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71篇 |
免费 | 175篇 |
国内免费 | 32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44篇 |
农学 | 360篇 |
基础科学 | 430篇 |
352篇 | |
综合类 | 2956篇 |
农作物 | 442篇 |
水产渔业 | 270篇 |
畜牧兽医 | 1724篇 |
园艺 | 505篇 |
植物保护 | 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209篇 |
2022年 | 197篇 |
2021年 | 237篇 |
2020年 | 189篇 |
2019年 | 292篇 |
2018年 | 268篇 |
2017年 | 161篇 |
2016年 | 203篇 |
2015年 | 182篇 |
2014年 | 412篇 |
2013年 | 267篇 |
2012年 | 347篇 |
2011年 | 340篇 |
2010年 | 378篇 |
2009年 | 377篇 |
2008年 | 337篇 |
2007年 | 322篇 |
2006年 | 266篇 |
2005年 | 264篇 |
2004年 | 272篇 |
2003年 | 213篇 |
2002年 | 184篇 |
2001年 | 155篇 |
2000年 | 186篇 |
1999年 | 213篇 |
1998年 | 196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158篇 |
1995年 | 143篇 |
1994年 | 121篇 |
1993年 | 100篇 |
1992年 | 89篇 |
1991年 | 95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青岛某种兔场饲养种獭兔700余只,断奶仔兔2000余只,近日,断奶仔兔突然发病,出现大量死亡。经诊断为大肠杆菌病,采取措施后,效果很理想。发病情况及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幼兔,一般断奶10天左右开始发病。起初,主要表现为吃食减少,被毛粗糙,消瘦,精神萎糜不振,两眼无神;粪便中有褐色粘液粘结在粪球表面,个别兔出现拉稀,尾部粘有粪便,有的兔鼻孔内有粘液,有轻微的甩头。发病1~2天即开始死亡,起初每天死6~7只,很快发展到每天死100只左右,死时有的挣扎,有的有尖叫声。剖检变化 剖检死兔,内脏无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42.
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抑制瘤胃细菌、真菌、原虫对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后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0.5 g,精粗比为3:7,分别添加底物干物质量3%的亚油酸和3%的亚麻酸,每组设置5个重复,同时再设立4个组:对照组及抑制原虫、细菌、真菌组。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24 h产气量和气体中的甲烷(CH4)含量、瘤胃发酵液的pH、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以及长链脂肪酸(LFA)组成。结果表明:①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和原虫生长后产气量显著降低,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后CH4产量显著升高,而抑制原虫生长后CH4产量显著降低(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产气量均显著降低,且抑制原虫后CH4产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②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显著影响了体外瘤胃发酵液pH和MCP浓度(P<0.05),添加亚油酸对NH3-N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含量(P<0.05);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丁酸含量(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C11:0、C12:0、C13:0、C14:0、C14:1n5、C15:1n5、C16:1n7、C16:0、C18:3n3、C18:2n6c、C18:0、C20:2n6、C20:3n6、C20:1、C20:3n3、C20:0、C21:0、C22:6n3、C22:2n6、C22:0浓度(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C12:0、C13:0、C14:0、C15:0、C16:1n7、C16:0、C17:0、C18:3n6、C18:3n3、C18:2n6c、C18:1n9t、C18:0、C18:2(cis-9,trans-11)、C18:2(trans-10,cis-12)、C20:2n6、C20:1、C20:0、C21:0、C22:6n3、C22:0、C23:0、C24:1n9、C24:0浓度(P<0.05)。由此可见,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CH4产量和脂肪酸组成均能产生影响,原虫对产气量和CH4产量贡献最大,细菌对瘤胃液脂肪酸代谢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3.
44.
鹧鸪在幼雏阶段,由于各种生理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健全,抗逆性差。在这一阶段一般幼雏死亡率较高,而成活率普遍偏低。针对幼雏阶段的生物学特性、特点,笔者几年来在饲养过程中摸索并积累了点滴经验,有效地提高了幼雏的成活率,并促进了幼雏快速生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l用好选择选择发育正常、健康的雏鸠是养好鹤码的前提条件。其标准和原则是:出壳适时,体格强壮,体重一般不能低于6~7克;羽毛疏松、丰满、整洁、有光泽;灵活、好动、活泼;腹部绒毛长而密,有柔软感,并富有弹性;脚趾粗壮,站立稳当,无… 相似文献
45.
毋庸置疑,奶牛场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其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牛奶和犊牛的生产.影响奶牛场经济来源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却是奶牛场群体受胎率过低.具体的讲,奶牛群体受胎率低对奶牛场经济收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①奶牛空怀期延长,饲养管理费用增多;②奶牛胎间距延长,使奶牛产奶量和产犊数均减少;③受胎率低,繁殖疾病必然增多,从而使奶牛淘汰率和治疗费用增高;④产犊数的减少和成母牛淘汰率的增高,将造成基础牛群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奶牛场长远的发展.因此,如何保持奶牛场较高的受胎率与合理的胎间距(一年一胎),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是奶牛场发展的普遍要求.但是应该清楚,奶牛的繁殖不是简单的奶牛发情-配种-受胎-分娩-再发情这一循环过程;奶牛一旦出现繁殖问题也不是仅仅通过提高繁殖技术所能完全解决的,奶牛的繁殖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相似文献
46.
在农村的养羊生产中,产科疾病是养殖户常见的也是影响生产最大的因素之一,其中母羊的胎衣不下更使农户措手不及,现将笔者在生产中积累的经验向大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