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3篇
  8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甸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与高抗黄萎新种质豫206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棉花黄萎病原菌,致病机理以及气候与黄萎病发生关系等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棉花抗黄萎病新种质豫2067的抗病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豫2067黄萎病病情指数8.4(高抗级),枯萎病病情指数3.2;霜前皮棉产量72.8kg/亩,比中棉12增产14.6%,达显著水平;2.5%跨长28.9mm,比强度21.5g/tex,麦克隆值4.5.  相似文献   
6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2004连续两年研究了双吉尔(GGR)系列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两年结果表明:双吉尔对棉花的促进作用略低于生根粉ABT4号,优于喷施宝、绿风-95对棉花的促进作用。双吉尔(GGR)象生根粉一样都能促进棉花根系的发育,对增加苗高、侧根数、根干重、铃重、单株结铃数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3.
酚类物质含量与棉花抗黄萎病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壤接种法测定了7 个棉花品种的抗黄萎病性能, 发现豫2067、86- 6和春矮早3 个品种病情指数均低于20.0, 属抗病品种; 而中棉所17、冀棉11、泗棉3 号和豫棉12 病指均高于30.0, 属感病品种。对抗感品种体内酚类物质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 无论接种前后, 棉株根部和叶部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 以根部差异更加明显, 说明棉花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与体内酚类物质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4.
陆地棉植株组织结构和生化代谢与黄萎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8个陆地棉品种的植株组织结构、酶活性和根系分泌物的比较分析,研究陆地棉黄萎病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陆地棉抗病品种根和茎的导管细胞壁厚、直径小、数目多,髓射线数目多、单位面积薄壁细胞数多,有助于抵御棉花黄萎病菌的侵入与扩展。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棉花抗黄萎病的关系不明显,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相似文献   
65.
河南省棉花优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棉花优质的概念 众所周知,纺织工业对棉花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由于纺纱的用途不同对棉花品质类型的要求也不同,优质的标准也不同.因此,我们认为棉花优质,应按加工目的确定专用概念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6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短季棉豫早73、豫早06、豫早08、中棉37和中棉30的主茎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单株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表明:豫早06由于其叶片功能期Pn较高,且衰老慢,其叶片的Pn、Fv/Fm和ΦPSⅡ日变化幅度又较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全天光合速率较高,从而获得最高产量;豫早73和豫早08,由于其叶片的Pn、Fv/Fm和ΦPSⅡ日变化幅度比中棉30的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全天光合速率较高,而获得较中棉30显著高的产量;中棉37由于其叶片功能期Pn较高,且衰老慢,也获得较中棉30显著高的产量;中棉30由于其叶片光合性能相对较差,而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67.
杂交棉豫杂35不同肥力条件下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肥力条件下 ,对杂交棉豫杂 35四个种植密度水平下的群体生产特点、产量构成及产量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豫杂 35在中等以下地力条件下 ,密度不宜低于每公顷 3万株 ,在 3.75万~4.5万株较好 ;而中等以上肥力水平条件下 ,获得同等产量水平 ,种植密度弹性较大 ,每公顷 2 .2 5万~4.5万株 ,仍表现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霜前子棉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8.
陆地棉花药迟熟突变体的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从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组合 (HS46×MARCABUCAG8US- 1 - 88) F7的重组近交系(981 1 91 )中 ,获得了一个具有花药迟熟、长柱头、少花粉粒的陆地棉突变体 LM— 1。该突变体自交可以结实 ,后代花药迟熟特性稳定 ;开放授粉时 ,异交率达 93%以上 ,杂种花器和结实正常 ,杂种优势显著。 1 999~ 2 0 0 0年对该突变体进行了花器形态、遗传、纤维产量和品质等生物学特性研究 ,结果如下。1 特征特性L MA— 1自交后代个体间无明显的分离现象 ,除花器和开花结实特性外 ,植株形态与其遗传背景系—— 981 1 91相同。该突变体全生育期1 2 4 d,…  相似文献   
69.
结合抗虫性评价转基因抗虫棉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 1 999年河南省转基因抗虫棉区试资料为分析对象 ,介绍方差分析、AMMI模型分析和以受害铃率作为参试品系抗虫性指标的因子回归模型分析 3种分析方法 ,及其在转基因抗虫棉区试中评价参试品系抗虫性分析中的应用 ,并对 3种方法进行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70.
正常叶与鸡脚叶杂交棉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比较了正常叶和鸡脚叶两种叶型杂交棉的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正常叶品种在开花后以及结铃期白天各个时段的叶片光合速率(Pn)均高于鸡脚叶品种。主要原因是正常叶品种开花期叶片E和Cs较大;吐絮后叶片SPAD值和ФPSⅡ较高,E和Cs又较低。而且在结铃期的白天,叶片的E、Cs和Fv/Fm、φPSⅡ较高,有利于维持较高的叶片Pn。因此,棉株有机营养供应较为充足,单株结铃较多,铃重较大,子棉和皮棉产量均高于鸡脚叶品种。其中,豫杂35比标杂A2、标杂A1皮棉产量分别增加10.5%、14.2%;中棉所29比标杂A2、标杂A1分别增加2.4%、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