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30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采用三元干净人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喷施玉米健壮素后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普钙用量、尿素用量的关系,建立了三因素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拟出喷施玉米健壮素主米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毕节试验区粮食产量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州毕节试验区1987~2007年的粮食产量为基础,在建立单项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回归建立了毕节试验区粮食产量组合预测模型,并利用模型对毕节试验区2010~2015年的粮食产量进行了预测,以期为毕节试验区"十二五"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其义  张荣达 《种子》2016,(2):78-80
贵州高山生态区,包括毕节市和六盘水市海拔1400~2200 m之间的广大地区,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24万hm2左右,是贵州省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之一,同时玉米作为该生态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因此,选育和推广丰产性好的高产玉米新品种,长期以来都是促进当地玉米生产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以毕节市为例,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根据本地的自然生态条件、种质资源、农民对玉米的消费习惯和种植管理水平等,提出了以提高产量为主的“白色、大粒、硬粒”、“单交、三交、双交”配套的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加上不断提出的对选育新品种的综合抗性和品质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和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从选准突破口、试验示范、宣传和技术培训、发挥农业职能部门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组织推广等方面总结了西部山区农村农业技术推广持续发展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裂区和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紧凑型玉米登海 6号的产量及产量结构、群体主要质量生理指标、田间小气候指标、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等。获得了登海 6号间套作种植条件下 ,产量在 12 996~ 13 2 2 7kg/ ha时的高产栽培理论参数和多套技术方案。大面积高产试验结果表明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登海 6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两年13 .85 ha平均产量达到 12 5 10 kg/ ha,其中 75 4 .7m2产量高达 15 4 77kg/ ha。黔西北山区玉米生育期间的气候生态条件能满足高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二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马铃薯种植密度、复合肥施用量对产量、效益及其淀粉含量的影响,建立了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与产量、产投比等目标函数间的数学模型,经过分析提出了种植马铃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密度与施肥技术初步方案,为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荣达  左文涵  黄勇 《玉米科学》1995,3(2):032-036
本文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带距、玉米密度对地膜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二因素与玉米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模拟优化提出了适合黔西北山区应用的地膜玉米高产的小麦带距和玉米密度方案。  相似文献   
18.
张荣达  唐义 《西南园艺》2011,5(2):47-53
在分析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农业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总结出毕节试验区持续发展的四条基本经验,提出推进毕节试验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十条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荣达 《耕作与栽培》1993,(6):64-64,40
1 毕节地区夏粮生产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八十年代后半期以来,我区的夏粮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播种面积从1985年的13万公顷发展到1992年的22.03万公顷,年均增长7.8%;总产量从1985年14.8万吨上升到1992年的近33万吨,年均增长12.2%。夏粮生产的发展在三个方面促进了我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一是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定,粮食生产结构趋于合理,形成了“夏秋并重”的粮食生产格局;二是耕地的复种指数提高,促进了农业土地资源和自然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缓解了粮烟争地的矛盾促进了烤烟生产。烤烟种植面积扩大,用地质量提高,产量增加,品质改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