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阐明立体种养对蔗田生态和甘蔗品质的影响,以传统的甘蔗栽培模式(CK)为对照,对"甘蔗间种大豆,畦间沟养鱼"的立体种养模式(T)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T模式的株间总体相对先强要较CK大,但是T行间各层的总体相对光强要小于CK;(2)T模式的甘蔗地上部分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要高于CK模式,而且温差在后期也大:(3)T模式后蔗田土壤营养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要比CK模式好;(4)T模式比CK模式更有利于干物质和甘蔗品质的形成:(5)蔗田生态因子与甘蔗茎的单株干物质及田问锤度的相关分析显示T模式受自然气象因子的影响要较CK稍小.因此,T模式值得在人多地少且有精耕细作传统的蔗区推广.  相似文献   
32.
绿肥压青改土对秋植蔗高产群体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在大田生产条件下,通过选用花生、大豆、绿豆三种绿肥进行压青改土,研究改土后对秋植蔗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其结果表明:三种豆科作物压青均能起到增产增糖的效果,其中以大豆压青效果最好,其次是绿豆,花生是收获荚果后压青,效果最差,说明绿肥养地在大田生产上是有效可行的,对广西甘蔗的生长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硅素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30个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与硅素积累的关系及高效硅肥对2个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氮素积累量与硅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氮素含量与硅素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水稻品种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DMPE)与其体内N、P、K、Si积累的平衡有关,NDMPE与养分平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养分偏离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但氮素吸收量与养分平衡指数和养分偏离系数的相关不显著。硅肥提高了叶片GPT转氨酶和籽粒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从而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但其NDMPE却随氮素积累量的增加而降  相似文献   
34.
于1999年在北海和文本大学农学院设点对新引入和广西自育共8个甘蔗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从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糖分、生理指标,品种的抗逆性能等进行比较研究,总结结果,其名次为T22>T23>G89/5>NL8>CP80/1827>T20>G11>T16;T22化顷产蔗137.0吨,蔗糖分为15.21%;G89/5化顷产蔗量和蔗糖分分别为130.2吨和14.39%,综合评定6个参试品种的性能超过对照种G11号。  相似文献   
35.
几个甘蔗新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西11号为对照,从萌芽率、分蘖率、伸长速度、节间长度、株高、茎径、茎形、抽穗率、气根率、剥叶难度以及抗病虫、抗倒伏能力等方面对来自台湾、美国、日本以及广西自育的7个甘蔗新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比较研究,并对各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6.
于1999年在北海和广西大学农学院设点对新引入和广西自育共8个甘蔗品比试验,对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生理指标、品种的抗逆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这8个品种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7.
以氮素营养特性差异较大的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顶部4片展开叶中叶片总氮、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及叶鞘总氮含量的叶位分布特点。各生育期叶片和叶鞘总氮含量均以顶1叶最高,而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的最高含量叶位随品种和生育期而异。抽穗前游离氨基酸的最高含量叶位随品种和生育期变化较大,而抽穗后以顶1叶含量  相似文献   
38.
对旱育秧和湿润育秧苗床温度变化及秧苗素质的比较表明;旱育秧苗床膜内日平均温度、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移栽叶龄小、叶片小,根系发达,植株矮壮;干物质积累多,充实度高,比叶重大,比根长小;增产幅度为6.92%~12.22%。  相似文献   
39.
在连作蔗地上种植花生、大豆和绿豆3种豆科绿肥并压青还田,研究其对甘蔗抗旱性的效应,探讨豆科绿肥压青改土对提高甘蔗抗旱性的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豆科绿肥压青改良土壤后有利于增强甘蔗的抗旱性。3种绿肥中以绿豆压青处理的甘蔗抗旱性最强,其次是大豆,再次是花生。  相似文献   
40.
为了阐明立体种养对蔗田生态和甘蔗品质的影响,以传统的甘蔗栽培模式(CK)为对照,对“甘蔗间种大豆,畦间沟养鱼”的立体种养模式(T)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T模式的株间总体相对光强要较CK大,但是T行间各层的总体相对光强要小于CK:(2)T模式的甘蔗地上部分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要高于CK模式,而且温差在后期也大:(3)T模式后蔗田土壤营养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要比CK模式好;(4)T模式比CK模式更有利于干物质和甘蔗品质的形成:(5)蔗田生态因子与甘蔗茎的单株干物质及田间锤度的相关分析显示T模式受自然气象因子的影响要较CK稍小。因此.T模式值得在人多地少且有精耕细作传统的蔗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