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8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3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观察绿丹(0.26%苦参碱水剂)对棉蚜的防效及对天敌安全药性,分析该药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为今后棉蚜无公害植物源农药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此试验。  相似文献   
42.
抗虫棉专用调节剂“棉太金”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抗虫棉专用型调节剂"棉太金"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棉太金"调节剂可控制棉花株高,抗虫棉喷施"棉太金"后,棉花的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霜前花率均明显提高,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3.
以棉花核不育系NA为母本、中1-2为父本,父母本以1∶4比例种植,在网室内采用熊蜂传粉进行杂交制种,并以人工授粉为对照,研究了熊蜂传粉对种子产量、质量和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网室熊蜂辅助传粉时,不育系母本的平均株高、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分别比对照高5.6 cm、1.5个、1.0个,种子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低38.5%和47.7%,但每年用工费可节省5.5万元/hm2。由于第一年采用熊蜂辅助传粉,种子和皮棉产量都显著降低,但用工成本显著减少,有待下一年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4.
不同除草剂防治棉田田旋花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田旋花又称箭叶旋花,属旋花科多年生慢性草本植物,是一种顽固性多年生恶性杂草,其繁殖和再生能力极强,可通过根芽或种子快速繁殖。田旋花在当地农田杂草中属于优势种群,尤其在棉田中与棉花争光、争水、争肥,致使棉花生长衰弱,抗虫抗病性差,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是叶螨早  相似文献   
45.
 以中长绒棉品种新陆早39号为材料,通过设计不同基肥用量处理,研究了基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基施尿素150 kg、磷酸二铵525 kg、硫酸钾镁 75 kg的棉花产量最高,肥料成本中等,纯收益最高,超过此用量后产量和效益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46.
 2010-2011年通过灯光诱集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的成虫,掌握了小海子垦区这几种地老虎成虫的种群发生动态:黄地老虎在小海子垦区1年发生3代,全年成虫发生高峰在4月中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警纹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1年发生2代,全年成虫发生高峰在5月上中旬和8月上旬;各类地老虎均以第1代成虫种群数量发生最多。  相似文献   
47.
对农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杂交棉品种3-0812进行多茎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第7片真叶时去顶心的处理较对照单株结铃多5.8个,单铃重高0.1g,皮棉产量高404.3kg/hm^2,增产幅度达11%,但衣分低2.5%;在第6片真叶时去顶心的处理较对照单株结铃多3.8个,单铃重高0.2g,皮棉产量高67.8kg/hm^2,增产2%,但衣分低2.0%。对杂交棉进行多茎秆棉栽培时。摘除顶心的时期选择在7叶期较为合适,且以果棉间作的棉花边行采取多茎棉栽培技术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48.
综合分析各药剂处理对棉叶脱落和棉铃吐絮的影响可知,脱叶剂新型助剂910 600g·hm~(-2)+乙烯利(有效成分40%,水剂)1000倍液+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50%,可湿性粉剂)300g·hm~(-2)+清水750kg·hm~(-2)的脱叶效果最好,喷药后5d叶柄与茎秆连接处陆续出现离层,喷药15d后棉花叶片脱落率达到92.65%;各药剂对棉铃吐絮效果均较好,且对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两种颜色的诱虫板诱集的盲蝽蟓虫口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盲蝽和绿盲蝽对蓝色诱虫板和黄色诱虫板的趋性存在极显著差异,苜蓿盲蝽对蓝色诱虫板的趋性强于黄色诱虫板,绿盲蝽对黄色诱虫板的趋性强于蓝色诱虫板.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