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1 选育经过 20世纪80年代,课题组许建楷和叶自行2位老师接受我国柑桔资源调查项目,负责四会柑桔品种资源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了无子沙糖桔;其后在参与四会市石狗镇666.7公顷柑桔长廊的规划及建设中,继续进行无子沙糖桔的调查.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讨MaCaM和MaCAMTA3基因在热处理诱导香蕉抗冷性中的作用,将香蕉经52℃热水处理3 min后于7℃贮藏5 d,测定脯氨酸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aCaM和MaCAMTA3基因在香蕉热处理和低温贮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香蕉果实经热激处理后在7℃贮藏时,其脯氨酸含量一直明显高于对照处理。7℃低温诱导香蕉果实的MaCaM基因表达在1 h迅速升高至最大值,之后又在4 h迅速下降,后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经热激处理后在7℃贮藏的香蕉果实,其MaCaM基因表达高峰推迟出现在4 h,除7℃贮藏1、4 h外,热激处理的MaCaM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热处理能诱导香蕉果实MaCAMTA3基因表达在处理后3 h内迅速增强,7℃贮藏下MaCAMTA3基因表达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经过热激处理后在7℃贮藏的香蕉果实,除7℃贮藏1、4 h外,其MaCAMTA3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MaCaM和MaCAMTA3基因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热处理诱导香蕉果实产生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34.
弱光和1-MCP 处理对盆栽月季贮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贮运环境下,以正常光照和黑暗条件为对照,对盆栽月季进行弱光和1-MCP处理,通过测定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对含水量、色差、黄叶率等生理形态指标,研究弱光和1-MCP处理对盆栽月季贮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10lx的LED弱光和1.0μL/L的1-MCP处理均能有效保持月季叶色;黑暗环境下,月季叶片的光能转换率明显低于光照环境;弱光处理比1-MCP处理延续叶片含水量效果更佳;弱光处理月季叶片的L值第8天升幅最大;弱光处理叶片的a值保持较高的水平,且高于1-MCP和黑暗处理;弱光处理的b值均低于1-MCP和黑暗处理。综合来看,LED弱光处理能较好保持月季盆栽的贮运品质,保鲜效果优于1-MCP处理,作为一种简便可行的物理保鲜方法,在盆栽培品质调控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5.
沙糖桔果实皮薄、含水含糖量高,易遭受病原菌侵染而导致腐烂,自然采后寿命仅1~2周,是最难贮运保鲜的柑桔类果实之一。介绍了沙糖桔的贮运特性和贮运病害,同时阐述了其在采收、选果分级、防腐保鲜、包装、预冷、装车运输以及冷库贮藏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6.
BTH和BABA处理对采后沙糖桔病害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糖桔采后果实进行BTH和BABA渗透处理,结果表明:0.025g/LBTH和0.5g/LBABA处理均能明显降低沙糖桔自然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并且使沙糖桔果实的硬度、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得到较好地保持,提高了沙糖桔采后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37.
植物逆境胁迫中活性氧和钙信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信号参与植物对逆境的应答反应已被广泛证实,但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活性氧信号也参与了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应答反应。现介绍植物中活性氧和钙信号的产生机制、活性氧和钙信号对植物逆境胁迫的应答机制,探讨了植物逆境胁迫中活性氧与钙信号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8.
水杨酸对玫瑰切花保鲜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50mg.L^-1水杨酸(SA)+2%蔗糖与常用保鲜剂300mg.L^-1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8-HQC)+2%蔗糖做对比试验,探讨了SA对玫瑰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SA与8-HQC效果相似,与去离子水处理对比,两种保鲜剂自理都明显降低了玫瑰切花瓶插期间的呼吸代谢强度,缓解了花朵的水分亏缺,减轻了花朵损伤,并提高了切花瓶插期的观赏品质,使玫瑰切花瓶插寿命延长了3d;  相似文献   
39.
拮抗菌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学群  张昭其  董春 《园艺学报》2000,27(Z1):546-552
综述了利用拮抗菌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拮抗菌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作用模式和影响因素,利用途径,分离、筛选和评价,以及应用前景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香气作为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赋予了荔枝独特的风味品质,是评价荔枝果实及其加工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荔枝香气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含量鉴定方面,随着检测方法的发展,荔枝果实的香气成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有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目前已从荔枝果实中鉴定出萜烯类、酯类、醛类、醇类、酸类、酚类等多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为主要呈香物质。根据合成前体物质的不同,香气合成途径可以分为萜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三大途径,荔枝香气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目前还较少。综述了国内外对荔枝果实及其加工产品的挥发性物质提取和检测技术,香气物质的种类和成分、合成途径,以及加工工艺和采后处理对其含量的影响。展望了今后荔枝香气物质的研究方向,为荔枝果实风味品质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为荔枝选育优良品种和优质加工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