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几种新型肥料在晚稻黄华占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常规化肥和不施肥料为对照,研究了几种新型肥料在一次性基施条件下对晚稻黄华占的生长发育、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所有参试肥料一次性基施后均能显著提高晚稻产量,其中以施用硫包衣尿素处理的产量和氮磷钾吸收及利用效率最高,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82.
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30万蔸/hm2(早稻)和25万蔸/hm2(晚稻)密度下,以超高产早稻陆两优996、淦鑫203和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施氮时,供试的4个品种(组合)均在窄行距时产量最高;施氮条件下,淦鑫203在中行距时产量最高,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在宽行距和窄行距时产量较高,而淦鑫688在窄行距时产量较高。不同行株距配置对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对淦鑫203主要通过影响每穗粒数,而对淦鑫668则主要通过影响结实率来实现。品种间对行株距配置响应的差异与淦鑫203的每穗粒数较少、成穗率较低,而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的每穗粒数较多、成穗率较高,淦鑫688的叶面积指数较高有关。早稻陆两优996的适宜行株距为33.0 cm×10.0 cm或20.6 cm×16.0 cm,淦鑫203为25.4 cm×13.0 cm;晚稻天优华占为40.0 cm×10.0 cm或20.0 cm×20.0 cm,淦鑫688为20.0 cm×20.0 cm。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控蘖剂对超级杂交早稻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控蘖剂能减少无效和低效分蘖的发生,增加高峰苗期分蘖构成中高效分蘖(4叶及以上分蘖)所占比重;喷施柠蘖剂处理的穗长、穗粒数、穗着粒密度、二次枝粳数及着生其上的二次颖花数和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未喷施控蘖刺的对照;同时喷施控蘖刑能增加株高、中后期群体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孕穗期上3叶叶温和群体透光性,增加叶片SPAD值,从而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但也表现出稻株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减小等特点.喷施控蘖剂处理最终表现为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提高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84.
以鄱阳湖流域双季稻为研究对象,基于灌溉、施氮量和施肥方式等3因素设置田间试验,从经济和环境效益两方面综合分析,探索最佳水分和施氮管理方式。结果表明,以每季氮肥150 kg/hm2为最佳施氮量,按5:2:3比例分基肥、分蘖肥、孕穗肥3次施用为最佳施氮方式;以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浅灌水,其他时间湿润灌溉为最佳灌溉方式。该水肥管理方式下,双季稻总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分别为12 016 kg/hm2、268 kg/hm2和24.72%,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稻季氮素损失风险最小,仅为213 kg/hm2;获得产量最高,为18 140 kg/hm2。  相似文献   
85.
化学除草是目前稻田草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稻田化学除草剂使用量大且年趋增多的趋势,开展了稻田常用化学除草剂对水稻生长及土壤生态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稻田常量施用化学除草剂可有效地防除杂草、减轻杂草的危害,对水稻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但加量施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水稻的分蘖及产量;另外,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土壤中一些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了稻田土壤质量及供肥能力,施药量越大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6.
87.
以双季超级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组合对其产量和氮肥利用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氮(早稻180 kg·hm-2,晚稻225 kg·hm-2)模式下,与全施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全施包膜缓释尿素的处理双季超级稻的穗数降低,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最终提高产量,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节氮模式(早稻144 kg·hm-2,晚稻180 kg·hm-2)下,不同比例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组合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全氮模式;3种配比组合中以包膜缓释尿素∶普通尿素=3∶7组合的产量最高,氮肥吸收利用程度最高,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8.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的15个甘薯品种(系)的观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品系18的盆栽观赏性综合表现最好,其加权关联度达到0.6632,品系2053、CL-7和桂粉1号次之。该观赏性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9.
双季稻田智能灌溉系统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双季稻田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效果,于2017—2020年连续4年8季在江西双季稻田开展了智能灌溉系统灌溉和常规有水层灌溉的对比试验,比较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品质、水分利用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田智能灌溉系统能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变量结合双季稻需水规律制定的灌溉规则进行精准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智能灌溉系统提高了双季稻产量6.4%~14.3%;并小幅改善了稻米品质,尤其是外观品质,减少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同时还能降低灌水量14.1%~90.8%,降低排水量56.1%~100%,提高水分利用效率0.07~0.59 kg/m3,减少径流水中总氮排放47.3%~100%,减少径流水中总磷排放44.5%~100%。综合分析,双季稻田智能灌溉系统值得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二晚抛栽稻播种量、化控措施与抛栽秧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盘育秧的秧苗素质越来越不如湿润秧,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茎细,单株叶面积小,百苗干重轻,分蘖停止早并出现大量夭亡;稀播能改善秧苗素质,减少串根,采用两次化控控制株高,促进分蘖,减少串根有一定效果,抛栽稻和手插稻比较,在经济性状上表现为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结实率与千粒重降低;不同秧龄抛栽,早抛的各项经济性状均比晚抛的好,产量比晚抛的高,特别是秧龄超过30d抛栽,产量减少明显。最后讨论了二晚抛栽稻的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