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51.
[目的]从抗氧化生理响应的角度探讨氨氮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理机制。[方法]测定萼花臂尾轮虫24 h、48 h及96 h的氨氮半致死浓度(LC50);通过测定萼花臂尾轮虫体内的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研究其对氨氮胁迫浓度和时间的抗氧化生理响应。[结果]轮虫24 h LC50、48 h LC50和96 h LC50的氨氮浓度分别为12.3、6.7和2.3 mg/L。当氨氮浓度达到2.5 mg/L时,轮虫体内24 h内H_2O_2和MDA含量均显著上升;当氨氮浓度达到1.5 mg/L时,轮虫体内24 h内SOD活性显著下降,而当氨氮浓度达到10 mg/L时CAT活性显著下降。在12.3 mg/L氨氮的胁迫下,轮虫SOD活性和CAT活性分别在12 h和24 h显著下降,H_2O_2和MDA含量均在12 h显著升高。[结论]SOD活性和H_2O_2、MDA含量可作为检测氨氮对萼花臂尾轮虫急性毒性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52.
饲料蛋白水平对梭鱼形体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梭鱼形体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大小相似的梭鱼为试验对象,将梭鱼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蛋白水平为26%、28%、30%、32%的4组等能饲料,在池塘工业化养殖条件下饲养60 d,测量其形体指标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在26%~32%范围内,各试验组中梭鱼的肥满度、脏体比、胃体指数和肝体指数等形体指标没有显著差异,梭鱼形体特征正常,未受影响;高蛋白水平促进梭鱼血液中蛋白质的代谢,抑制脂肪代谢,肝功能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饲料蛋白水平在26%~32%范围内,池塘工业化养殖梭鱼正常生长,对形体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3.
多品种主养池塘循环流水槽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于2013年由Jesse Chappell、周恩华、张健等首次引入安徽,因其先进的生态养殖理念、高效的养殖效率及工业化管理的便捷,得到众多养殖户的青睐。近年来,经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联合攻关并结合我国养殖实际情况有效整合工业化管理技术后,养殖系统的优化和养殖技术的提升使得该技术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魅力,并在安徽池塘循环流水槽生态养殖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4.
2020年,湖南益阳大通湖区通过3年大湖水环境治理后首次在大湖投下了5000斤大闸蟹苗,重启生态大闸蟹养殖产业。同时极力发展池塘养蟹和稻蟹套养,全区共发展大闸蟹养殖6100亩,其中池塘养蟹3600亩,稻蟹套养2500亩,总产量达78万斤实现产值1亿元。大闸蟹已经成为全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  相似文献   
55.
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放养于4 m×4 m×2 m的网箱中,每箱放养量为0.75只/m3。每组设3个重复。A组体重为(59.26±13.84)g,投喂鲜活的圆背角无齿蚌(去壳重)(60%) 配合饲料(40%);B组体重为(65.08±13.84)g,全部投喂配合饲料。每天的投喂量均为河蟹体重的10%左右。经养殖45 d后,测量河蟹体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两组河蟹肌肉和肝脏中氨基酸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河蟹增重率分别93%、82%,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河蟹肌肉、肝脏中氨基酸的组成基本相同,均检出21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但A组河蟹肌肉、肝脏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B组。投喂新鲜的圆背角无齿蚌对河蟹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能明显提高河蟹可食部分的氨基酸及风味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56.
温度、体重和饵料密度对河蚬滤食率与同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体重和饵料密度对河蚬滤食率和同化率的影响,此外还进行了饵料质量(POM/TPM)对河蚬同化率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30℃)条件下,河蚬的滤食率(IR)与河蚬软体部干重(W)呈明显正相关幂指数关系:IR=aW^b,其中b值的范围是0.4227~0.5888,平均值为0.4842,温度的上升使得河蚬的滤食率明显增大,除温度对小规格[体重为(0.0764±0.0038)g]的同化率有显著影响外,温度和体重对同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随着藻类密度的增加,河蚬的滤食率增加而同化率减小,两者分别符合下列关系式:IR=65.1204C^0.3260(R^2=0.900,P〈0.05)和AE=55.2865C^-0.1513(R^2=0.925,P〈0.05);河蚬的同化率随着饵料中有机物含量(POM/TPM)的增加而增加,两者间的回归方程为:AE=85.1120+23.3375lnX(R^2=0.958,P〈0.05)。  相似文献   
57.
刀鲚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方法研究性成熟刀鲚的精巢结构、精巢发育规律和精子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刀鲚的雄性生殖腺由精巢(生精部)、贮精囊和输精管等组成,精巢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由精小叶、精小囊、小叶间质、小叶腔和输出管构成。精小叶由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成熟的精子从精小囊中释放出来,进入小叶腔中,经由精小叶间形成的临时通道进入输出管,再由输出管送达贮精囊。贮精囊为网状管腔结构,管腔内壁由分泌细胞组成。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和成熟的精子5个阶段,根据精巢的外形、色泽、体积、血管分布状况等特征分为6个时期。  相似文献   
58.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我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任务,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践为研究对象,从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对治理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在规划、保障、资金、技术、分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杭州市以整乡镇推进的方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值得借鉴的做法,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市场运作、机制建设等途径,实现科学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59.
对澄湖48尾产卵前成熟似刺鳊鮈雌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和体重相对繁殖力(FW)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与体型若干形态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似刺鳊鮈样本由1~5龄鱼组成,F主要变幅在1.71×104~3.83×104粒之间(平均为2.45×104粒);FL主要变幅在0.94×103~1.52×103粒/cm之间(平均为1.13×103粒/cm);FW主要变幅在95~155粒/g之间(平均为119粒/g)。F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分别呈二次函数、直线和三次函数相关,FL与体长、体重均呈三次函数关系,FW与它们相关不显著。综合分析,在进行渔业生产时以体长21~23 cm、年龄2~3龄鱼为人工催产亲本为宜。采用SPSS软件的曲线回归分析其F和FL均与体长、体重和成熟系数密切相关,而FW仅与成熟系数相关,在实际中可直接用体长、体重同繁殖力的关系来预测似刺鳊鮈的绝对繁殖力。  相似文献   
60.
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日龄稚贝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生理活动和存活率进行了观察和比较。以淡水组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显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淡水组48 h存活率达90%,而盐度2条件下,2 h内即全部死亡;同龄的稚贝存活率随生理盐水浓度、实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生理活动明显受到盐度的影响,表现为心跳频率降低,肠道蠕动减弱,斧足运动减少;随作用时间的增加,稚贝表现为心跳停止、双壳张开死亡;大日龄稚贝在同盐度下的存活率显著高于低日龄稚贝,7日龄稚贝在48 h内所有盐度组全部死亡,45日龄稚贝仅在盐度为2试验液中有90%存活,但生理活动明显低于正常淡水组,表现为心跳微弱,无肠道斧足运动。因此,认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对盐度较敏感,其耐受力低于稚贝,而三角帆蚌稚贝的适宜盐度要低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