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7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林业   439篇
农学   428篇
基础科学   345篇
  268篇
综合类   2425篇
农作物   355篇
水产渔业   306篇
畜牧兽医   1387篇
园艺   434篇
植物保护   14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3篇
  1978年   8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采用 USB Host 器件 CH375与增强型单片机 STC89C51RD 实现 U 盘接口,设计了大容量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遵守 USB 海量存储设备类规范中的 Bulk-Only 和 UFI 子规范,支持 FAT16文件系统。大量现场采集数据可以及时保存到 U 盘之中,并且可随时读取 U 盘通过液晶显示器以文本或曲线方式进行数据回放。利用 U 盘的良好移动性,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十分方便,达到现场数据采集、室内数据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2.
 设置人工长短日照、高低温环境对太湖流域20份晚粳水稻品种的光、温敏感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20份晚粳品种都表现出强感光性,而且多数品种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具有较强的感温性,抽穗期长短与品种的感光性呈显著正相关。利用一套抽穗期主基因近等基因系分析这些晚粳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结果表明, 太湖流域晚粳品种几乎都同时携带主效显性感光等位基因E1和显性早熟等位基因Ef 1,在E2位点主要为非感光等位基因e2,在E3位点,部分品种携带感光等位基因E3或E3t;在Se 1位点,携带的主要是非感光等位基因Se 1e,还有部分品种为主效显性感光等位基因Se 1n;另外,大部分品种还携带可以部分抑制Se 1、E1表达的隐性感光抑制因子hd2。  相似文献   
993.
综述了再生稻根系的组成与作用,再生稻根系机能与腋芽再生力、再生稻根系特性与稻谷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水分管理和耕作措施、施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艺措施对再生稻根系的调控等。同时对再生稻根系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绿翅绢野螟幼虫头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和分析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Snellen)幼虫头部感器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扫描电镜对其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绿翅绢野螟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具有触角、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触角短小,位于幼虫头部侧下方,分3节,其梗节和鞭节分布有4种类型的感器,即毛形感器、短毛感器、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口器分为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4个部分,共具有6种类型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指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小感觉锥。刺形感器数量较多,分布范围广,口器上各部位均有分布;毛形感器仅分布于上唇;指形感器仅分布于内唇;锥形感器仅分布于下颚;栓锥形感器在下颚和下唇皆有分布;指形感器为内唇所特有。  相似文献   
995.
水稻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QTL及其互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量因子千粒重和稻米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密切相关。本研究以越光/Kasalath//越光BIL群体为材料,分析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相关性、QTL、上位性互作及其环境的互作效应。相关分析表明,群体千粒重和垩白粒率在2005年和2006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和0.35 (P<0.001)。2年共检测到千粒重QTL 11个,其中5个在2年重复检测到,5个具有环境互作效应;千粒重上位性互作8对,7对与环境存在互作。垩白粒率QTL 6个,3个具有环境互作效应;上位性互作9对,其中4对具有上位性环境互作效应。比较分析发现3个主效QTL同时控制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表现,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同一亲本;1对上位性互作同时对千粒重和垩白粒率有相同的影响。一些与垩白粒率不相关的千粒重主效QTL,如qTGW-3c、qTGW-4a和qTGW-6b,可为育种所利用。对利用QTL定位结果进行千粒重和垩白粒率分子辅助选择育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6.
云南省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跨越了从北热带到北温带的七个气候带,相似于全国气候的缩影。无论从平面看全省或垂直看一地,都存在典型的“立体气候”。由于地形复杂,设施园艺类型建设呈现多样性。本文结合云南省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设施园艺的结构类型、设施园艺生产存在问题,全面分析了云南省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云南省发展设施园艺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997.
光子棉花的产量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综合性状较好的5个光子材料作亲本,与17个优良毛子棉花新品种(系)组配19个光子杂交组合,研究具有光子标记性状杂交组合的产量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光子杂交组合皮棉产量表现正向中亲优势和正向超亲优势,籽棉产量光子作母本的杂交组合杂种优势高于光子作父本的杂交组合;衣分和单铃重表现正向中亲优势,单株铃数光子作母本的杂交组合优势率高于作光子父本的杂交组合;籽指表现负向中亲优势、负向超亲优势和负向竞争优势,筛选出产量竞争优势5%以上、综合性状突出的优势组合8个.  相似文献   
998.
用含Ac/Ds转座元件的水稻种子为实验材料,从成熟胚盾片诱导愈伤组织,并经分化培养获得一定量的再生植株(R0),经田间栽培收获再生植株的成熟种子(R1).对获得的111株再生植株(R0)叶片取样,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检测其Ac/Ds插入.结果表明,有94%的再生植株含有Ac/Ds,6%的再生植株仅含Ac.只带有Ac而无Ds的再生植株是由于Ds切离而丢失,其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更多的突变体来构建突变体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9.
利用Mudgo/武育粳3号F2群体分析水稻抗灰飞虱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Mudgo是一个高抗灰飞虱的籼稻品种,对灰飞虱具有强的排驱性和抗生性抗性。利用Mudgo/武育粳3号F2群体,构建了含有177个单株的F2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包含104个SSR标记和3个Indel标记,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1 409.9 cM,每两个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3.2 cM。采用改进的苗期集团筛选法对177个F2:3家系进行了抗性鉴定,通过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进行复合区间作图分析,在第2、3、12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抗灰飞虱QTL Qsbph2b、Qsbph3d和Qsbph12a,分别位于标记RM5791~RM29、RM3199~RM5442和I12-17~RM333 1之间,单个LOD值分别为3.25、3.11和6.82,贡献率分别为17.3%、15.6%和35.8%,各QTL增强抗性等位基因效应均来自Mudgo。其中Qsbph12a与标记RM3331和I12-17紧密连锁。结合表型鉴定的结果,Qsbph12a应为抗灰飞虱主效QTL,与该位点紧密连锁的标记可用于抗灰飞虱快速选择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不同试验处理组铁皮石斛的抗逆生理反应及人工干预对其抗逆性的影响.[方法]铁皮石斛组培苗人工种植,分6-BA 50 μg/L定期喷施(激素组)、一定波长和强度的光照补充(物理组)、对照组3个试验组,测定3个生长期3个试验组的铁皮石斛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激素组、物理组POD、CAT活性高于对照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施用6-BA或一定的光照补充均可提高铁皮石斛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