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广州地区胜红蓟物候学观察与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还没有对胜红蓟生活史进行系统研究的报告,本实验主要调查胜红蓟在广州野外生境的生长发育情况,试图为其生物学特性研究和控制对策的制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实验采用定点定株调查和普查相结合,观察记录出苗期、营养生长期、开花期、结实期和枯黄期等。研究表明,胜红蓟在广州这个温暖湿润的地方任何季节都能生长繁殖。胜红蓟在生育期间遇不利生长环境,生育期会自动缩短,植株能尽早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142.
姜述君  强胜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7):1373-1378
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生防菌画眉草弯孢霉(Curvularia eragrostidis J.A.Meyer)菌株QZ2000产生一种具有除草剂活性毒素α,β-dehydrocurvularin.毒素对马唐叶片类囊体膜光系统Ⅱ(PSⅡ)的电子传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毒素浓度达到0.688 mmol·L-1时,电子传递速率比对照降低了19.37%.毒素对PS Ⅰ的电子传递影响较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显示,用0.516 mmol·L-1浓度的毒素处理马唐离体叶片24 h后,叶片的Fv/Fo、Fv/Fm、φPSⅡ、qP、qN、Fm都显著降低,而Fo呈上升趋势.试验结果显示,该毒素对PSⅡ光化学活性的抑制作用与均三氮苯类除草剂阿特拉津(Atrazine)、西玛津(Simazine)和取代脲类除草剂敌草隆(Diuron)有相似之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该毒素损坏PSⅡ中心和抑制QA的再氧化.表明该毒素可能是通过损坏PSⅡ中心及抑制QA的再氧化,使PSⅡ反应中心向QA、QB电子传递受阻,从而影响马唐的光合磷酸化与碳同化,引起马唐叶片坏死.qN的显著降低,表明毒素对PSⅡ中心的损坏也可能是由于毒素导致还原型电子受体积累增加了自由基的产生所致.  相似文献   
143.
安融乐(3%卵磷脂·维生素E悬乳剂)是从大豆中提取的新型生物助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农药特别是除草剂的增效。为明晰安融乐作为助剂与麦田除草剂混用后是否能提高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开展了安融乐对不同浓度麦田除草剂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800、2.250、3.375 kg/hm^2)和5%唑啉草酯乳油(840、1 050、1 575 mL/hm^2)的增效效果以及对小麦安全性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 mL/hm^2安融乐与3个剂量下2种供试除草剂混用都能显著提高对看麦娘的防除效果,且中剂量下效果最为明显。安融乐与2种中剂量供试除草剂混用后45 d对看麦娘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提高20.03、17.25百分点及15.44、19.79百分点。安融乐与3个剂量下2种供试除草剂混用均对小麦安全。另外,中剂量下2种供试除草剂与45 mL/hm^2安融乐和45 g/hm^2碧护(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混用对看麦娘的防治效果与不加碧护的效果相当,但显著促进了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144.
外来杂草假臭草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假臭草为菊科泽兰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现散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假臭草于20世纪80年代传人我国,在香港、福建厦门、广东南部、澳门、海南和台湾均有分布.假臭草繁殖速度快,对土壤肥力吸收能力强,能释放化感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对入侵地农林业生产与生物多样性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在调查研究及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外来杂草假臭草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起源、入侵途径、生境类型、营养和环境条件、在我国的分布、可能扩散的区域、经济和生态影响、预防控制和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5.
在室内把同种常规栽培大豆染色后与非染色大豆按照1∶20、1∶40、1∶60、1∶80比例模拟混合后,随机取样,统计染色大豆的分布和数量。之后采用方差均值比、Morisita指数检验、卡方测验3种格局分布类型检验方法,对经过模拟收获、运输、储藏过程的4种比例混合后的染色大豆进行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比例情况下,染色大豆呈聚集分布;中比例和低比例下,分布格局呈现随机分布。该研究结果对转基因大豆混杂在常规大豆中的田间抽样检测技术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6.
在温室条件下,将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Y0003和99-1与马来西亚杂草稻和国内安徽塘稻人工授粉获得的携带抗性基因的F1、F2与相应杂草稻回交,统计回交结实率和携带抗性基因的比例,并对携带抗性基因的杂交/回交代的适合度进行了测定,综合判断抗性基因漂移的风险。研究表明,在人工授粉的条件下,携带抗性基因的杂交代都能与相应的杂草稻回交并结实,结实率为15%~60%。F1的种子绝大多数都对草丁膦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性,F2和回交代分别表现为3∶1和1∶1的抗性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适合度研究表明,杂交代、回交代与相应的杂草稻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大多数的杂交种的适合度和回交代相差不大,个别杂交代的适合度没有回交代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无除草剂选择压下,携带转基因水稻Y0003和99-1的抗性基因的2种杂草稻的杂交和回交后代有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生存定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7.
杂草稻穗部形态及休眠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稻被认为是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中间型,由于与栽培稻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对除草剂的反应有很多的相似性,因此很难进行化学防除,同时现代轻型栽培技术的广泛使用使杂草稻的危害在我国水稻主产区逐年加重.本研究对辽宁和江苏两省杂草稻的发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对杂草稻的穗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穗型多为中等或开放,颖果中型或长型,有或无稻草色的芒,内外稃稻草色,黑色,具褐色沟纹或斑点,果皮红色或白色.各种群杂草稻种子在30 d内发芽率为2%~98%,对未发芽种子用TTC检测活力,并综合评价了各种群休眠性,本试验的初步研究结果将为杂草稻的防除及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8.
江苏沿江地区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峥  戴伟民  章超斌  强胜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2856-2866
【目的】明确江苏沿江地区杂草稻的发生现状、危害和生物学特性,掌握其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目测法和样方法点面结合,调查江苏沿江地区6个市的28个县(市、区)的直播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率、发生密度、综合危害指数,定点研究6个地点的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性。【结果】杂草稻在各县(市)的发生率从78%-100%不等,发生密度最低的县(市)约2株/m2,平均最高约9株/m2,综合危害指数都在20%以上,导致栽培稻减产8.3%-82.3%;泰州、扬州和常州的危害相对更重。综合6个地点的调查结果显示杂草稻与栽培稻主要区别为:杂草稻的叶环和叶耳呈紫红色,植株基部褐色;苗期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分蘖角大于栽培稻20°以上,株高高出8-10 cm;株型松散;单株结实量高于栽培稻3倍以上,繁育系数显著高于栽培稻,但结实率较低,为78%-86%,千粒重仅为18.93-20.10 g;成熟期早1月左右并显早枯。【结论】江苏沿江地区的杂草稻发生量大且危害严重;杂草稻与栽培稻有形态学差异;杂草稻的分蘖初期、扬花期是人工拔除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149.
链格孢菌是紫茎泽兰的1种致病真菌。利用植物病理学方法和RAPD技术,比较研究了采自紫茎泽兰上的5个链格孢菌菌株的形态、遗传多样性、生长状况、致病性和产毒素能力。结果表明,5个菌株在上述5个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菌株501具生长速度快、致病性强和产毒素能力高等特点,PCR谱带也存在明显特征,被确定为最具潜力的菌株。此外,致病性与生长速度和产毒素能力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0.
紫茎泽兰细胞质小热激蛋白HSP17.7基因的cDNA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和RACE-PCR技术,从热激处理的紫茎泽兰叶片总RNA中扩增出了细胞质小分子量热激蛋白(sHSP)全长683 bp的cDNA基因序列。在GeneBank上的登录号是EF105483。通过半定量分析,HSP17.7基因编码的热激蛋白在常温下有表达,且叶、茎中的表达量比根中的高;在热激(40℃)和冷处理(4℃)的情况下,根、茎、叶中的表达量均有增加。为研究基因在温度胁迫下的功能,将HSP17.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在细胞致死温度(50℃)下,HSP17.7能够改善细胞死亡的现象;4℃条件下,也得到相同结果。这些结果表明,HSP17.7可能在紫茎泽兰耐温度胁迫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