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8篇
园艺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子专题“甘蔗种质资源保存和主要性状鉴定评价”通过专家验收1995年10月9日至10日,由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主持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子专题"甘蔗种质资源保存和主要性状鉴定评价",通过了国家科委、农业部、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云...  相似文献   
12.
我国蔗糖产业安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近年我国甘蔗糖业的现状,分析了今后蔗糖产业的形势,提出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发展对策,一是实行甘蔗糖料目标价格管理,建立以国企为核心的制糖企业制度,抵御国际低价进口糖冲击;二是科学划定和加快实施我国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的生产;三是建立甘蔗现代生产体系,形成以机械化应用牵引规模化经营、带动社会化服务的格局,提升蔗糖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反向传播网络,使网络的实际输出逐步接近某个特定的期望输出。本文以1990—2018年度云南甘蔗总产量为数据样本,选取平均气温、最低温度、最高温度、降雨量和日照5个气象因子作为预测变量,建立了甘蔗产量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云南甘蔗产量进行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对误差在-5.7%^+4.6%的范围。通过该预测法,可为甘蔗产量的预测提供有效途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甘蔗产业决策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甘蔗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地膜为对照,探究绿色地膜、银灰地膜、除草地膜(乙草胺)覆盖对土壤水分和温度及甘蔗出苗的影响,为不同颜色地膜在甘蔗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影响情况是普通地膜绿色地膜除草地膜银灰地膜,普通地膜和绿色地膜相对保水效果较好,均高于银灰地膜和除草地膜,但无统计学意义;土壤温度是普通地膜=除草地膜绿色地膜银灰地膜。甘蔗出苗率、分蘖率变化均无明显差异,银灰地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甘蔗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施肥,最终实现甘蔗高产高糖,对云南省临沧市沧源蔗区采集的185份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沧源蔗区土壤大部分呈微酸性,53.51%土壤样品的pH在5.5~6.5;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74%;全氮含量极低,75.14%的土壤样品小于0.050%,平均为0.042%;碱解氮含量中等,平均为101.43 mg/kg;全磷含量低,平均为0.082%;有效磷含量低,平均为6.33 mg/kg;全钾含量低,52.97%的土壤样品含量在1.01%~1.50%,平均为1.403%;速效钾含量中等,平均为146.32 mg/kg;微量元素有效锌缺乏,79.75%的含量低于1.5 mg/kg;有效锰、有效铁和有效铜93%以上的土壤样品都高于临界值,铜、铁和锰不缺乏。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在沧源蔗区建议有机肥结合速效氮磷钾复合肥施用,有利于甘蔗的高产高糖。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我国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并对我国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旱地春植蔗主要栽培因素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蔗区自然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制定出旱地甘蔗丰产综合技术,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甘蔗生长的下种量,行距,施肥量采用5元2次正交旋转通用组合设计进行研究,分析重要技术措施对甘蔗产量和生长的影响,提出适于云南各地推广的综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冬,春少雨干旱是制约我省旱地甘蔗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子,本文根据我省蔗区的自然条件,结合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从选配良种,利用植期,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充分利用云南蔗区的生态资源,实现旱地甘蔗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甘蔗产业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甘蔗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我国甘蔗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国外木糖醇开发的进展以及国内木糖醇生产开发的情况,探讨了利用蔗渣开发木糖(醇)的发展前景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