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96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103篇
  109篇
综合类   779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212篇
园艺   113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目的]探究长期施肥与小麦—玉米轮作下(蝼)土表层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对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养分分布的影响,为评价长期施肥对改善(蝼)土肥力状况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田间长期施用化肥与轮作定位试验,通过湿筛法分离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得到土壤团聚体构成,并测定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养分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显著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长期施肥降低了>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了<1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施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但施用高量氮、磷下0.25~0.5 mm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明显低于施用低量氮、磷肥料.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全氮含量变化趋势与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基本一致.磷素在不施肥处理各粒径团聚体中均匀分布,低氮、磷处理各粒径团聚体中全磷含量差异较小,高氮、磷处理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全磷含量变化无明显趋势.长期施肥降低了>2 mm水稳性团聚体中全K含量,增加了<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中全K含量.[结论]水稳性团聚体关系土壤有机碳、氮的数量,水稳性团聚体及其中有机碳、氮含量在氮磷化肥的长期施用下变化无明显规律,并且,长期施用氮、磷化肥下土壤磷素和钾素在土壤中的保存及供应能力也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合理施肥管理,促进农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2.
长期施用氮磷肥对(土娄)土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定位施肥与小麦一玉米轮作田间试验为平台,研究了施肥对(土娄)土土壤钾素的影响以及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娄)土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的变化.结果表明:氮磷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全钾基本没影响,而对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的影响较大.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微生物量钾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小麦生育期内,土壤速效钾和微生物量钾含量的变化一致,均是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变化.土壤中微生物量钾与有机碳、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无显著相关关系.氮磷肥在一定施用量范围内,促进了土壤无机态钾素的消耗,而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钾的含量.土壤钾素的这种变化是作物吸收、施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随着林业技术的不断推广,社会各界对林业科技的革新与进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林业发展中林业技术对于未来林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3个角度分析了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意义,即林业技术推广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林业的重视、提升林业的参与度,增强林业科技成果转换率;提出了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  相似文献   
54.
以圣女果果肉为提取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圣女果果肉色素。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温度、提取质量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对圣女果果肉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可知,圣女果果肉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液质量分数90%,提取时间1 h,料液比1∶1(g∶mL)。  相似文献   
55.
草本花卉能迅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绿化、美化、花化城市和人们的生活居住空间,而且应用广泛、管理粗放,现详细介绍草本花卉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优势、所起作用、设计要求及实际应用,希望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长江流域铜鱼和圆口铜鱼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多态性分析了长江流域铜鱼(Coreius heterodon)和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各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同时利用9对自行开发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分析圆口铜鱼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铜鱼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共检出22个多态位点,28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7r)分别为0.849和0.00257。圆口铜鱼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共检出18个多态位点,28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2和0.00424。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提示,铜鱼和圆口铜鱼分别有98.80%和99.17%的遗传变异发生于群体内部,表明铜鱼和圆口铜鱼未出现种群分化。选用的9个微卫星标记在圆口铜鱼群体中共检测到48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31~0.753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98-0.72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48~0.670。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铜鱼遗传多样性较低,长江上游圆口铜鱼遗传多样性较高,且均未出现种群遗传分化。圆口铜鱼SSR固定指数为0.12l58,高于D.1oop固定指数,显示SSR标记对圆口铜鱼群体间遗传差异的检测更为灵敏。[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377-385]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4种兼性厌氧微生物农药为材料,在不同培养基上用3种不同的培养方式进行芽孢含量检测以探究最佳的检测方法,为微生物农药质量检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除解淀粉芽孢杆菌外,营养琼脂(Nutrient agar,NA)是其他3种兼性厌氧微生物农药芽孢含量检测的最佳培养基,而解淀粉芽孢杆菌进行芽孢含量检测时推荐使用四号培养基。在最佳培养基培养条件下,对3种培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和侧孢短芽孢杆菌,平皿夹层法和倒平皿法有效成分含量检测结果较高,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倒平皿法检测结果极显著高于平皿夹层法和涂平皿法(Duncan检验,P≤0. 01)。  相似文献   
58.
唐才明  张燕  陈娇娇  张贻意  陈罡 《食用菌》2019,(2):55-56,65
灵芝在生长阶段即可装盆成为活体盆栽灵芝,其造型可通过各种调控技术实现,以改变CO2浓度为主的气调法效果好,易操作。试验结果表明头潮芝投放CO_2缓释剂、二潮芝采取黑膜覆盖,为活体盆栽灵芝最佳造型方式。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决人工监测草原放牧牛运动行为工作量大、监测精度低的问题,试验提出一种基于二叉决策树分类模型的草原牛行为识别方法,即选取草原牛颈部三轴加速度计采集数据的X轴、Y轴、Z轴方差、均方根、平均值及三轴总体的矢量幅度(signal vector magnitude, SVM)和幅度(singal magnitude area, SMA)共11种统计特征量来构建查准率-查全率曲线(P-R曲线),通过P-R曲线获取各统计特征量所对应的最优行为类别分组方式及最优阈值,利用信息增益作为选择标准来构建二叉决策树分类模型,运用此模型对草原牛的躺卧、反刍、采食及慢走四种运动行为进行分类识别,并与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比对。结果表明:K-means聚类算法只能识别躺卧行为,难以区分反刍、采食及慢走三种运动行为,但二叉决策树分类模型能够有效地将躺卧和慢走行为从躺卧、反刍、采食及慢走四种行为中识别出来,查准率和查全率均达到0.760以上。说明二叉决策树分类模型较常用的K-means聚类算法可更有效地完成草原牛行为分类,并且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60.
伊犁地区是新疆主要的小麦种植区,近2年受疫情及天气原因,部分小麦播期及生长过程受到影响。因此,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小麦服务团队,深入团场连队对小麦生产关键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小麦目前种植现状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时为小麦种植管理“把脉”,为伊犁地区小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