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34篇
  70篇
综合类   258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的]本试验旨在完善禽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药渗透性的准确测定方法。[方法]选取高渗透性内参药物美托洛尔,通过鸡小肠原位单向灌流法和体外过表达鸡P-gp的MDCK-chAbcb1单层细胞模型,探讨pH值(5、6和7)、药物浓度(4、40和400μg·mL~(-1))和小肠灌流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美托洛尔渗透性测定的影响,为禽用药物BCS分类中渗透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结果]比较小肠不同部位在各自生理pH值条件下对美托洛尔的有效渗透系数(P_(eff))值时,发现回肠部位测得的P_(eff)最高(P0.01),分别为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测得的2.2倍和2.3倍;原位灌流试验结果显示,灌流液pH值升高会增强药物在回肠的P_(eff)值,pH7时的P_(eff)值(1.35×10~(-4) cm·s~(-1))显著高于pH5时(0.72×10~(-4) cm·s~(-1)),同样在MDCK细胞中,随着pH值升高,药物渗透系数(P_(app))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进一步采用受pH影响较小的空肠段进行灌流试验探讨不同药物浓度对渗透性测定的影响,发现增加肠灌流液中美托洛尔的浓度会极显著增加其P_(eff)值(P0.01),4、40和400μg·mL~(-1)美托洛尔的P_(eff)分别为-0.48×10~(-4)、0.27×10~(-4)和3.04×10~(-4) cm·s~(-1),且在MDCK和MDCK-chAbcb1细胞测定的结果也显示,40和400μg·mL~(-1)美托洛尔的P_(app)值均显著高于4μg·mL~(-1)的(P0.05),而40、400μg·mL~(-1)美托洛尔的P_(app)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体内环境的pH值、药物浓度以及小肠灌流部位均可以影响体内外试验模型中药物渗透性测定的结果,故在建立药物渗透性测定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32.
文中利用特定区域密码子使用偏嗜性对数公式分析了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多聚蛋白编码基因的翻译起始区域与翻译终止区域的密码子使用模式.结果表明,EMCV多聚蛋白编码区内翻译起始序列区的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嗜性的正负偏差总体是平衡的,但几种在整体多聚蛋白质编码区域内使用为负偏嗜的稀有密码子却倾向于出现于编码起始区和终止区.这一有趣的现象,可利用“稀有密码子调控假说”来解释为EMCV开放阅读框两端的稀有密码子偏好性使用对整体阅读框的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该研究说明“稀有密码子调控假说”不仅适用于细菌,而且也适用于一些RNA病毒基因组.  相似文献   
33.
川芎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危害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在川芎种苗(苓种)和大田栽培种植过程中,开展全程系统调查,明确了在川芎种植阶段,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斑枯病等,主要虫害有茎节蛾、蛴螬、斜纹夜蛾、红蜘蛛、种蝇等,并明确了川芎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川芎重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农业职业院校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技能人才。为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以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数量多、难度大和课时分配不合理等,并提出了改革的相关建议与措施,以期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培养适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5.
"一喷三防"是小麦中后期管理的主要防控技术,对小麦防灾减灾、增产至关重要。通过对近几年眉县在"一喷三防"实践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6.
非烟物质来源于大田、编烟、分级、收购等多个环节,对卷烟产品造成极大的质量及安全隐患.通过源头、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非烟杂物的控制,提高原料利用率,确保原料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7.
粘类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导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导入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创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新保持系,以非1BL/1RS普通小麦变种莫迦小麦为供体材料,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1BL/1RS易位系(普通小麦品种)西农Fp1为受体材料,采用定向回交置换方法,同时结合根尖染色体镜检和SDS-PAGE检测,将莫迦小麦核基因组中的rfv1不育基因定向导入到西农Fp1的核基因组,完成育性染色体的专一替换,育成既携有来自莫迦小麦核基因组的rfv1不育基因,又具有西农Fp1核背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新保持系.该方法为杂种优势利用中更好地发挥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实际作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8.
果实膨大期不同施氮量对油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桃园施肥过量不仅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还会影响桃树的正常生长。在果实膨大期,果实体积和重量迅速增大,果实重量的增加占总果重的50%~70%,果实膨大期是影响果实着色和内在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探究此阶段适宜的施氮量,对降低氮肥施用量、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有重要意义。  【方法】  田间试验在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果树生长良好的果园进行,试材为早熟油桃品种‘夏至早红’。设置0、100、200、400 kg/hm2 4个氮 (N) 水平,即N0、N1、N2和N3处理。2016年供试氮肥1/2为普通尿素,1/2为15N丰度为5.18%的尿素;2017年供试氮肥均为普通尿素。氮肥在果实膨大期于桃树两侧沟施。在果实成熟期取样,调查桃单株果实产量、单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果实还原糖和总酸、叶片SPAD值、新梢长度、各器官Ndff值。  【结果】  桃单株果实产量和单果重在施氮量200 kg/hm2(N2) 处理下最高,与N3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二者单果重均显著高于N0和N1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果实还原糖和总酸含量与果实膨大期施氮量呈正相关。2016年6月8日之后,N2和N3处理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N0和N1处理 (除6月15日,N1与N2、N3处理无显著差异外)。2016年新梢长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长,N3处理新梢长度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2017年N2和N3处理新梢长度显著高于N0和N1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枝条、果实的Ndff值均增加。  【结论】  适量施氮 (N 200 kg/hm2) 能够提高果实产量,在此基础上再增加氮肥用量 (N 400 kg/hm2),增产效果不明显。果实膨大期施氮可促进于新生器官 (新梢) 的建成,高施氮量能够加快新梢生长。  相似文献   
39.
金浩,作为国内茶油行业的龙头企业,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茶油产业的发展,抢占了技术、产品、市场以及品牌等诸多方面的优势,目前已发展成一家集科研、种植、生产、销售茶籽系列高档食用植物油于一体的现代化民营企业,推动动了整个茶油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该文利用植物源引诱剂在从化地区进行了松瘤象野外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松瘤象从4月开始羽化,至12月结束,整个羽化期持续将近1a,羽化高峰在4月底至6月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