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通过农杆菌介导,将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聚糖酶基因导入籼稻E32、9311、特青、盐恢559等4个栽培品种的愈伤组织中,经筛选与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分子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基因组中.抗病性鉴定的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抗稻瘟病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2.
借助粒子轰击提高农杆菌转化水稻的频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提高农杆菌转化水稻的频率,对粳稻品种台北309的幼穗和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粒子轰击时其愈伤组织转化频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幼穗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通过粒子轰击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杆菌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的频率,其中以每个样品轰击两次的效果最好,其转化率比对照提高54.5%。  相似文献   
83.
龙牙百合鳞球增重及生根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龙牙百合高品质的鳞球种球,加快组培快繁进程,以龙牙百合小鳞芽为试材,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鳞球增重及生根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诱导龙牙百合小鳞芽生长发育成鳞球的最适培养基为MS+IAA1.0mg/L;龙牙百合鳞球增重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2,4-D0.5mg/L,培养基蔗糖质量分数影响鳞球的增重,适当提高蔗糖质量分数对鳞球的增重有促进作用,以5%效果最好;鳞球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IBA0.5mg/L.  相似文献   
84.
为了探究不同施氮量对长期定植芒属植物后酸性红壤中固定的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以长期定植芒草的根际红壤为试验材料,采用控制变量法开展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极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降低,呈现极显著的负激发效应(P<0.001)。与不施氮相比,低氮与高氮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后第60天分别降低了35.47%和45.43%,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降低了19.04%和27.8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pH值、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代谢熵呈现下降趋势,减幅分别达10.46%~14.07%,63.00%~68.36%,38.21%~46.4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氮和铵态氮在低氮处理下最高,分别为272.62 mg·kg-1,42.59 mg·kg-1和33.14 mg·kg-1。本研究发现,高水平施氮会降低土壤pH值、可溶性有机碳,从而抑制红壤有机碳矿化过程,进一步稳定芒属植物种植对酸性红壤有机碳的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85.
匍匐翦股颖农杆菌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匍匐翦股颖品种回旋、潘娜A-1、L-93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将外源NAS基因导入其中,通过G418(40mg/L)筛选40d,分化培养得到再生植株,通过分子检测检出阳性株,最终农杆菌的转化率分别为0.90%、1.54%、2.02%。  相似文献   
86.
广西省芒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方差、聚类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分布在我国广西省芒的13个野生居群的18个叶片、茎秆、花序和小穗的表型性状进行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芒种群内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且遗传多样性较高。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17.99%~47.21%,其中,叶片、茎秆、花序和小穗性状分别为38.01%,29.80%,32.84%和27.14%,所有性状均值为32.05%,说明芒表型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阈值5.388处可以将13个居群分为4个类群,聚类结果表明,聚成一类的居群在地理位置上并不靠近。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表型性状的变化与地理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我国芒属能源植物在遗传改良以及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方面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对南荻MINAC13基因进行了克隆、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试验,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在盐胁迫、干旱胁迫、低温和脱落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处理下的MlNAC13基因在南荻根部的表达模式。结果:1)获得了南荻MINAC13的全基因序列;2)用N端融合YFP进行亚细胞定位试验的结果证明,MlNAC13位于细胞核,MlNAC13可能在细胞核内行使功能;3) MlNAC13的C端及全长具有转录激活活性,N端没有转录激活活性,说明它是转录因子,且转录激活域位于C端;4)除水杨酸外,脱落酸、茉莉酸甲酯均能诱导MlNAC13基因的表达,说明MlNAC13基因可能参与南荻的多种逆境胁迫响应。  相似文献   
88.
以回旋、潘那A-1、L-93三种匍匐翦股颖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离体再生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建立了这些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系统,确定了遗传转化过程中常用抗生素的临界浓度,并从外植体的选择、最适培养基及最佳分化时间等3个方面探讨了建立匍匐翦股颖转化受体系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新种质芡欧鼠尾草与鼠尾草属常见植物一串红、一串蓝之间的亲缘关系,并为其远缘杂交和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本实验在细胞遗传学水平,对鼠尾草属芡欧鼠尾草、一串红、一串蓝3种植物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芡欧鼠尾草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2条,核型公式是2n=12=2m+2sm+8st,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74.9%,核型分类标准属于“3A”型;一串红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4条,核型公式是2n=44=34m+2sm+8st,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2.4%,核型分类标准属于“2A”型;一串蓝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8条,核型公式是2n=18=12m+6s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9.0%,属于“2A”型。通过核型分析,芡欧鼠尾草、一串红、一串蓝的染色体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认为这3种鼠尾草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0.
四倍体盾叶薯蓣快速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叶薯蓣是一种重要的药源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薯蓣皂甙元是合成避孕药等甾体激素类药物的起始原料,国内外需求量很大。但由于目前野生资源已濒临枯竭,而栽培的盾叶薯蓣都存在“双低”问题,即产量低,皂素含量低,制约了盾叶薯蓣产业化发展。因而利用多种手段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王志安诱导出了盾叶薯蓣四倍体,并发现四倍体苗与二倍体相比表现出一些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