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89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56篇
  42篇
综合类   314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探索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对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促进健康社会的发展,采用ArcGIS网络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福州市二环内、二环与三环之间和三环外的3个居住区进行分析,计算他们到达最近公园绿地的路网距离,并同出行方式、公共健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区离公园绿地越远,居民越倾向于机动化出行,而居住区离公园绿地越近,居民则越倾向于低碳出行;长期选择私家车等机动化方式出行易引发肥胖和慢性疾病,同时心理健康也将受影响,而自行车、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则会促进居民的生理健康;构成公共健康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通过影响出行方式从而对居民的公共健康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云南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产业在全国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战略部署的推动下,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产业前期基础薄弱等因素所致,全省现有油茶林分总体产量、质量不高。本文针对目前云南油茶林分产量不高、质量低的问题,提出行间错位密植、矮化整形修剪、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等关键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光胁迫对沙冬青叶绿素荧光特征和光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LI-6400测定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的沙冬青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和光呼吸变化,进而研究其光破坏防御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可作为衡量沙冬青光胁迫程度大小指标,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总光合速率(Pt)、非光化学猝灭(qN)、光呼吸速率(Rp)和Rp/Pt等指标的光进程曲线临界点值和临界点光强度与Fv/Fm的关系都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随着Fv/Fm降低,光胁迫程度增加,导致沙冬青光胁迫的最小光合有效辐射降低。可见,沙冬青光破坏防御的一种策略是在胁迫程度较小时通过提高热耗散和光呼吸相对比值(Rp/Pt)来消耗过剩能量,而在胁迫程度较大时可通过增加抑制热耗散和光呼吸的光合有效辐射实现对过剩光能的消耗。  相似文献   
14.
不同形态外源氮对马尾松与广玉兰落叶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尾松及广玉兰落叶为试验材料,以浓度均为75 mg/kg的NH_4Cl、KNO_3、NH4NO_3溶液为试验处理液,采用分解袋方法,通过对落叶施加不同形态外源氮的方式模拟氮沉降,研究不同形态外源氮对马尾松及广玉兰落叶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氮素可以促进落叶的分解,外源氮对不同树种落叶分解的促进效果不同;广玉兰落叶在外源氮处理后分解率增加更为明显,161天后其各处理分解率均在马尾松落叶分解率的1.2倍以上。氮源形态对马尾松、广玉兰落叶分解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马尾松F=1 262.9 P0.01,广玉兰F=165.3 P0.01),其中硝态氮处理效果最好,161天后马尾松和广玉兰落叶的分解率分别为9.79%和13.02%。分解时间对马尾松与广玉兰落叶分解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就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治理现状来看,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等几个方面。尽管我国构建了多方面支持的政策体系,并通过对低产田改造和提高粮食种植积极性来提高粮食产量,但是由于粮食公共产品特性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种植结构落后、粮食市场配置效率偏低,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从人性论基础出发,在对体育教育中传统的人的形象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游戏人"的新形象.从"游戏人"的角度来看,体育教育中的学生是生成的,多样的,开放的,变化的.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保持开放灵活的态度,用新的眼光观察学生,思考学生,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改良措施对设施蔬菜土壤肥力和番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不同改良措施对设施蔬菜土壤及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陕西省太白县秦西蔬菜种植示范园大棚为研究试点,选取草木灰、生物炭、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3种改良剂,设置了EM菌(E)、生物炭(S)、生物炭+EM菌(SE)、草木灰(C)、草木灰+生物炭(CS)、草木灰+生物炭+EM菌(CSE)和不施加任何改良剂的空白对照(CK)7个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草木灰+生物炭+EM菌(CSE)处理在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及速效钾含量方面效果最显著,与CK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23.06%、130.94%、44.34%、52.78%、67.72%、126.71%、16.24%、119.48%;与CK处理相比,各种配施改良剂处理的植株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单施改良剂处理,草木灰+生物炭+EM菌(CSE)处理最显著,提高了25.17%;各处理的植株全磷含量较CK处理均显著增加,草木灰+生物炭+EM菌(CSE)处理效果最明显,且草木灰+生物炭+EM菌(CSE)处理是CK处理的2.09倍;除EM菌(E)处理外,其他5个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植株全钾含量,草木灰+生物炭+EM菌(CSE)处理效果最显著,且草木灰+生物炭+EM菌(CSE)处理是CK处理的1.44倍;但6个处理均对植株灰分无显著影响;与CK处理相比,草木灰+生物炭+EM菌(CSE)处理的糖酸比最高,达69.23%;与CK处理相比,各处理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均显著提高,而草木灰+生物炭+EM菌(CSE)处理效果最显著;通过对各处理的综合得分均值进行比较,草木灰+生物炭+EM菌(CSE)处理得分最高。综合分析得出,施加草木灰+生物炭+EM菌能有效改善太白县高山设施蔬菜种植土壤的酸化、肥力等,提高西红柿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赋予了农业工程新的职责和使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发展机遇。大学面临着科技发展的新挑战、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开放、适合、人本、平等、可持续。农业工程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应如何培养高度智能化的未来农业的创造者、引领者和支撑者;思考如何聚焦本学科专业,坚守农业工程主体地位,使学科专业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该文分析了国际农业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表明国际农业工程人才培养已凸显农业、工程、生物、信息的交叉,交叉融合的核心课程体系已成为专业学生不可替代性的标签。该文认为,强化本专业学生的不可替代性是强化学科专业主体地位和推动学科专业声誉形成螺旋式上升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建议通过4个转变(从注重知识本位向提升素养本位转变,从专业教育向专业+通识教育并重转变,从高度专业化培养向宽专交融合转变和从偏重职业技能向注重全面成长转变),推动"新农业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技术和制度设计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涛  梁贤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6):156-159
概述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现状,并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的设备简陋、技术研发薄弱、检测成本偏高、检测标准不统一、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以及立法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甚至执法违法并存等问题,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加以设计,提出了强化源头控制,严格市场准入,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督执法体系,大力推进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5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气动式自动供盘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的生产效率,研制了一种气动式自动供盘装置。通过建立秧盘输送模型确定了输送机构的输送过程和速度关系,根据秧盘外形特征和自动供盘装置工作原理,研制了气动式落盘机构及控制系统,由接近开关对秧盘进行检测,利用落盘机构快速升、放秧盘,实现秧盘的自动供送。为研究生产率、放盘时间和叠盘偏差对自动供盘装置性能的影响,以供盘合格率为指标进行了自动供盘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叠盘偏差对供盘合格率的影响最显著,放盘时间对供盘合格率有一定影响,生产率对供盘合格率的影响不明显;当生产率为600~1 000盘/h、叠盘偏差为0~6 mm、放盘时间为0.8 s时,供盘合格率为98.67%~100%,试验结果满足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育秧技术使用要求。该研究对提高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的自动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