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绿盲蝽是我市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近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棉花面积大幅下降,种植分散,加上各地对一代虫源田防治不力,致使绿盲蝽在棉田的危害有加重趋势.多年来,棉农在防治盲蝽象时习惯选用甲胺磷甚至对硫磷等剧毒、高毒有机磷农药,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严重污染环境,而且还使盲蝽象对有机磷农药产生了较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32.
盲蝽象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对棉花的蕾及幼铃危害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常规有机磷药剂因长期、单一使用,其防效显著下降.通过两年研究试验,明确了锐劲特是防治棉盲蝽的理想药剂,适期用药一次,治虫和护蕾效果可达95%,比常规有机磷类及其混配药剂防效高一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农作物病害损失率估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凌峰  易红娟 《植物保护》2014,40(3):127-129
本文以油菜菌核病为分析对象来研讨作物病害的损失率估算方法,得出当病害发病程度和损失呈直线关系时,损失率一般方程式可表示为Y= (a×发病率+b×K×病情指数) /?100,2012年经对36块油菜田菌核病损失率进行估算,并与观测值进行卡平方检验,结果理论值与实测值差异极小,表明此方程可靠性高,可用于病害损失率的准确估算。  相似文献   
34.
根据南通市通州区2005~2008年褐飞虱田间系统调查资料,总结分析了沿江稻区水稻生长后期褐飞虱的暴发虫源,即以本地繁殖为主,外来补充迁入为辅,外来虫源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有可能加重四代危害程度。据此提出"治前控后、综合防治"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5.
4代褐飞虱暴发成灾的特点:一是发生数量大,增殖倍数高,田间密度罕见;二是防治难度大,一般药剂防效差,难以控制其扩张蔓延;三是冒穿时间早,倒伏面积大,危害损失重。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是:4代迁入虫源多,迁入期早;田间短翅型成虫数量大、增殖率高;气候条件适宜,是造成2005—2006年后期大发生的主导因素。有效控制对策是推广应用“治二压三控四”策略,强化预测预报,选择对路药剂,适期用药防治,提高防治质量,技术服务到位。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褐飞虱发生消长的系统监测和对比调查,以及防治试验和示范.总结提出在测报方面运用短期预报同长期预报相结合,用逐步回归方程y=0.603+0.072 6x2+1.47x1-0.195x3±0.44预测发生程度,准确率达95%以上.在抗性监测方面,明确蛛虱比值或蝽虱比值小于2时,褐飞虱百穴虫量一般低于200头(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蜘蛛、黑肩绿盲蝽基本上能控制褐飞虱为害.在防治技术方面明确了可推广应用吡蚜酮防治褐飞虱,加速淘汰吡虫啉,减少使用扑虱灵、氟虫晴.防治策略上,在褐飞虱大发生年,采取"治二控三压四"的方针,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棉铃虫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布及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四代棉铃虫卵及低龄幼虫主要分布于棉株上部3台果枝的外围3个果节内。在不同器官上,蕾上卵量最多,其次为嫩叶正面,第三为幼铃。一龄幼虫以蕾上最多,二龄幼虫蕾和幼铃上各占一半左右,三龄幼虫大部分转移到铃上。由蕾及其它有关部位上卵量可推算出全株总卵量,这可用于简化测报手段。低龄虫在蕾、嫩叶及幼铃等棉花幼嫩部位存活率较高,在中老叶及大铃上存活率低。用药时应把上部果枝及外围果节上的蕾、嫩叶及幼铃作为重点喷药对象。  相似文献   
38.
土壤浸水处理消灭棉铃虫的临界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土壤水分对棉铃虫蛹存活的影响,前人已做过许多工作。张孝羲等[1]报道了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化蛹与羽化影响的室内模拟试验,吴子江[2]报道了大田土壤自然含水量对棉铃虫蛹存活的影响,结果均表明土壤含水量越高,棉铃虫蛹存活率及羽化率越低。但土壤水分对棉铃...  相似文献   
39.
开展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40%稻瘟酰胺悬浮剂、40%三环唑悬浮剂3种药剂防治水稻穗颈瘟防治适期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与施药时间存在显著的三次曲线关系。每667 m 2用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73 mL,于水稻破口日(破口3%~5%)后2 d施药效果最佳;每667 m 2分别用40%稻瘟酰胺悬浮剂和40%三环唑悬浮剂50 mL,均于水稻破口日(破口3%~5%)前1 d施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0.
为明确不同温度下毒死蜱抗性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采用生命表构建技术比较在15、20、24、27、30℃下毒死蜱抗性和敏感灰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等种群生命参数,计算在5个温度下抗性灰飞虱的相对适合度。结果表明,抗性灰飞虱在24℃时的适合度最高,在15、20、27、30℃的适合度不同程度下降,尤其15、30℃的适合度下降幅度较大。若以24℃的相对适合度为1,在15、30℃的相对适合度仅为0.02、0.03。在相同温度下,与敏感品系相比,毒死蜱抗性对若虫死亡率、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但若虫发育历期、成虫产卵前期、繁殖力等在某些温度下变化明显。尤其是繁殖力在20、24、27℃时低于敏感品系,15、30℃时高于敏感品系。与此一致,抗性品系在20、24、27℃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敏感品系的0.4、0.8、0.4倍;15、30℃时为1.5、1.3倍。说明毒死蜱抗性影响灰飞虱对温度的适应性。在较适宜的温度范围,毒死蜱抗性导致灰飞虱的相对适合度下降;但在不适温度条件下,其相对适合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