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小麦×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成胚率、杂交后代的形态和细胞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存在很大差异,变化幅度为0~7.95%.用DCP1,DCP2,DCP33种药剂处理授粉后的小麦子房,提高了双受精率、成胚率和自然结实率,其中以DCP1的效果最佳.药剂处理的作用是有效地延长了幼胚在子房中的发育时间,但所有单性胚均不能发育成成熟种子,而双受精颖果大多可发育至成熟.杂种F1具有强大的营养生长优势,许多性状与母本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性状明显偏向父本野燕麦.(8722-7×野燕麦)2号株的F2群体分离广泛,且有3.7%的植株表现出野燕麦的分枝穗特征.F1染色体数均为2n=42,其中树麦×野燕麦和(8722-7×野燕麦)1号株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而(8722-7×野燕麦)2号株的PMCMⅠ染色体构型为19~20Ⅱ⊥2~4Ⅰ.推测通北野燕麦可能具有类似球茎大麦的作用,当它与小麦杂交时,其染色体在合子形成过程中绝大多数消失,但部分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小麦染色体上,并引起小麦染色体组自然加倍.还讨论了通北野燕麦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III两系杂种小麦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具有粗厚山羊草(Aegilopscrassa)细胞质的普通小麦农林26表现为光敏型细胞质雄性不育(PCMS).该异质系在长日照条件(≥15h光周期)下几乎完全雄性不育,而在短日照条件(≤14.5h光周期)下雄性高度可育.具有相同细胞质的普通小麦中国春异质系不表现为PCMS.常规分析和端体分析表明,由中国春显示的育性恢复性主要是由位于染色体7B长臂上的显性单基因(称为Rfdl)所控制,并有大量修饰因子修饰育性恢复的程度.Rfdl功能是通过孢子体表达的.在粗厚山羊草胞质背景下,在两类花粉粒之间观察到轻微的区别,一类携带、另一类不携带该基因.  相似文献   
14.
以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为对照(CK),研究了在紫云英-双季稻(T1)和油菜-双季稻(T2)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以T1处理下秸秆还田的效果最好;与CK相比,T1处理可以显著地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水稻植株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茎鞘转运率,增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早稻的结实率以及晚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解决我国南方温敏核不育水稻制种过程中遇低温易发生育性转换问题,对处于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低温诱导并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探讨其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和准S为材料,在育性敏感时期对其进行连续7 d冷灌池低温(22.5℃)诱导并分别喷施乙烯合成促进物质乙烯利和抑制物质二氧化氯溶液,统计花粉可染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对乙烯合成关键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分离并分析了乙烯合成途径关键酶OsA CO5和Os ACS5的启动子。【结果】在22.5℃低温诱导条件下,株1S和准S连续7 d喷水处理后的可染花粉率分别是4.3%和8.9%,套袋结实率分别是1.6%和2.5%;与喷水对照相比,喷施1600 mg/L乙烯利,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下降3.3和7.2个百分点,且都无结实;喷施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的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上升3.5和3.3个百分点,套袋结实率分别上升0.78和0.52个百分点。在低温诱导条件下(以喷水为对照),连续7 d喷施1600 mg/L乙烯利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A CO5和OsA CS5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是对照(喷水)的1.19、1.24(株1S)和1.24、1.1(准S)倍;连续7 d喷施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 ACO5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而株1S和准S中OsA CS5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是对照(喷水)的93%和89%。与正常大田温度相比,在22.5℃低温诱导7 d时,喷水、喷施1600 mg/L乙烯利及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处理分别会导致株1S和准S幼穗中OsA CO5和Os ACS5基因下调表达。此外,发现OsA CO5和OsA CS5的启动子除含TATA盒和CAAT盒等基本结构以外,还含有多个组织特异表达及乙烯调控顺式作用元件。【结论】低温诱导条件下,在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喷施1600 mg/L乙烯利可抑制育性转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因此导致了水产品消费水平和消费特征的区域性差异。利用2013年在北京、上海、西安3个城市的问卷调研数据,从区域角度出发,对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水平以及包括购买倾向、消费种类、消费形态、消费场所、购买场所等消费特征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不同地区居民水产品消费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稻花器性状和柱头外露特性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水稻三系不育系和7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材料,研究水稻不育系的花器性状和柱头外露特性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个两用核不育系的平均颖花长度长于三系不育系的平均颖花长度;平均颖花宽度窄于三系不育系的平均颖花宽度;平均颖花长宽比大于三系不育系的平均颖花长宽比,说明两用核不育系的粒形较三系不育系的细长.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与柱头外露率关系最密切的花器性状有颖花长、颖花长宽比、柱头跨度和子房长度,其中颖花长宽比对柱头外露率的作用最大,说明颖花长度和颖花长宽比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柱头外露率,因此在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的选育中应加强粒形的选择,细长粒形的不育系其柱头外露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大穗型父本R527、R353、R747、9311、RB207-1的耐高温特性,以中穗型父本R207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方法,研究减数分裂期、花粉充实期、抽穗开花期遇上自然高温条件对花粉发育及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充实期遇37℃及以上日高温天气,R353、R527、R207、RB207-1、R747、9311正常花粉率分别为30.6%、80.5%、82.0%、85.4%、80.7%、76.4%,对高温的敏感程度为RB207-1>R207、R527、R747 >9311> R353.R353、R747、RB207-1、R527、R207在开花期遇日高温37℃及以上天气,结实率分别为33.82%、66.38%、80.83%、87.31%、84.27%,9311开花期在日高温34.5℃条件下,结实率76.53%.R353花粉充实期、开花期耐高温能力均最低;RB207-1、R207、R527开花期耐高温能力较强.应用R353作父本制种在减数分裂期、花粉充实期、抽穗开花期均应避开高温,R747、931 1在开花期应避开高温.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大学实施知识管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以植科系创新班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阐述了知识管理模型(SECI模型)与课堂教学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SECI模型用于课堂教学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3种有效措施,即理念更新--应用知识管理等武将静态知识库变为动态知识流;氛围营造--开放"模拟知识社区"以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20.
种子包衣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种子包衣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重点介绍了种衣剂的功能类型、组成成分和作用机理,指出了种子包衣技术存在的不足及可行的解决对策。并对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进展,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展望了种子包衣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