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鹌鹑沙门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病死鹌鹑的肝脏和心血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动物接种试验,确定为沙门菌。在水井、禽舍输水系统处采取的两处水样中,同样分离鉴定出了上述细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从脏器中分离到的沙门菌比从水样中分离到的沙门菌致病力更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脏器中分离的沙门菌对强力霉素、多黏菌素B敏感,水样中分离的沙门菌对卡那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2.
鹅禽流感免疫程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科学制定鹅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进行了5方面的试验.结果表明,雏鹅首免后3周可测定出AI-HI抗体,4周达到高峰,AI-HI抗体为4.8log2,6周开始下降.产蛋鹅免疫后4周抗体达到高峰9~11 log2,直到8个月抗体水平仍然维持在7~9 log2.1日龄雏鹩母源抗体AI-HI价为9.3log2,28日龄降至4 log2以下.试验所用的3个厂家的疫苗首次免疫雏鹅的抗体水平上升无明显差异,二次免疫抗体水平上升有明显差异.二次免疫的免疫鹅体内抗体消长情况测定结果表明,以每只1.5mL的免疫效果最好,免疫持续期可达8个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子PCR检测,初步证明在湖北一发病肉鸽群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病原分离后,盲传3代,其血凝效价达到109~1011,经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其鸡胚半数致死量为107.5,9日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为54.3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1.8,6周龄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2.0,证明该H9亚型禽流感为毒力较强。将该病毒回归非免疫肉鸽,能产生典型的H9亚型禽流感症状,采集其肺、喉头、泄殖腔等病变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均可分离到H9亚型AIV。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北省某鹌鹑养殖场发病鹌鹑的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确诊为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禽霍乱.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治疗,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参照Gen Bank已发表的鸭坦布苏病毒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PCR方法从鸭坦布苏病毒湖北分离株(JL2011株)扩增出E基因全长片段(E1)及E基因截短片段(E2),将含有双酶切位点的目的片段连接p ET-28a(+)载体,成功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E1和p ET28a-E2。将p ET28a-E转化BL21(DE3)后,经IPTG诱导可表达出约54.3 ku和44.8 ku的蛋白,但E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E1,故将筛选的E2包涵体进行纯化后,用坦布苏病毒阳性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功能及建立快速灵敏的鸭坦布苏病毒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C型产气荚膜梭菌中PCR扩增出β1毒素基因,构建了表达质粒p GEXKG-β1,将构建的KG-β1转化受体菌BL21(DE3),得到重组菌株BL21/KG-β1。对重组菌株诱导的表达产物进行了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可以高效表达毒素蛋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湖北省肉种鸭和蛋鸭产蛋下降的原因,对引起产蛋下降的病鸭的卵巢中分离的病毒的目的基因进行测序,对3代接种的SPF鸡胚尿囊液进行电镜观察,对脑等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属于黄病毒的NS5基因,且与恩塔亚病毒群有相近的遗传进化关系。电镜可观察到40nm~60nm的有囊膜的病毒粒子。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输卵管出现严重的充血、出血和炎性反应,脑充血、炎性反应,心脏中有大量变性坏死的炎性细胞。  相似文献   
18.
渭北地区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剖面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格布点法对渭北地区农田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了土壤团聚体、土壤容重、土壤质地对土壤剖面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轻度盐渍化面积占46.56%,中度盐渍化占23.01%,渭北地区农田土壤盐渍化程度总体不严重但存在较大潜在风险。(2)各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与含盐量呈负相关,容重与含盐量的关系因盐渍化程度不同而在各土层表现出不同的正负效应,土壤质地与含盐量仅在0—20cm土层存在显著相关性。(3)土壤物理性质对含盐量的异位影响与含盐量水平有关。当土壤含盐量1g/kg时,40—60cm容重与20—40cm含盐量为幂函数关系,且呈递增趋势;土壤含盐量在2~4g/kg时,20—40cm容重与0—20cm含盐量为一次函数关系,且呈递增趋势;当含盐量2g/kg时,0—20cm容重与20—40cm含盐量为一次函数关系,且呈递减趋势;含盐量2g/kg时,水稳性团聚体与含盐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禽霍乱-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联合防制禽霍乱和新城疫提供条件。[方法]将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1502强毒株与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弱毒株混合,制备成5批合格的二联油乳剂灭活苗,用于鸡、鸭和鹅的田间安全性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田间安全性试验表明,免疫鸡、鸭和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鸡的田间免疫效力试验表明,7~14日龄雏鸡和60~90日龄青年鸡免疫3周后新城疫血凝抑制(ND-HI)抗体效价均比对照组高2~3 log2,可持续4个月以上,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攻毒保护率均达到75.0%以上,免疫效力可持续6个月;鸭和鹅的田间免疫效力试验表明,接种3周后免疫组ND-HI抗体效价均≥4.2 log2,对照组均≤2 log2;鸭、鹅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攻毒保护率分别在75.0%和62.5%以上。[结论]该二联苗免疫禽类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将引进的新城疫V4无毒耐热毒株连续用鸡胚传代.每次挑选48~96 h有明显病变的死亡鸡胚,取其尿囊液毒于-20℃保存,观察V4毒株对鸡胚毒力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经过20代次的鸡胚毒力筛选.V4毒株对鸡胚的致死率从小于10%上升至20%以上,接种后120 h的活胚有明显地萎缩症状.将鸡胚20代次以上筛选的V4病毒液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培养,并进行蚀斑筛选纯化病毒,直到第5代才出现明显地细胞病变.使用二层琼脂进行病毒的蚀斑分析,第二层琼脂糖在第一层凝固后72 h覆盖,8 h后NDV鸡胚成纤维细胞适应株的蚀斑出现.蚀斑大小直径在1~2 mm变化.通过对NDV V4鸡胚毒力筛选和蚀斑纯化.获得了一株蚀斑克隆株(NDV HB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