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黑龙江垦区现有林地面积89.5万hm2,区域森林覆盖率达19.1%,有着生物资源比较优势,其中天然中草药材资源不仅丰富,而且人工种植也有成功经验.黑龙江垦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垦区发展中药材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2.
不同条件对大肠杆菌K12转化质粒pKD46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不同生长时期以及热激时间等因素对Escherichia coli K12转化质粒pKD46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D600为0.43时,利用RbCl法制备的新鲜感受态细胞,在42℃热激90s时,对质粒pKD46的转化效率最高,可达到5.4×106。同时,优化了其他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临床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临床及MRI资料.结果14例病灶均为单发,腮腺浅叶12例,深叶1例,伸向浅叶生长,同时跨浅叶及深叶1例;肿瘤呈圆形,直径〈3cm,信号欠均匀;肿瘤发生囊变8例,7例可见包膜;伴有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所有肿瘤实性成分显著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中老年女性好发,体积小,囊变多见,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的特征,可帮助术前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4.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铎  解莉  张丽萍  赵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02-3303,3357
论述了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拮抗微生物以及利用诱导抗性来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5.
大麦主要用于酿造啤酒和生产饲料。预计世界啤酒消费在今后10年间将以2.0%~2.5%的速度增长,特别是我国消费增长势头更加强劲。2000年我国消费啤酒2200万t,2005年达到2600万t,平均每年增长80万t,年增长率达3.6%。因此,发展优质啤酒大麦生产的前景十分可观。黑龙江垦区自建立以来  相似文献   
86.
基于Compact-YOLO v4的茶叶嫩芽移动端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嫩芽精准识别是实现嫩芽智能化采摘的前提与基础,采用视觉和深度学习的嫩芽识别方法逐渐成熟,但该方法过度依赖于高性能硬件,不利于采茶机器人移动端的部署,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ompact-YOLO v4算法的茶叶嫩芽移动端识别方法。首先对YOLO v4算法的Backbone网络和Neck网络进行改进,将Backbone网络替换为GhostNet,将Neck网络中传统卷积替换为Ghost卷积,改进后的模型内存占用量仅为原来的1/5。接着运用迁移学习的训练方法提升模型精度,试验表明,Compact-YOLO v4算法模型的精度、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F1值分别为51.07%、78.67%、72.93%和61.45%。最后将本文算法模型移植到PRO-RK3568-B移动端开发板,通过转换模型、量化处理、改进部署环境3种方式,降低模型推理计算对硬件性能的需求,最终在保证嫩芽识别准确率的前提下,实现了优化模型推理过程、减轻移动端边缘计算压力的目的,为茶叶嫩芽采摘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对菊芋块茎产量、植株光能截获及养分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种植密度,为菊芋优化栽培种植及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0年分别于河南省新乡市和南阳市布置菊芋密度效应田间试验。以“南芋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分别为:D1(1.80×104株·hm-2)、D2(2.25×104株·hm-2)、D3(2.70×104株·hm-2)、D4(3.15×104株·hm-2)和D5(3.60×104株·hm-2)。于菊芋成熟期(mature period, MP)测试块茎产量,并分别于营养生长中期(medium the vegetative period, MVP)、营养生长末期(late the vegetative period, LVP)和开花期(flowering period, FP)测试地上部植株生物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