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25篇
  50篇
综合类   404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232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葫芦巴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萍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6):202-204
通过田间系统观察、调查和采样,在室内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对葫芦巴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宁夏葫芦巴根腐病由茄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终极腐霉等复合病原真菌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942.
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盐池县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草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变化。结果表明,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和固定沙地在降低土壤密度方面优于草本为主的天然草地和撂荒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孔隙度差异显著,根系垂直分布较好的植被对深层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封育、退耕还林等人工植被恢复措施能够降低土壤密度,增加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状,但在改良土壤质地方面还需要时间的累积。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迥异,这与土壤密度、孔隙度和质地等物理性质以及植被类型和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3.
答读者问     
张萍 《花木盆景》2010,(1):26-27
<正>1.栾树怎样育苗?答:栾树一般采用大田播种育苗。春季3月播种,育苗地要求土壤疏松,具有一定的肥力,无地下害虫,平整精细整地,施好基肥,每亩撒呋喃丹颗粒剂或锌硫磷颗粒剂5kg,耕耙后平床。干旱少雨地区播种前灌好底水。播种  相似文献   
944.
为了解目前我国奶牛主要疾病治疗用药的情况,我们通过现场与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国不同地区的28个不同规模的奶牛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各奶牛场均以消化道疾病、乳房炎、子宫疾病、卵巢疾病和肢蹄疾病为主要疾病。治疗用药以抗菌药物和中药类药物为主,其中抗菌药物61种,占总数的36.6%,中药类药物39种,占总数的23.4%。奶牛疾病治疗中共涉及药物167种,用于治疗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药物有91种,占总数的54.5%。调查中奶牛临床用药过程中不合理用药和不规范弃奶情况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945.
耐密性玉米冠层结构对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华美1号和郑单958为材料,以1.5万株为梯度,共设置12个密度处理,种植密度自1.5万株/hm~2增至18万株/hm~2,研究探讨高产高效春玉米的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华美1号在12.0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15 912.8 kg/hm~2;郑单958在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3 685.9 kg/hm~2。在适当高的种植密度内(华美1号为9.0万~13.5万株/hm~2,郑单958为6.0万~9.0万株/hm~2),华美1号吐丝期最大LAI达4.19~5.30,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达17.57%~23.79%;郑单958吐丝期最大LAI达4.71~6.54,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达17.77%~23.66%。冠层内透光率、叶夹角、茎粗、叶片厚度、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随密度增加而不同程度下降。华美1号穗位层及穗位层以上LAI占全株叶面积比例高,叶片小而厚,穗位层透光率好,各项冠层指标不同程度优于郑单958。  相似文献   
946.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泰妙菌素生产菌株原生质体的再生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Minitab统计软件,采用中心复合响应面设计对泰妙菌素生产菌株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的琼脂浓度和蔗糖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泰妙菌素生产菌株原生质体的再生培养基优化为马铃薯20.00%(浸提液)+葡萄糖2.00%+蔗糖2.70%+琼脂1.56%,p H=6.5。优化后的再生培养基的单菌落复苏率由0.7‰提高到3.5‰。[结论]该研究可为泰妙菌素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7.
制剂学技术提高植酸酶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酶作为一种生物型饲料添加剂对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动物的生产性能及减轻动物高磷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植酸酶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和实用价值。但由于其热稳定性差,推广和应用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948.
余诺  张萍  李哲  姜海明  杨晓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65-12266
[目的]探讨保护酶系统及丙二醛(MDA)在黑松中的抗盐碱作用。[方法] 以1年生黑松幼苗为材料,研究了海水盐度及胁迫时间对其根、茎、叶中活性氧和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 在低盐度的海水胁迫下,SOD活性呈非线性上升趋势;在高盐度的海水胁迫下,SOD活性呈降低趋势,且海水浓度组的SOD活性最低。第3天,1/2海水浓度组的POD活性达最大值,比对照组高88.23%。第6天,1/2海水浓度组的POD活性比第3天下降95.86%;海水浓度组的POD活性是对照组的309.00%,仅比1/4海水浓度组低29.19%。第9天,1/4海水浓度组的SOD活性达最大值,比对照组高96.27%,比第6天高13.75%;海水浓度组的MDA含量达最大值,比对照组高320.00%,比第3天高130.00%,比第6天高52.30%。[结论] 黑松幼苗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949.
洲滩湿地是洞庭湖湖泊湿地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既是植物种群的聚生之地,在丰水期又是动物的觅食、产卵场地和栖息地,因此,洲滩湿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不合理的利用使滩地利用效益低下,不但对滩地原有的植被造成了破坏,而且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灾害。科学地恢复和重建滩地植被,有效地开发利用滩地资源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滩地植被功能特征和保护对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3个基因型亲本和其杂交后代籽粒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的对比分析,以了解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碳分配规律与杂交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异的相关关系,为未来大豆优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基因型大豆(Glycine max L. Merr:高蛋白品种PI153.217(H)、低蛋白品种PI294.372(L)和高产低蛋白品种 Evans (E))为亲本进行两两杂交(H×E,L×E)后,从H×E杂交组合中选出高蛋白品系RIL(HH)和低蛋白品系RIL(HL),从L×E杂交组合中选出高蛋白品系RIL(LH)和低蛋白品系RIL(LL)。将亲本和杂交后代种子同时种植在试验地,在开花后的第18天开始,每隔5 d采收一次豆荚直到种子成熟,并分析不同时间收集的种子组分。【结果】亲本H和L种子生育期短(开花后48 d),但生长快。高产品系E(植株高大,每株上的豆荚数多)生育期较长(开花后60 d),生长速率较低。杂交后代RIL(HH)生长模式与H相同,RIL(LL)与L和E的相同。不同基因型亲本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主要在发育的中晚期不同。在种子生长的中晚期,H蛋白质持续快速积累到种子成熟,L和E相对积累较慢;开花后40 d H脂肪积累达到最高,而L和E仍缓慢积累。不同杂交组合的高蛋白品系HH(70)和LH(372)种子脂肪和蛋白质积累模式和H亲本相似,低蛋白品系LL(389)和HL(42)和E亲本相似。同一杂交组合蛋白质含量发生分异的杂交后代HH(70)保持了与H一样的脂肪和蛋白质积累模式,HL(42)趋向与和E一样脂肪积累模式。【结论】种子发育过程中碳分配趋向决定着成熟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杂交后代中蛋白质含量的分异与中晚期种子发育过程中碳分配途径变化密切相关。为此,了解种子发育过程中碳分配基因调控机理对提高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