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结合四川广汉、广东增城、云南石屏3地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对其培训绩效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培训促进高毒、低效农药替代工作不断推进,农药施用数量减少,农产品无害化生产得到保障,人体健康安全水平得到提高.研究指出,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以保障培训工作制度化、长期化,注意区分不同地区的培训重点,提高农药安全科学施用水平的全过程性和整体性,扩大农药中毒和急救知识培训面等是培训工作进一步开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夏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严重,亟需明确其对玉米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损失情况.2019-2020年,笔者通过对草地贪夜蛾在夏玉米苗期至喇叭口期发生为害田的受害株与未受害株的同田抽样对比测产的调查分析,明确幼虫在苗期至喇叭口期的自然为害损失随生育期的早晚相应增减,在苗期7~8叶、小喇叭8~9叶、大嗽叭10~11叶被害...  相似文献   
13.
杀虫真菌农药安全性高,不易产生抗药性但速效性不足,而化学农药速效性好,大量使用会导致抗性产生。按照化学农药减量原则,采用绿僵菌制剂与噻虫嗪或氯虫苯甲酰胺减量联用方法进行田间防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金龟子绿僵菌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的速效性虽然低于化学药剂组,但持续防控明显优于化学药剂效果。在施用化学农药参考用量的50%时,联用药剂在5、15 d时,草地贪夜蛾幼虫防效得以保持甚至更优。25 d后,防效可分别达到82.60%、77.20%。金龟子绿僵菌与减量化学农药联用,防效优于单独使用金龟子绿僵菌的67.40%。冬玉米茎秆基部喷洒绿僵菌油悬浮剂可以有效感染草地贪夜蛾老熟幼虫/茧蛹,使其带菌入土,助力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降低越冬繁殖地田间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其防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出防效好的杀虫剂,在再生稻田开展了7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小区防控试验。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14 d防效仍能保持在>75%;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防效略低,第14 d防效达分别达到71.59%和69.25%;而1.8%阿维菌素乳油和11.6%甲维·氯虫苯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最低,第14 d防效达仅达到64.63%和61.56%。综上,48%毒死蜱乳油、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防控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波长杀虫灯对草地贪夜蛾田间诱杀效果。方法:选用368nm、384nm、405nm和448nm4个单波长杀虫灯,以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368nm单波长杀虫灯对草地贪夜蛾成虫诱杀效果显著高于384nm、405nm和448nm杀虫灯及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试验结果对于利用或研制杀虫灯诱杀草地贪夜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寄生线虫对人类的侵染一直是公认的健康问题,给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近年来,人们利用肠道线虫侵染鼠模型,研究寄主如何通过免疫系统调控对线虫侵染的抗性、敏感性及相关的细胞分子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寄主对线虫侵染的敏感性是由T细胞1类细胞因子反应调控的,而对寄生在肠道的成虫的免疫性则严格依赖2类细胞因子反应。然而,在肠道微环境中,2类细胞因子是如何引发逐出蠕虫的免疫效应的,至今仍不清楚。文章综述了寄主对线虫的主要免疫效应的研究进展,具体讨论两种近期发现的依赖2类细胞因子的免疫分子,内源凝集蛋白、抵抗素类似分子及其在逐出线虫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由肠道上皮细胞翻转调控逐出线虫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的资料另行统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和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食物热值构成变化情况比较,分析了中国未来人均食物热值构成的变化趋势,指出: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中国人均食物热值摄入总量以及人均动物食品热值摄入比重都将有较大的增长,而人均谷物食品热值摄入比重逐渐下降。尽管食物热值构成变化取决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和水平,但中国的人均食物热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秋末气温逐渐降低,冷空气频繁,禽舍保温和通风不能同时兼顾,加上饲养密度较大.呼吸系统疾病成为秋冬季节家禽的一类多发性疾病。家禽一旦感染呼吸道疾病,传染快,治疗效果差,控制不好.可以引起家禽大批死亡。生产性能降低和治疗成本的增加,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家禽呼吸道疾病,防重于治。笔者结合理论知识和生产中常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锐劲特和Bt混配防治水稻抗性二化螟(1代)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尹勇  蒋凡  罗林明 《植物医生》2005,18(4):27-28
水稻是四川省的重要粮食作物.螟虫是水稻上的重要虫害,常年发生面积200万hm2左右,虽经大力防治,每年仍造成粮食实际损失10万t左右.随着杀虫双、杀虫单等沙蚕毒素杀螟药剂在四川省多年大面积使用,水稻二化螟对其产生极高抗性.二化螟危害逐年上升,已成为四川省水稻螟虫优势种群.近几年田间实践表明,施用5%锐劲特悬浮剂667m2 30 mL对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效期可达25~30 d,但其防治成本较高,农民很难接受.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人工饲料加豆蚜及纯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进行评价,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圆盘方程,明确不同饲养方式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当N→∞时,每头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 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7692、94.3396、303.0303、588.2353、222.2222、500.0000头.当N→∞时,每头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6736、112.3596、277.7778、555.5556、120.4819、188.6793头.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和混合饲养七星瓢虫成虫两种方式饲养的七星瓢虫第1代各龄幼虫对茶蚜的捕食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n=6),混合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极显著低于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P<0.01,n=6).本研究表明,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在七星瓢虫对茶蚜的防治应用中具有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