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6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林业   569篇
农学   265篇
基础科学   275篇
  302篇
综合类   2410篇
农作物   406篇
水产渔业   171篇
畜牧兽医   1350篇
园艺   415篇
植物保护   162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由于某化工厂铬渣的露天堆放,导致天津市北辰区土壤和地下水系统中铬含量超标。通过实地勘测与调研,获取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研究区污染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对研究区域的边界条件进行概化,运用标准可视化软件系统——Visual MODFLOW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未来30年污染物铬在研究区地下水中的运移趋势进行分析预测。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受地下水流场分布和地质条件的影响,污染晕由污染源处向四周扩散,并且高浓度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污染源处Cr(Ⅵ)含量严重超标,所以需对污染源采取电动力学修复或者化学还原的方法,减少Cr(Ⅵ)的含量,阻断或者减缓污染晕的扩散。  相似文献   
142.
苹果园春季土施尿素的利用及其在土壤中的累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林  姜远茂  彭福田  张序  房祥吉  李洪波 《园艺学报》2009,36(12):1805-1809
 以7年生嘎拉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 利用15N示踪技术, 研究了苹果生产体系中氮素年周期 的利用、残留、损失及在土壤中的迁移动态。结果表明, 对春季土施尿素的利用率盛花期较低, 为11.38% , 至采收后达到最高。土壤氮素残留率盛花期最高, 为57.10% , 果实采后残留率最低。年周期中各土层氮素残留量不同, 盛花期20~40 cm土层残留量最高, 采收后最低, 0~20 cm土层在新梢旺长期残留量最高, 果实成熟期最低, 而40~60 cm土层在果实膨大期残留量达到最高, 在采收后0~20 cm土层残留有所增加, 其余各土层残留量均达到最低值。氮素损失与土壤残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氮素损失率在盛花期最低为31.53% , 随物候期的推迟逐渐升高, 在果实采后高达58.40%  相似文献   
143.
对豇豆99-2,99-3,99-4三个优良株系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豇豆99-2具有生长势好、早熟、高产、优质、商品性好等特点,丰产性尤为突出;前期产量12 304.5 kg/hm2,占总产量33 949.5 kg/hm2的36.68%,鲜荚比99-3、99-4早2~3 d上市.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44.
苹果园土壤营养诊断采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山东烟台地区代表性的红富士苹果园内,通过随机设置采样点及同一采样点不同位置取样,测定土壤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状况,探讨不同采样方式及相同采样点数条件下不同混合方式之间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果园中同一采样点不同采样位置之间土壤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在误差范围内,设置7个采样点就能够反映土壤养分的真实状况。设置7个采样点的前提下,不同取样方式之间土壤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果园面积为666.7 m^2时,设置呈“Z”字型的7个采样点,能够真实反映果园土壤养分的丰缺程度。  相似文献   
145.
广东鲜食与加工兼优的橄榄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筛选的广东橄榄鲜食与加工兼优品种--长穗赤1号榄、思贺软枝香榄1号、冬节圆1号榄、云旨1号香榄和河婆甜榄1号等5个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及果实理化性状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开展广东橄榄品种资源保护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6.
详细介绍了溪美香种2号榄、凤喜赤1号榄、小黄仔1号榄、萝岗方榄(三方榄)、老禾1号香榄、萝岗山头榄(丁香榄)、红石黄榄1号、大红心榄、显红筋榄等9个筛选出的广东加工橄榄优良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及果实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47.
农户或农村合作组织购置农业机械,为其他农户或农业生产组织提供耕作、收割等机械化作业服务的经营性实体,称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148.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具有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能力。近十几年来,我国大豆品种更新快,导致大豆根瘤菌株与新品种匹配能力差、接种效果不明显。筛选与主栽大豆品种匹配性好、固氮效率高的广谱性优良菌株,可为针对性的施用大豆根瘤菌接种剂提供菌种资源和方案。选取本实验室前期分离保存的6个优良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株和2个慢生型大豆根瘤菌株,在砂培盆栽条件下与不同地区的27个大豆主栽品种进行匹配试验。测定分析了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高度、根瘤数量、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大豆根瘤菌之间结瘤固氮能力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供试根瘤菌均能够与国内24个大豆品种结瘤,广谱性较好;植株地上部分高度、根瘤数量、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大部分接种根瘤菌后的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CK;HN01、GR3、HH29、HH103匹配性和固氮效率均不逊色于USDA110,具有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东南地区推广的潜能;从品种来看,中豆39、BD2、天隆1号与8株供试大豆根瘤菌的匹配接种表现出高生物量特点。此外,本文还筛选出大豆-大豆根瘤菌的表型最佳匹配组合中豆39-GR3,适合长江流域地区;同样筛选到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东南地区最佳匹配组合,分别是HN01-辽豆14、HN01-徐豆14、HN01-BD2。本文初步建立了优良根瘤菌与大豆主栽品种的匹配关系,为在田间试验中进一步筛选和应用这些优良菌株提供了材料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9.
【目的】为探讨水稻幼苗根系NH_4~+、K~+吸收的交互作用,深化水稻养分吸收理论,【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对低钾及高钾浓度下水稻在有铵和无铵时的K~+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不同钾浓度下水稻根系NH_4~+的吸收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1)当K~+0.2 mmol/L时,水稻根系通过高亲和转运系统吸收K~+服从Michaelich-Menten动力学方程;NH_4~+的存在显著降低K~+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且降幅随着NH_4~+浓度的增加而增大;NH_4~+对水稻根表载体与K~+的亲和力(Km)影响较小,在1.62 mmol/L NH_4~+浓度下,水稻品种齐粒丝苗和沪科3号的Km分别下降了12.33%和16.46%,远低于Vmax 47.30%和39.21%的降幅。2)当K~+0.5 mmol/L时,水稻根系K~+低亲和转运系统发挥作用,K~+吸收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呈不饱和特征;但在相同K~+浓度下,水稻根系的K~+吸收速率随NH_4~+浓度的增加而下降。3)水稻根系对NH_4~+的吸收速率随着NH_4~+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NH_4~+浓度下,水稻根系对NH_4~+的吸收速率受K~+浓度的影响很小。【结论】NH_4~+抑制水稻苗期根系K~+的高亲和转运和低亲和转运,NH_4~+对K~+高亲和吸收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铵竞争细胞膜上的钾载体所致;外界K~+浓度的变化对水稻幼苗的NH_4~+吸收速率影响很小。水稻铵钾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NH_4~+对K~+吸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0.
遵义市是中国辣椒之都,位于全国最大的辣椒主产区西南和华中的中心区域,也是全国辣椒消费重辣区,其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辣椒产业文化丰富。当前遵义辣椒产业正处在基地优化、技术升级和产业提升的关键时期,亟需理清发展思路。通过对遵义辣椒产业现状的阐述与问题的分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挥种植优势、突出产品特色,优化产区布局、推广生态化栽培,培育大型加工企业、促进加工产业升级与转型等战略,以促进遵义辣椒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