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苗床和试区喷施1%的植物低温保护剂(PLTPA),结果表明,PLTPA有利于培育壮苗,增加油菜株干物质积累,提高油菜越冬抗寒能力,促进油菜生长发育。与对照相比,可提高产量13.1%。  相似文献   
22.
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变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直观分级及生物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蓝型籽油菜粒色性状表现的不稳定性变化。基本规律是,粒色变化随贮藏物质的流向,由源头一端的深色向末稍一端的浅色变化。即由植株的主轴和上部分枝向基部分枝,由主轴及分枝的下部角果向主轴及分枝的上部角果,由角果的柄端籽粒向喙端籽粒方向,粒色由深变浅,千粒重也由大变大。  相似文献   
23.
对37种脂肪酸在植物界中的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油酸、亚油酸在植物界中分布最广泛,且富含于许多植物中;十碳烯酸、1-亚麻酸、山梅炔酸、蓖麻酸、马桑酸、粗糠柴酸等在植物界中少有分布;5,8-十四碳二烯酸、5c,9c-十八碳二烯酸、5,9,12-十八碳三烯酸、5c,11c,14c-二十碳三烯酸在植物界中富含于松科植物中,付大风子酸、晁模酸、告尔酸富含于大风子科植物中,栝楼酸富含于葫芦科植物中,从而分别成为松科、大风子科、葫芦科的特征酸;蓖麻酸富含于大戟科的蓖麻植物中,马桑酸富含于马桑科的马桑植物中,粗糠柴酸富含于大戟科的白背叶植物中,山梅炔酸富含于檀香科的檀香植物中,从而分别成为这些植物种的特征酸。  相似文献   
24.
采用直观分级及生物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性状表现的不稳定性变化。基本规律是,粒色变化随贮藏物质的流向,由源头一端的深色向末稍一端的浅色变化。即由植株的主轴和上部分枝向基部分枝,由主轴及分枝的下部角果向主轴及分枝的上部角果,由角果的柄端籽粒向喙端籽粒方向,粒色由深变浅,千粒重也由大变小  相似文献   
25.
以抗寒性不同的4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陕西关中地区自然越冬过程中叶片和根部的形态特征以及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品种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超强抗寒冬油菜陇油6号和陇油7号冬前地上部生长较慢,地下部生长较快,干物质积累较多。表现叶片数、叶长及叶面积均小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但根长、根茎粗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干湿质量比均明显大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在越冬过程中(最低温度从5℃→0℃→-5℃→0℃→5℃),相对电导率、MDA、POD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AT活性整体表现为先升后降后又上升继而下降的规律。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在-5℃时达最大值,POD活性在0℃时达到峰值,CAT活性在0℃时达到高峰值。在同一温度时期内,MDA含量与CAT活性则表现为叶片高于根,而POD活性表现为叶片低于根。同一品种,在越冬过程中,叶片和根各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一致。陇油6号和陇油7号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低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POD活性(除越冬前期5℃)、CAT活性在各时期均显著高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隶属函数分析表明,陇油6号、陇油7号的隶属函数综合值明显高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说明生理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可以准确鉴定品种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甘蓝型油菜花叶性状的遗传特点,开发与花叶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以甘蓝型油菜品系2205(圆叶)、1423(花叶)为亲本,构建了3个世代群体:F1、BC1和F2,探讨花叶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花叶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F1植株叶形表现为花叶,BC1(F1×2205)和F2中花叶与圆叶的植株分离比分别符合1∶1和3∶1,说明甘蓝型油菜的花叶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利用集团分离法(BSA)筛选637对SSR引物,共筛选到了3个与花叶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CB10079、BNGMS114和BNGMS385。连锁分析发现,这3个连锁标记均位于花叶基因的一侧,其中BNGMS114与花叶基因的遗传距离最近,其遗传距离为2.5 c M。将这3个连锁标记的序列与白菜基因组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发现它们与白菜A10染色体的序列共线性较好,花叶基因位于A10染色体的15.70 Mb下游区段。上述标记的获得为油菜花叶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及花叶基因的克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优化株型、提高产量是当前油菜产业发展的关键。以130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研究材料,对10个株型性状和5个产量性状进行田间考查,通过表型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油菜株型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甘蓝型油菜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130份材料主要株型和产量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 15个性状变异大小依次为二次分枝数单株产量全株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高度顶端分枝角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基部分枝角一次分枝数中部分枝角=主花序长度千粒质量角果长角果宽株高。相关分析表明:15个性状间多数存在显著相关,产量性状中全株角果数与单株产量相关性最大(0.834)。株型性状中株高(0.326)、一次分枝数(0.333)、二次分枝数(0.382)和角果宽(0.208)与单株产量关系比较密切。通径分析表明:对油菜单株产量正向直接效应最大的产量性状是全株角果数(0.786),对油菜单株产量的正向直接效应最大的株型性状是株高(0.021)和顶端分枝角(0.021)。株高、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顶端分枝角和基部分枝角通过全株角果数对单株产量的间接效应较大。主成分分析共获得了6个主成分,分别为分枝角度因子、全株角果数因子、株高因子、主花序因子、角果宽因子、角果长因子。主成分综合评价将130份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综合性状优良的有12份材料,对育种家改良油菜株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甘蓝型油菜抗寒性与某些渗透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季节变化及其同某些渗透物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季节变化分为抗寒性锻炼、抗寒性保持和抗寒性消解3个阶段,在抗寒性保持阶段,不同品种抗寒能力差异显着。在越冬期中,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细胞汁液浓度、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下降,束缚水含量以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上升。其中,细胞汁液浓度、游离脯氨酸含量、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以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可作为品种抗寒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9.
陕西省油菜种质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对陕西省境内的油菜种质资源进行搜集,整理,鉴定,评价,明确了陕西省油菜地方种质资源包拓芸薹属的3大类型及芝麻菜属的芸芥(Eruca.sativa);陕西省油菜按生育期可分为陕西南秦巴山区及汉江谷地的早熟生莳在中灌区及渭北旱魂的北方白菜型油菜及南部灌区的甘蓝型油菜和陕北高原的极早熟春播油菜3个生态型;  相似文献   
30.
系统调查了陕西秦巴山区油菜品种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特点,报道了各类型油菜的形态特征及经济农艺性状鉴定结果,发现了北方白菜型油菜黄籽类型及2份耐病材料、4特异性状材料,分析和研究了陕南秦巴山区质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