偏红度的上升值和偏黄度的上升值均随出粉点后移呈加速趋势。面片色泽与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和面粉L*值关系密切。鲜面片放置24 h后色泽亮度的下降值与面粉粗蛋白质含量和灰分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4和0.758,而与面粉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1;色泽偏红度的上升值与面粉灰分和破损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和0.760;色泽偏黄度的上升值与所有指标的相关均不显著。3心粉的色泽差,其所加工的面片色泽也较差,且色泽不稳定,在面片放置过程中色泽的亮度、偏红度和偏黄度保持性最差,褐变程度严重;1心粉的色泽好,其所加工的面色泽好,并在面片放置过程中,色泽的亮度和偏红度保持性较好,而色泽的偏黄度不如1皮粉和2皮粉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