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篇 |
农学 | 5篇 |
基础科学 | 11篇 |
8篇 | |
综合类 | 30篇 |
农作物 | 2篇 |
畜牧兽医 | 20篇 |
植物保护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夏大豆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陕西省关中地区夏季种植的大豆品种,以期提高该产区大豆的产量水平,对陕西省夏季播种的大豆11个品种(系)进行产量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品种(系)中,‘V94-3971’的产量最高为243.2kg/667m2,比对照‘秦豆8号’增产39.6%,其次是‘21P369’,为239.8kg/667m2,较对照增产37.7%;其余增产的是‘XN21(20)-8’‘黄矮丰’和‘SFG04626’,分别较对照增产37.5%、15.9%和12.7%。4个品种(系)包括‘21P369’‘黄矮丰’‘SFG04626’和‘XN21(20)-8’,由于生育期适中,丰产性、抗病性、抗倒性、籽粒商品性等性状综合表现好,比较适宜陕西关中地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疾病,是公认对养猪业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之一。自 1810 年首次报告 CSF 疫情至今,CSF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持续威胁着全球猪肉生产和人类的食品安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 CSF 列为最重要的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在我国被列为一类传染病。现阶段 CSF 临床表现形式复杂多变,有死亡率很高的急性型或死亡率变化不定的亚急性型、慢性型、隐性型及持续感染型等,且常与多种疫病混合感染。目前,疫苗免疫接种仍然是全球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防控 CSF 的主要手段, CSFV 抗原 / 抗体试验室诊断和临床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 CSF 防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 CSFV 抗原 /抗体检测技术和新型疫苗被开发和批准使用。综述 CSFV 抗原和抗体检测技术、CSFV 减毒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开发进展等,以期为更好地防控 CSF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NDVI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NOAA/AVHRR NDVI时间序列数据,分析1981-2003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分区NDVI时空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23年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NDVI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NDVI增加区域略大于减小区域,且20世纪90年代NDVI增加幅度小于80年代。沙漠不同的植被、沙地类型可能造成了NDVI年内变化特征的空间差异性。沙漠中部和西部年内NDVI最高,呈单峰型;东南部最低,呈低值型;北部植物生长季期间NDVI变化非常平缓,为平稳型。从年内尺度看,水分和热量条件对沙漠植被生长的年内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从年际尺度看,降水对NDVI年际变化影响较大,降水丰沛的年份植被茂盛,反之植被稀少、生长缓慢;气温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在空间分布上NDVI具有明显的纬向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44.7°~45.6°N NDVI较高,在0.15以上,45.6°N以北和44.7°N以南的地区NDVI较低,其值小于0.15。 相似文献
14.
15.
16.
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和纽带,具有过渡带的作用.小城镇作为城市边缘地带的补充空间,决定了小城镇所具有的对中心城市延伸功能的承接和补充功能,也决定了小城镇在空间结构的布局、产业定位、建筑风格以及所提供的生活氛围上,不能一味模仿大城市,而是要有自身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小城镇对中心城市的补充功能和对周边农村的聚集、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四子王旗和武川县的荒漠草原农牧交错带弃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恢复措施和恢复年限对弃耕地草本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对干旱的四子王旗和相对湿润的武川县,荒漠草原弃耕地分别种植中间锦鸡儿和苜蓿有利于地带性植被恢复演替,可增加草本群落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四子王旗和武川县弃耕地总的物种数、多年生草本物种数和一、二年生草本物种数呈减少趋势,地带性优势物种在群落中逐渐占主导地位,植物群落的盖度和生物量出现了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递减趋势。在荒漠草原合理的人工干扰有利于弃耕地的植被恢复,弃耕地的植被恢复演替是个漫长的过程,弃耕地的再利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