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89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56篇
  42篇
综合类   317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仪表装置的配置要求越来越高,逐渐呈现复杂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给故障诊断分析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装置的正常运行,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仪表装置的定期检查,根据装置的异常情况,及时找出故障点,提高仪表装置故障的诊断水平。本文将在对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设备故障诊断分析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仪表装置故障诊断分析技术的要点,并从故障诊断方法分类的视角,探讨装置故障的诊断分析对策。  相似文献   
92.
基于降解地膜覆盖的新疆棉花生长发育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降解地膜降解进程及其对新疆南部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以普通地膜(PE)为对照,进行T1、T2、T3(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HS(生物分解地膜)4种可降解地膜覆盖棉田试验。结果表明,T1、T2、T3、HS诱导期分别为71、67、57、52 d,降解速率T3 > HS > T2 > T1。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T1和PE的棉花株高与其他可降解地膜差异显著,蕾数、铃数、花数、果枝数差异不显著。PE和T1棉花快速增长期较长,PE干物质积累量比T1少4.71%;而PE比T2、T3、HS高20.62%、5.03%、27.33%。单株结铃数表现为PE > T1 > T3 > T2 > HS;与PE籽棉产量相比,HS显著减产30.26%,其他处理与PE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T1覆盖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籽棉产量等效果与PE相当,增收5.81%,降解速率慢;T3覆盖效果与PE无显著差异,减收7.97%,降解速率比T1快。综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T3更适宜在新疆南部棉田覆盖。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机采棉地区在适宜的水氮供应下,棉花干物质动态积累、产量及水肥利用状况。【方法】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机采棉田,设置不同灌溉量(2 250 、3 450、4 650 m3/hm2)和施氮量(0、300、600 kg/hm2)2个因子,分析不同处理的棉花生长状况、干物质积累及水肥生产效率。【结果】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棉花开花结铃,在干物质积累及花后贡献率上,灌溉量和施氮量二者其中一个因素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影响棉花干物质快速积累及花后干物质的贡献率,灌溉量3 450 m3/hm2和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加快,花后干物质的贡献率较大,有利于干物质的快速积累;在棉花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上,随着灌溉量增加籽棉产量也随着增加,当灌溉量由3 450增加到4 650 m3/hm2时,籽棉产量的增加幅度减小,在灌溉量3 450 m3/hm2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施氮量为N2时,棉花产量最大为7 153.08 kg/hm2。【结论】在不同灌溉量下,随着施氮量增加有利于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提高。但随着灌溉量增加施氮量的正效应将会减少。南疆机采棉田在3 450 m3/hm2灌溉量下,施肥量(纯N)为300 kg/hm2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棉花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新疆审定早中熟陆地棉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14―2018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早中熟陆地棉品种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的产量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纤维长度与断裂比强度有所提升,已达到“双31”水平;马克隆值降低,从B2级逐渐向A级提升;枯萎病、黄萎病抗性均提高;生育期呈现稳中有减的迹象,基本稳定在136 d。  相似文献   
95.
在新疆生态条件下,研究机采配置模式对海岛棉产量形成的影响,设置(宽行距+窄行距)行距为(66+10)cm、(69+7)cm、(72+4)cm三种机采棉配置模式,以M1、M2、M3表示,研究不同机采配置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采棉不同配置模式对生育进程的影响不明显,LAI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变化,盛铃期达到峰以M1值最高为4.5,较M2、M3提高27.5%、73.1%,且M1后期LAI值下降缓慢。干物质积累量生育前期差异不明显,盛花期后差异显著,以M2最高,至吐絮期较M1、M3高21.6%、28.6%。棉花产量以M1最高,较M2、M3提高25.3%、22%,主要是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增加。综合分析,M1机采配置模式有利于海岛棉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96.
为探索杂交稻机械化种植方法,根据杂交稻少本稀植的农艺要求,该文对不同育秧播种密度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的质量和产量进行研究,于2017年和2018年在广东省江门市、肇庆市和汕头市进行不同育秧播种密度(30~90 g/盘)和取秧面积耦合栽插对比试验,分析了耦合栽插对栽插质量、根系损伤率和发根力的影响;以钵体苗人工手插为对照,开展不同育秧播种密度与取秧面积耦合栽插的大田生产试验,分析了杂交稻毯状苗不同育秧播种密度耦合栽插方式的产量表现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现有技术条件下,基于育秧播种密度与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可实现不同育秧播种密度下较高质量的栽插,1~3株/穴的比例介于80.67%~95.33%之间,1~4株/穴的比例超过90.67%;育秧床土对栽插质量有较大影响,采用基质育秧或"基质+旱地土"育秧,当育秧播种密度超过50 g/盘时,漏插率为3.50%~6.38%,平均为5.11%,基本满足杂交稻机插农艺要求。2)不同育秧播种密度耦合栽插方式的根系损伤率为15.37%~31.16%;当育秧播种密度大于40 g/盘时,根系损伤率随育秧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发根力与根系损伤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9 3;当育秧播种密度差异不超过10 g/盘时,发根力没有显著差异,当育秧播种密度差异超过20 g/盘,发根力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不同耦合栽插方式中,50 g/盘机插的单产最高;从产量角度看,不同耦合栽插方式及对照的产量规律为:50 g/盘机插钵苗手插60 g/盘机插70 g/盘机插或90 g/盘机插;与各品种的区试产量表现比较发现,不同耦合栽插方式的实际产量都未达到区试产量,其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都不及区试中的表现,但穗长达到或略超过区试中的表现。研究结果对攻克杂交稻机械化种植难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采用RT-PCR方法,从模式植物拟南芥叶片克隆出转录因子WRKY 71,经过测序及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GenBank登陆的AtWRKY71序列基本一致,只在起始密码子下游57bp位置由G突变为C,但并不改变氨基酸的编码,说明已经成功克隆转录调控因子AtWRKY71,为后续功能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由于云南油茶产业前期基础薄弱等因素所致,全省现有油茶林总体产量不高,生产中品种混杂、管理粗放、种植密度不合理等丰产、稳产性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本文针对目前云南油茶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矮化密植、园艺化栽培、林粮间作等丰产栽培模式;总结出持续选育和应用高产优质良种,5个以上优良无性系(品系)混合栽培,合理整形修剪,加强水肥管理及综合分类改造油茶低产林等关键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9.
高校处于社会文明的前沿,是现代文明思想的发源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地,也是邪教组织意图渗透的战略地.因此,反对邪教传播科学不仅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应结合高校资源,积极探索反邪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0.
新城疫和禽流感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对其防控在我国主要依赖疫苗接种。课题组前期获得了一株可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组耐热新城疫病毒rTS-HA株。进一步对其鸡胚传代特性进行研究,旨在分析重组新城疫病毒在传代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和外源基因表达稳定性。将其在SPF鸡胚传至18代,每隔4代耐热选育1次,取中间代次毒株,测定其增殖效价、鸡胚最小致死剂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ean death time,MDT),同时设置未耐热选育的对照。结果表明,通过耐热选育将rTS-HA株传至第18代后,其增殖滴度未发现显著变化,MDT均大于120 h,表明毒力无返强现象,但其耐热性有显著提升,而未进行耐热选育的鸡胚传代株的耐热特性显著下降。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耐热选育后毒株的免疫效果较初代毒株也有明显的提升。以上结果表明重组新城疫病毒rTS-HA株需要进行耐热选育传代,才能保持其耐热特性,同时其免疫原性也有一定的提升,可作为新城疫和禽流感二联耐热基因工程活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