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3篇
  31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七子花愈伤组织诱导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七子花愈伤组织的培养途径作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了以七子花的越冬芽及嫩叶诱导的愈伤组织、无菌短枝扦插和叶柄培养3条组织培养的途径来进行的七子花种质资源保护.结果表明:作为外植体,栽培的七子花叶片较野生的七子花越冬芽好;以MS+2,4-D2+ZT2培养基最利于幼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短枝无菌扦插培养的存活率高于叶柄培养.比较和分析了各条途径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七子花的组织培养作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62.
铝对大豆幼苗膜脂过氧化和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以浙春2号、浙春3号和9703大豆为研究材料,设置了5个铝处理浓度,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铝处理对大豆幼苗膜脂过氧化和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铝处理(10和100mg·kg-1)增强大豆根系活力,降低大豆的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促进大豆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而高浓度的铝处理(1000和5000mg·kg-1)的效果相反。SOD和CAT对铝的反应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63.
锰处理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以2个大豆品种(浙春2号、东北大豆854-11)为材料,设置0,0.05,0.5,5,30,50mg/L6个锰浓度处理,进行水培试验。当锰处理16d后,对其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锰浓度的不断增加,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而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再增大。2个大豆品种各生理指标的变化都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4.
植物铝毒害及抗铝毒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毒是酸性土壤中作物生长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和森林大面积退化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着全世界和中国大约40%和21%耕作土壤的作物生产。介绍了铝在土壤和植物体中的存在形态,重点综述了铝毒机理和耐铝机制。  相似文献   
65.
铝毒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铝毒胁迫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毒胁迫抑制了大豆根系的生长,降低了株高,单株干重下降.根据所计算的耐铝毒系数,3个大豆品种的耐铝毒能力为浙春3号>浙秋3号>华春18.  相似文献   
66.
大豆耐铝毒基因型筛选及筛选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来自华东、东北地区18个优质大豆品种(系)对铝毒的反应.通过比较不同基因型各性状的相对耐性值及其与综合评价系数的相关性分析,明确了相对根系干重、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株高、相对叶面积等可作为大豆耐铝毒基因型筛选的重要指标.提出了基于各种性状平均意义上的综合评价系数,并根据已筛选的鉴定指标计算了耐铝毒综合系数.在此基础上筛选出4个具有较强耐铝毒能力的大豆基因型.  相似文献   
67.
吊瓜,学名栝楼(Trichosathes kirilowii Maxim),是具有药食两用特性的经济作物。为了研究水杨酸 (SA)对吊瓜铝(Al)胁迫的缓解效应,以长兴仁吊瓜为试验材料,用溶液培养法,在500 μmol L-1 Al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SA,并对其生长特性、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Al胁迫下,吊瓜根长、根鲜重及地上部分鲜重明显降低,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升高,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喷施一定浓度SA后,根系生长抑制解除,SOD、CAT及 G-POD抗氧化酶类活性升高,MDA和H2O2含量降低。SA浓度为 10 μmol·L-1 时,效果更佳。由此可知,外源 SA 处理能够诱导Al胁迫下吊瓜的抗氧化反应,SA是一种能够缓解吊瓜Al胁迫的有效物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采用溶磷圈和Salkowski比色法,对酸性条件下铝对耐酸性能极优的两种根瘤菌溶磷和分泌生长素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根瘤菌都具有较强的溶磷和分泌生长素的能力,且溶解无机磷的能力更强.在铝毒胁迫下,两菌株均表现出了一定的耐受性,随着铝离子浓度的增加,铝对溶磷和分泌生长素的能力抑制作用增强,相同条件下,菌株S...  相似文献   
69.
钙对葱兰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5种不同Ca2 浓度的培养基,研究了Ca2 对葱兰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Ca2 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但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不显著。当培养基中的Ca2 浓度达到1.0×10-3mo·lL-1时,可抑制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并且与低浓度的Ca2 相比,对花粉管的破损显著。  相似文献   
70.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利用引物UBC834对长序榆ISSR-PCR扩增的主要影响因子Buffer(含Mg2+)浓度、模板DNA、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dNTPs浓度进行优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PCR反应过程中的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延伸时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5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因素的最佳浓度为2.5μLBuffer(含Mg2+),50 ng模板DNA,2.5 U Taq DNA聚合酶,1.2μmol.L-1引物,0.2 mmol.L-1dNTPs,引物UBC834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7℃,最佳循环次数和延伸时间分别为35个循环和1 min。此外,还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成功筛选出11条ISSR引物,并用筛选的引物对长序榆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物种水平上,长序榆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2.3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95 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58 5。而种群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则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PPB)、Shannon信息指数(I)、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29.07%、0.173 3和0.119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