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60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选育出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1985年至1996年用低温敏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新恢复系559为父本,配组育成了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559。该组合参加2000至2001年湖南省中稻超级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9.6t/hm^2,比三系对照组汕优63增产5.3%;全生育期135.4d,比对照短3.2d;抗稻瘟病;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米品质及再生能力均强于对照,并易于制种。2002年3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2.
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该文回顾分析了国内外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概况,提出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经历了杂交水稻制种繁种的经验摸索和积累阶段(1973~1980年)、杂交水稻制(繁)种的技术提高和完善阶段(1981~1990年)和杂交水稻制(繁)种的超高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阶段(1991~至今)等3个发展阶段;国外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与与制种技术研究还在进行之中。认为要提高中国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和种子生产效益及种子生产技术竞争力,今后必须应用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至今已进行了除草剂敏感基因导入父本法、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母本法和稻壳颜色标记法的杂交水稻混播机械化制种技术;杂交水稻机械采粉贮粉与授粉制种技术;利用雌性不育系的机械制种技术等。其中杂交水稻混播机械化制种技术已获得小面积成功应用,其余方法还在试验与研究之中。因此,今后需要水稻育种家与农机专家密切合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133.
我国富硒农产品开发与推广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发与推广富硒农产品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的需要,也是发展生态农业和创意现代农业的需要。总结了我国富硒农产品开发与推广工作取得的成绩:补硒工程得到政府普遍重视,富硒农产品开发前景光明;富硒农产品开发势头迅猛,增硒方式逐步规范;富硒农产品开发经济效益明显,开发与生产走向标准化。分析了我国富硒农产品开发与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发与推广富硒农产品;加强补硒技术研究,实现富硒农产品开发与推广规范化;加强引导和管理,促进富硒农产品开发与推广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4.
mRNA差异显示技术从1992年发明至今,以其操作简单、快捷,在生物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近年来mRNA差异显示法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从原理与路线、应用以及不足等方面对mRNA差异显示技术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35.
1997~1998年,在祁阳试验研究了水稻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稻田起垄种玉米,垄间平洼种水稻,将双季稻与双季玉米栽培技术合理组装,实现一年四种四收,创造了每公顷22650kg的单位面积高产新纪录,介绍了增产机理和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玉米间作起垄栽培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6.
TAM诱导剂诱导作物孤雌生殖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遗传领域研究植物无融合生殖(Apomixis.Winkler,1906)将有助于作物遗传育种的一场新革命,已列入“863”规划。我国起步虽晚(麦类,1973;稻类,1978),但已做了大量深入研究,在国外尚无水稻无融合生殖报道的情况下,我国水稻无融...  相似文献   
137.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灿  徐庆国  彭波  李海林  王林辉 《种子》2008,27(3):9-13
采用不同种类的化学诱变剂处理水稻种子,研究其萌发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化学诱变剂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根芽生长量等指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但低浓度的EMS(0.5%)、MNU(0.05%)具有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以及促进晚稻种子根和幼芽生长的作用;高浓度的EMS(2.0%)、NaN3(2×10-3mol/L)则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高浓度的化学诱变剂2.0%EMS和2×10-3mol/L NaN3对芽的抑制效应大于根.与对照相比,经诱变处理后早稻品种种子根长和芽长生长量的变幅大于晚稻品种;说明早稻对化学诱变剂的敏感性强于晚稻.当EMS和NaN,浓度分别高于1.0%、1.0×10-3mol/L时,幼苗地上部(除品种R974外)、地下部的生长均受到抑制,表现为苗高变矮、根长变短,并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8.
王蔚风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11,25(4):388-391
杂交稻产量性状具有极大正向杂种优势的同时又与米质性状成负相关。杂交稻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等各米质性状之间存在诸多联系。这些品质性状由不育系和恢复系共同决定。因此,可采用籼粳混合进行杂交、亚种间的基因渗透、分子选育等选育组合方式,进行优质杂交稻不育系与恢复系组配优质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39.
摘要:以中苎一号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时间、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对苎麻品种中苎一号叶片愈伤诱导、分化不定芽和生根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消毒10秒,再用0.1%升汞灭菌8分钟,同时滴入1-2滴1% HCL效果最好。中苎一号最佳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基本培养基为1/2MS;最佳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合为:1/2MS+0.05mg/L TDZ+0.01mg/L IAA+0.03mg/L 2,4-D;最佳愈伤分化培养基为: 1/2MS+0.5mg/L TDZ+0.02mg/L 2,4-D+0.03mg/L I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02mg/L TDZ+O.O5mg/L NAA+0.02mg/L IAA,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再生率达到了26%以上  相似文献   
140.
选用湖南省洞庭湖区种植的20个不同杂交中稻组合蚧不同播期获取的180个稻谷样品,进行了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碾磨品质和长,宽、垩白率、垩白度等外观品质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组合的糙米率、精米率和精米长,宽对播期钝感;杂交中稻组合的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对播期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