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1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粳质籼核不育系K17A的异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不育系K17A异交,开花集中,日开花时间早,张颖时间长,开颖率、柱头外露率高,柱头面积大、生活力强,在父本日开花散粉期内,当日授粉有效花的开颖率达67.0%,比珍汕97A高30.7个百分点,其综合特性有利于杂交稻配制组合的制繁高产。  相似文献   
32.
杂交粳稻株型性状及产量的优势普遍存在 ,不同性状间优势程度有显著差异 ,且株型性状如分蘖势、分蘖角度、单茎茎鞘重、比叶重及叶层空间区域分布、成熟期绿叶面积等对穗粒结构性状有显著影响。在所考察的杂种 F1 2 9个性状中有 2 2个性状与恢复系对应性状呈显著相关。株型改良后的恢复系产量大幅度提高 ,所配制的杂种 F1 株型明显优化 ,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因此 ,改良恢复系株型 ,提高其综合性状 ,是实现杂交粳稻新突破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31个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特性、系谱组成、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综合分析,阐明了扬稻系列品种(组合)选育的基本经验: 根据生产需求和发展形势,分析主客观条件,抓住主要矛盾,寻求切入点,确定“四稻并举、总体提高、重点突破”的育种策略,运用综合育种方法,不断推出适用品种。分析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系谱,骨干亲本集中。如常规籼稻基础亲本为BG90-2;杂交籼稻注重籼粳亚种优势利用,育成的恢复系中百分之八十融入广亲和材料02428的血缘。常规籼稻选育采用“搭梯上楼”的育种方法,以基础亲本为主干,融合优良性状,提高综合性能;籼型恢复系选育则采用优势叠加的方法,实行优势互补,完善品种性能。根据“个体看匀称、群体看协调、机能看熟相”的多年育种经验,在不同世代对茎系、叶系、穗系进行各有侧重的选择。建立定型品系的小群体(10m2)鉴定圃,构建选择群体,进行综合性状的评估鉴定,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对杂交籼稻组合的选育,建立两个程序:对恢复系进行严格鉴定筛选,主要性状超过主栽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进行大量测配鉴定,综合比较优势。对育成品种进行后续加工,利用剩余变异,改造种性缺陷。利用扬州与海南两个大跨度的生态区进行多世代适应性选择。 在品种推广应用中,组织多学科、多区域、多层次、多领域协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育、繁、推一体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实行跟踪服务,并注重信息反馈,着重抓了6方面工作:①多点示范,扩大应用范围。②配套技术同步进行,提高增产效益。③加强科普,提高技术普及率。④加强提纯复壮,提供优良种源。⑤建立产业链式开发技术体系。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不同播栽期、密度、施肥量、肥料运筹等栽培因子的产量比较,研究丰优香占在早播早栽、密度22.5×104穴.hm-2、施氮量225.0 kg.hm-2(基肥、分蘖穗肥、保花肥比为6∶3∶1)最佳栽培条件下的物质生产、物质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丰优香占库容较大,填库能力强;抽穗期至成熟期,其光合作用能力强,粒叶比高,光合产物多;花后其光合产物对籽粒充实的贡献大,源库间流的通畅性好,库、源、流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35.
在常规大田条件下,以早熟晚粳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磷、银肥比例对直播水稻品质的影响,探索直播水稻高产、高效、品质调优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降低,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在施纯氮0~450 kg· hm 2范围内,随施氮量以及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直播水稻...  相似文献   
36.
以2个早熟晚粳超级稻品种扬粳4227和南粳44为材料,设置了不施穗肥(T0),不施促花肥、单施保花肥(T1),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3(T2),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1(T3)、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3∶1(T4)和单施促花肥(T5)5种穗肥处理,观察了穗肥施用方法对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肥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增加了穗分化至抽穗期的氮素积累及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促花肥∶保花肥比例为1∶1处理(T3)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其他各处理。表明适宜的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机插水稻植株生长,并获得较高产量与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7.
育苗伴侣营养土法培育机插壮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可有效增加机插秧床土持水能力,控制病虫害,协调降低播量与增加盘根力度之间的矛盾,提高秧苗素质,延长机插秧苗适栽期。探讨了育苗伴侣营养土培育机插壮秧育苗技术,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8.
扬稻6号是目前两系杂交籼稻生产中应用面积最大的恢复系,通过"实践八号"育种专用卫星搭载扬稻6号进行航天诱变,筛选出一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扬稻6号S。以扬稻6号S与井冈旱稻1号杂交并回交的F2及BC2F2为定位群体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扬稻6号S不育性受1对隐性不育基因(暂命名为ptgms2-2)调控,该不育基因被定位于第2染色体标记InDel 2-4085和InDel 2-5846之间,物理距离为200kb。对候选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在开放阅读框内起始密码子下游70~71bp处存在差异,扬稻6号为GC,扬稻6号S为TA,2个碱基突变导致密码子由GCG变为终止密码子TAG。  相似文献   
39.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江苏粳稻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主栽粳稻品种徐稻3号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别构建携带Pi1、Pi2单基因和聚合双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人工接种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接种结果相比,在携带Pi1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近30%,穗瘟抗性表现为中感或感的水平;在携带Pi2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40%以上,穗瘟抗性表现为中抗/中感水平;而聚合Pi1/Pi2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50%以上,穗瘟抗性达到高抗水平;苗瘟抗性和穗瘟抗性表现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香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丰优香占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优质不育系奥丰A为母本、优质恢复系R654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