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明水稻种子发芽率在贮存期间的变化规律,以"连粳7号"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为指标,以含水量和贮存温度为考察因素,选用3×3析因试验设计、采用 SPSS软件辅助数据分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为14.5%的水稻种子在25℃下贮存180 d后其发芽率仍可达89%,含水量为11.5%的水稻种子在5℃下贮存180 d后其发芽率仍可达96.6%,水稻种子发芽率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含水量和贮存温度为影响其变化的关键因素且二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2.
43.
为增加大棚生产效益,赣榆西北地区菜农利用大棚黄瓜前期生长快、产量高,苦瓜前期生长慢、后期耐高温的特点,进行大棚黄瓜与苦瓜套种栽培,每667 m^2纯收益30000~48000元,较单种黄瓜每667 m^2净增收9600元,且减少了劳动量。该文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大棚套种苦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4.
成英  卢红  吴秋渠 《垦殖与稻作》2010,(5):67-67,70
在水稻始穗期应用水稻抗倒剂"劲丰",可以降低植株高度2.7 cm,从而使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明显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水稻增产5.04%。  相似文献   
45.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赣榆区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蔬菜生产呈规模化、专业化和工厂化发展趋势。伴随着高度的集约化种植,设施蔬菜复种指数高,连作障碍现象严重,已成为赣榆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优化土壤状况,改善设施蔬菜生态环境,通过推广有机基质穴盘育苗技术、滴灌技术、立体高效间套作技术,以及在日光温室黄瓜集中种植区推广黄瓜-草菇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在瓜类生产基地推广嫁接换根栽培技术,形成以菜稻轮作技术为主的轮作制度和以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为主的耕作制度,达到克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目的,保证设施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6.
连豇3号是以扬豇3号为母本、赣榆青豇豆为父本进行杂交,并通过连续8代的系统选育而育成的豇豆新品种。该品种中熟,耐采性好,货架期较长;花紫红色,豆荚绿白色,荚长60~65cm、荚横径约0.81cm,单荚重22~23g;豆荚长势整齐,肉质细嫩,商品性好,每667m2豆荚产量2300~2400kg;春季播种至始收需70d左右,采收期40d左右,秋季播种至始收需60d左右,采收期20d左右。  相似文献   
47.
宁玉草莓外形美、品质佳、上市早、效益高,深受广大种植户和消费者喜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本文主要从母株选择、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宁玉草莓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48.
2001~2004年我们采用扩行减苗、控氮控水、提前分次烤田等技术措施,对水稻高成穗率的增产机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高成穗率是苗、株、穗、粒合理发展的综合性指标,是水稻高产更高产的重要栽培途径.2004年我县推广本技术达2.0×104hm2.  相似文献   
49.
江苏省赣榆县常年种植特优559在18万亩左右,亩产在550~600千克。2001年开始我们进行特优559亩产650千克栽培技术研究,经3年实施,总结出特优559亩产650千克的群体特点与促控技术,在全县推广应用,增产节本,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0.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与93一11配制育成的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组合。全生育期145~150天.株高118厘米左右,分蘖力强,株型紧凑.叶色深,剑叶挺拔.长相清秀,抗倒性强。一般亩产量650~700公斤,产量潜力高的可达每亩800公斤。米质优,9项主要指标中.6项达国标一级.3项达二级。适应性广.宜在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也可在华南作双季早、晚稻和再生稻种植。该组合抗白叶枯病,高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