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7篇
  1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4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利用RT-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宁油16号(Brassica napus L.)中克隆到乙酰羟基酸合酶基因BnAHAS1的cDNA序列,该序列含有1个1 96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质65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1×104,预测等电点为6.16。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 II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正确的重组质粒pCold IIBnAHAS1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在15℃下以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诱导12 h后,获得预期大小的重组蛋白质His-BnAHAS1,并用Western blot确定此重组蛋白质为目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2.
双低油菜新品种--宁油1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育经过及系谱1995年春用中油9111×沪9005配制组合,同年秋种植F1代。1997年油菜开花期间从F2大群体中选择3000多个单株自交,成熟时收获单株自交种,共获得52个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单株。1997年秋将这些单株播在选种圃中形成株行,以鉴定农艺性状。1998年从52个株行中鉴定出农  相似文献   
143.
不同栽培密度对苏优5号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苏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单株鲜重、叶面积、分枝数、有效角果数等呈下降趋势,群体鲜重、叶面积呈上升趋势;小区产量试验表明,苏优5号在中等肥力水平下适宜种植密度为15万-16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4.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苏优3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优3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宁A3(MI CMS),恢复系为3075R。苏优3号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早,品质优良,在1996-1998年度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553.30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6.81%,在1999-2001年度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686.80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1.6%,苏优3号芥酸含量0.42%,硫甙含量25.87umol/g,种子含油率43.46%。  相似文献   
145.
本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恢复系宁R1为材料,研究了宁R1分期播种的生物学效应和盛薹期摘薹对植株开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种能有效地延迟宁R1的初花期和终花期,但随着播期推迟花期缩短,株高、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下降,植株开花量大幅度减少。而盛薹期摘薹处理不仅能有效地推迟油菜的初花期和终花期,对开花期天数影响较小,且打薹植株的单株开花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因此,盛薹期摘薹是调节油菜花期的一个有效方法,其效果优于分期播种法。研究还表明打薹油菜分化形成的大量二次分枝是植株增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6.
近红外光谱法在测定油菜籽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技术非破坏性测定油菜籽的油酸、芥酸和含油量,并建立数学模型.内部交叉验证表明:该方法测定上述3个品质参数的定标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979 2、0.992 4和0.974 9, 均方差依次为1.96、1.56和0.67,与化学测定方法有类似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外部检验结果表明,油酸、芥酸和含油量的近红外测定值与化学测定值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9和0.97,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2.31%、0.29%、0.76%和4.21%、3.40%、1.90%.装样质量对近红外测定值精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装样质量为0.50 g时,对测定值影响较大;当装样质量为1.00~1.50 g时,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小;当装样质量大于1.50 g时,近红外测定值与化学测定值基本一致.重复性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法重复性好,达到国标要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完全可以用来快速、简便、非破坏性测定育种材料,是油菜低世代材料品质筛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7.
为满足休闲观光需求,延长油菜花观赏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摘薹、增施氮肥、烯效唑处理、苯磺隆处理和分期播种对油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薹处理可推迟初花期3.0~10.0 d,终花期2.0~12.0 d,与不摘薹组合应用可将整个观花期增加7.5~10.5 d;摘薹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可增加17.7~19.3 d。薹期增施氮肥对花期调节效果好于越冬期增施氮肥,与不增施氮肥组合应用,可将观花期增加8.5~9.0 d;增施氮肥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可增加15.0~17.7 d。喷施烯效唑可延长花期0~5.0 d,与不喷施烯效唑组合应用,观花期可增加9.5~10.0 d;喷烯效唑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平均增加17.5 d。平头期喷施苯磺隆可使花期增加1.5~13.5 d,与不喷施苯磺隆搭配,观花期增加16.0~18.5 d;喷施苯磺隆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增加约25.0 d。分期播种可显著延长油菜观花期,3个品种分期播种的平均总观花期为46.5 d, 40.5 d和38.5 d,分期播种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可达66.0~72.0 d,增加39.8~42.5 d,观花期延长1倍以上。综上,分期...  相似文献   
148.
本文以宁杂1号“三系”亲本和显性单基因控制的白花标记性状油菜为材料,研究了不育系宁A6在父母本不同行比种植下的结实率和自然异交率差异。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在1∶1~1∶6范围内,母本宁A6的结角率差异不大,但结籽数随母本行比扩大显著下降,将父母本制种行比由目前的1∶2调整到2~4∶6,不仅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而且便于亲本的栽培和管理。试验结果还表明,宁A6的自然异交率是同核异质保持系宁B6的433倍,在制种过程中不育亲本比可育亲本更易受外来花粉的污染,“三系”杂种的制种隔离距离应是常规油菜繁殖隔离距离的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9.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在盐胁迫中的表现,遏制减产,以油菜强优势杂交种宁杂21号及其亲本为材 料,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鉴定得到1078个芽苗期差异表达基因(DEG)与耐盐杂种优势密切相关,并能被已有盐胁 迫相关QTL注释,部分基因的表达能被荧光定量PCR验证,说明所得DEG具有可靠性,有潜在的油菜耐盐育种价 值。杂交组合中耐盐杂种优势相关DEG表达模式与母本更为类似,大部分表现为正调控,功能倾向于生物合成的 同化作用,而表达模式类似父本的DEG其功能倾向于氧化还原等调节作用。本研究还对耐盐性杂种优势特异的 SNP位点进行了预测和注释,以期为杂交油菜耐盐分子标记的开发以及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0.
以宁R7为恢复基因源,利用连续回交法构建以T78、T84和ZS9三个优异种质为遗传背景供体的近等基因系候选株系。于成熟期考察并比较候选株系农艺性状,同时采用SSR标记对候选株系进行PCR扩增估算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农艺性状分析(t测验)表明,不同候选株系与其供体的农艺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株高和分支点高度的差异程度较其他性状高。采用75对SSR引物对21个候选株系PCR扩增共得到157个目的片段,发现三个遗传背景候选株系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6、0.92和0.98。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综合分析后,认为wh13、wh59和wh118分别为三个种质的最优近等基因系。综上表明,采用农艺性状比较与分子标记相结合分析近等性是一种有效的近等基因系的检测方法。中选近等基因系可用于恢复基因的定位及克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