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5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培育大穗型水稻品种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之一,但是大穗型水稻的颖花受精和籽粒灌浆易受环境影响而产生波动。以大穗型水稻品种BL006和R-农白为试验材料,中穗型品种黄华占为对照,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湖北典型高温天气的昼夜温度变化,研究大穗型水稻在抽穗开花期遭遇高温(日平均气温30℃和33℃)后的结实表现。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各品种的颖花受精率显著降低;30℃处理后,BL006、R-农白和黄华占的颖花受精率分别下降10.37、10.05和7.24个百分点,33℃处理后,分别降低53.17、65.38和8.17个百分点;30℃高温处理后,弱势颖花受精率的降幅较大,33℃高温处理后,强势颖花受精率的降幅较大;颖花受精率的变化与品种的光合特征有关。与常温相比,30℃高温处理后,BL006和R-农白的千粒重均降低1.69%,黄华占升高2.45%;33℃处理后,BL006和黄华占分别降低18.38%和11.65%,R-农白升高3.10%。此外,千粒重的变化也受粒位影响。因此,选育强耐高温的大穗型水稻品种,要整体提升穗部颖花的高温耐性水平和品种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32.
以甬优12和扬两优6号作为试验材料,育秧期间采用纯蓝LED光源、纯红LED光源及红蓝光质各50%配比光源补光,以自然光下育秧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质配比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显著影响。蓝光能够抑制幼苗株高,提高充实度和根冠比,在培育壮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红光处理下的水稻幼苗茎和叶鞘显著伸长,秧苗生长进程加快。此外,参试2个品种经红蓝光处理后的幼苗叶龄显著提高。试验结果探明了使用LED补光处理对水稻幼苗形态的影响,为调控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光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晚稻品种在不同播期处理下的产量、生理特征及温光配置情况,探索长江下游地区适宜晚粳稻的品种类型及其适宜播期。以大面积推广的2个籼稻为对照、以7个常规粳稻和3个籼粳杂交稻为材料,在当地晚稻可用播种期内(6月中旬至7月上旬)均匀设置播期[即0 d (I)、+T d (II)、+2T d (Ⅲ)、+3T d (IV)、+4T d (V)],研究晚稻随播期的推迟在产量、生育期和干物质积累等生理特征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籼稻全生育期略有延长,主要源于灌浆期的延长;粳稻随播期推迟,其灌浆期亦有所延长,但由于营养生长期缩短幅度较大,导致全生育期略有缩短;不同晚稻品种类型间,随着播期的推迟,籼粳杂交稻和常规粳稻产量略有波动。其中常规粳稻在5个播期下产量[(8.0±0.5) t hm–2]表现基本平稳,差异不显著;籼粳杂交稻先产量增加后降低, 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播期IV和播期Ⅲ达到峰值,最高为11.0 t hm–2和9.1 t hm–2;籼稻品种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明显降低。同时,不同品种类型间产量差异随播期推迟逐...  相似文献   
34.
我院于 1 999年至今共收治甲拌磷中毒病例9例 ,其中马 2例 ,牛 7例 ,采用灌服碘解磷定的方法 ,全部治愈。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及症状 大多是由误食拌有甲拌磷的农作物种子 ,或甲拌磷喷洒过的青草 ,或甲拌磷农药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引起。食后 0 .5~ 2 h发病 ,兴奋不安或精神  相似文献   
35.
1 发病情况2 0 0 0年 6月初 ,吉林省蛟河市姚某从外地购进 4月龄肉鸽3 0 0只。购回 1周后肉鸽断断续续开始发病 ,零星死亡。曾用过鸡宁等药物不见好转 ,至 7月初 ,共发病 98只 ,死亡 43只 ,发病率为 3 2 7% ,病死率 43 9%。2 临床症状病鸽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 ,垂翅 ,羽毛松乱 ,缩颈呆立 ,呼吸困难 ,排黄绿色或灰黄色稀粪 ,肛门周围污染粪便 ;有的出现神经症状 ,共济失调 ,头颈扭转 ,1~ 3d死亡。3 剖检变化剖检 3只病死鸽 ,肝脾肿大 ,有出血点 ;心肌变性 ,心冠脂肪有少量出血点 ,心内膜轻微出血。有 1例胸膜、气囊混浊 ,附着黄…  相似文献   
36.
遮光对超级杂交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遮光条件下超级杂交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特征,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和高产常规稻代表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齐穗后遮光30%、60%和不遮光3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遮光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超级杂交稻在齐穗后遮光其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叶绿素b含量增加的幅度高于叶绿素a;遮光处理对超级杂交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遮光处理降低超级杂交稻叶绿素a/b,超级杂交稻叶绿素a/b下降幅度要高于常规稻和普通杂交稻,这可能与超级杂交稻对环境适应能力的脆弱性有关。  相似文献   
37.
超级杂交稻在山丘地区的生态条件下容易展示超高产潜力,但在平原地区由于光照相对较少和灌浆期间的多阴寡照天气造成严重减产。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和高产常规稻代表品种为供试材料,在齐穗后设置过滤30%光照、60%光照和对照3 个处理,探讨不同遮光处理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对弱光反应敏感,品种和遮光处理之间互作效应显著,齐穗后遮光处理对超级杂交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显 著、产量下降24.2%~52.8%,对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影响不显著;齐穗后遮光处理对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影响显著,收获指数显著下降,特别是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质比例显著下降,影响后期干物质的积累和转化。  相似文献   
38.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突出了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和教学者答疑解惑的作用。根据授课学生的特点和地方综合院校农学类专业《植物学》课程的现状,设计并实施了《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实施该教学模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对自主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无显著影响。要顺利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校管理层的支持,也需要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39.
不同氮肥处理下机插杂交稻的根系动态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下机插杂交稻的根系生长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关系。【方法】以两个杂交水稻组合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为供试材料,设置N_0(0 kg/hm~2)、N_1(150 kg/hm~2)和N_2(250 kg/hm~2)氮肥处理。利用Minirhizotron分析两个品种移栽后20 d至开花期在0~30 cm土层中的根系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处理对两个杂交稻根数、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影响显著。N2处理下两个品种的总根数显著多于N1,且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的总根数相比对照N1分别增加了12.3%和17.6%,两个品种的总根量在移栽后65 d达到最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个杂交稻品种的根数、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在0~10 cm和10~20cm两个土层深度均有所增加,其中以10~20 cm土层深度的根量增幅最为显著。10~20 cm土层深度的总根长与产量、根数与产量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80和0.87,且全两优681在10~20 cm土层深度为的总根量要显著高于全两优1号。【结论】高氮下总根量增加,但10-20 cm土层中的根系分布对产量影响最大,因此,生产中通过培育和增加深层根系的比例有利于水稻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0.
中西药结合治疗马泰勒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99年春至今本市拉法、漂河、乌林、新农等乡镇的马匹相继发生以高热、贫血、黄疸、迅速消瘦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用退热药及抗生素、黄色素治疗无效 ,经市兽医总站化验室诊断 ,确诊为马泰勒虫病。本院从 1 999年春开始 ,共收治马泰勒虫病病马1 2例 ,经中西药结合治疗 ,全部治愈。1 流行情况 本病是依靠蜱的传播而引起暴发与流行 ,以 3月末至 5月份多发 ,6~ 8月份零散发生 ,各日龄的马均可发病 ,发病率达 2 %。2 临床表现 体温升高达 40℃以上 ,呈稽留热型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 ,呼吸、脉搏加快 ,眼结膜苍白、黄染 ,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