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13个ISSR引物对云南省分布的疣粒野生稻 (Oryza meyeriana Baill.) 3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检测到13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80.36%。在居群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666和0.4028。把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分别按照行政区、经纬度、河流流域和海拔划分成不同类型,计算它们的 Na、Ne、H、I和 PPB各项数值,发现疣粒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以思茅市最高,临沧、西双版纳次之,保山、德宏最低;太平洋水系澜沧江中下游海拔较高的疣粒野生稻居群多样性较丰富。可将云南疣粒野生稻分为两大群,一大群是思茅地区的材料,另一大群包含德宏、临沧、西双版纳地区的材料。最后讨论了疣粒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2.
云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初步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采自云南高原粳稻区病叶分离的17份水稻白叶枯病菌株,在30份水稻品种上接种进行致病型初步鉴定。研究表明可以将17个菌株分为7个致病型(Ⅰ~Ⅶ),其中Ⅴ型菌为云南高原粳稻区的优势菌群。初步构建了一套包含7个品种(黄玉、毫糯扬、TN1、珍珠矮、IR26、南粳33、金南风)的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的鉴别品种,明确了7个致病型在这套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型。早生爱国3号(Xa-3)、IR1545-339(xa-5)、IRBB21(Xa-21)、扎昌龙(Xa-22t,Xa-24t)对所接种菌均表现抗病,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采用SSR标记辅助选育具有Xa22(t)的云南高原粳稻新种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原粳稻新品种滇粳优1号为轮回亲本,携带Xa22(t)基因的云南地方稻种扎昌龙为供体亲本,回交后代BC3F1290株和BC3F2290个株行为供试材料,采用与Xa22(t)紧密连锁标记RM224及其它11对SSR.标记进行辅助选择。290株BC3F1个体在RM224位点上杂合基因型个体的比率为21.04%;其它11对SSR.标记位点的轮回亲本纯合基因型个体比率平均为93.07%,但不同染色体标记位点上纯合基因型的比率不同。用云南高原粳稻上的白叶枯病优势菌株YH24对亲本、BC3F1单株和BC3F2株行接种鉴定,BC3F1中RM224位点上杂合基因型的61个植株表现为抗至中抗,RM224位点上滇粳优1号纯合基因型单株都表现为感病;由RM224位点杂合基因型BC3F1单株衍生的61个BC3F2代株行表现为抗、感分离。 相似文献
44.
利用叶绿素仪SPAD值筛选耐低氮水稻种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低氮限制条件下,对低氮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SPAD值来很好地反映。本文以农业部948项目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采用的151余份国内外代表性种质为供体亲本、云南省育成的优质品种滇粳优1号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形成的5500个株行为材料,在田间自然缺氮条件下,以水稻植株叶绿素计SPAD值作为耐低氮能力评价指标,以不同试验地点SPAD值的相对值为参考评价指标。最终筛选出Madhukar、UPR191-66为耐低氮基因型种质。 相似文献
45.
为阐明低温对不同生长年限三七光合生理及根部总皂苷含量的影响,通过HPLC法分析10、15、20℃下,处理30天的2年生和3年生三七根部的三七总皂苷含量,并测定了3个温度下2个生长年限三七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3年生三七根部总皂苷以20℃处理的含量最高,15℃处理含量最低。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在10℃时最高,叶绿素b 15℃处理与20、10℃处理差异显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随温度降低而下降;Pn在20℃时与15℃差异显著,与10℃差异极显著;Gs、Tr在20℃时与15、10℃差异显著。丙二醛含量随温度降低先升高后降低。胞间CO2浓度/环境CO2浓度(Ci/Ca)随温度降低呈上升趋势,且10℃与15、20℃差异显著。2年生三七以20℃处理的三七总皂苷最高,15℃处理的含量最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随温度降低,先上升后下降;Pn、Gs随温度降低而下降,Tr随温度降低先下降后上升;丙二醛含量随温度降低而增加;Ci/Ca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研究认为,低温对三七根部皂苷积累的影响不显著,三七皂苷积累的最适温度为20℃;但低温会抑... 相似文献
46.
云南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茶传统文化,在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基础上,分析了哈尼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基诺族、白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和佤族等11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在茶树驯化、种植、制茶、饮茶以及古茶树保护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发现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既有本民族鲜明的独特性又相互交融。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丰富多样、宝贵的茶文化资源,提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保护与利用建议,通过开展茶文化旅游、建立云南民族茶文化理论体系以及古茶树保护区等措施,既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对外界的影响力,又对当地生态环境及民族茶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实现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7.
以云南稻作生产上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两个稻瘟病生理小种007和017,对元阳哈尼梯田20世纪70年代(简称“过去品种”)与近10年间(简称“当前品种”)两个不同时期种植的148个水稻地方品种进行苗期接种鉴定。结果显示,针对来自粳稻区生理小种007,抗性品种的比例为过去品种(76.4%)>当前品种(65.8%);针对来自籼粳交错区生理小种017,过去品种(77.8%)>当前品种(52.6%);抗稻瘟病的品种比例均为过去种植的品种高于当前种植的品种。对元阳哈尼梯田当前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的致病性,来自籼粳交错区的生理小种017强于来自粳稻区的007,表现抗病的品种比例分别为52.6%和65.8%。最终筛选出‘老粳糯’、‘紫糯’、‘长毛香’、‘冷水谷’和‘丫多谷’5个品种,在两个不同时期的持久抗性呈一一对应关系,可提供深入研究与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48.
为了明确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对植物的研究利用现状,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广泛调查和研究了西双版纳布朗族所利用农业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布朗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主要表现在食用、药用、观赏、宗教崇拜和文化利用等方面,涉及到67个科201个种或亚种的植物,其中粮食作物及油料作物有7科22种,庭院蔬菜类植物24科107种,野生蔬菜类植物19科24种,果树品种涉及15科26种,药用植物13科13种以及文化宗教植物7科9种等。讨论了西双版纳布朗族的传统文化在当地植物多样性利用和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地传统文化知识和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9.
水稻耐冷性研究的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植物一生完全生活在绝对适宜的环境中是罕见的,有些植物整个生活周期就是在极其严酷的环境中完成,如恶劣的气候与土壤盐碱有毒离子,以及病、虫、杂草侵染仍是作物生长的最重要障害因素。在地球上比较适宜栽培作物的土地不足10%,其余全为旱、涝、冷、热、盐和碱土等。因此,研究植物在不适环境下生理活动规律及其忍耐或抵抗的生理,培育出一些能适应不利环境条件下的作物,对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国内外研究的概况水稻冷害科学研究仅有70年的历史。日本对水稻耐冷性研究较早,日本学者将水稻低温冷害分为障害型和延迟型两大类(酒井,1944;1945),并对水稻各生育时期的低温冷害作了精细的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