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9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2篇
  5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为了缩短果桑种植的投产时间,可以直接采用果桑嫁接体快速建园.这种快速建园的技术,是将当年12月份或次年1月份在室内完成嫁接的果桑嫁接体,于恒温(15℃)大棚或自然环境苗床、营养钵中进行假植,待桑芽发育至鹊口期时(营养钵假植苗长至50~60 cm时)起苗,按既定株行距移栽至已整理好地块中,这样在当年即可养成树体主干和第1级支干,第2年可养成第2级支干并定拳养成丰产树型.实践证明采用果桑嫁接体及相应的栽培技术,果桑嫁接苗的成活率高,树型整齐,成园投产快.  相似文献   
322.
2010年1—2月和2011年1—2月,在黑龙江大沾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收集了227份狍的粪便样本和28种植物样本。采用野外观察和粪便显微分析2种方法对狍的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通过野外观察得到的食物组分的多样性(2.458)和均匀度(0.784)均高于粪便显微分析结果(多样性1.737,均匀度0.579),2011年粪便显微分析结果的多样性(2.230)高于野外观察结果(1.414),但均匀度(0.645)较野外观察结果(0.698)低;粪便显微分析和野外观察食物组分结果分析表明,桦木科和杨柳科植物是该地区狍种群的主要食物,二者占总食物组分的76%~89%。2)对2种方法得出的食物组分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粪便显微分析高估了2010年和2011年桦木科和榆科、2010年蔷薇科和锦葵科食物组分,低估了这2年杨柳科、禾本科、蓼科以及2010年蔷薇科和2011年锦葵科食物组分。2种方法在结果上有显著差异,且彼此不可替代。3)单宁与动物的食物组分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原因有可能是该地区狍种群的取食行为不受植物中单宁的影响,或者是由于本研究仅测定了植物中总单宁的含量而非起决定性作用的鞣花单宁。   相似文献   
323.
萝卜和甘蓝远缘杂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4个栽培萝卜(Raphanus sativus, 2n = 18, RR)分别和芥蓝(B rassica oleracea var. alboglabra, 2n = 18, CC) 、苤蓝(B 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2n = 18, CC)杂交,研究萝卜和甘蓝的杂交亲和性。萝卜×甘蓝受精前亲 和性低,只有极少数甘蓝花粉粒能在萝卜柱头上黏附、萌发,延伸到花柱,到达胚珠。母体内杂种胚很多能发育成 熟,平均每杂交100朵花得到杂种3. 9株,说明萝卜×甘蓝生殖隔离主要发生在受精前,受精后障碍相对较轻。甘 蓝×萝卜受精前亲和性高,萝卜花粉能在甘蓝柱头上正常萌发、延伸,但采用常规的人工去雄杂交方法没有得到杂 种,而用幼胚离体培养获得了杂种,表明甘蓝×萝卜生殖障碍主要发生在受精或受精后。  相似文献   
324.
依据2012年4~5月在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对繁殖期鹭科鸟类种类、数量、巢位情况、觅食生境类型调查数据,运用生态位理论,对5种鹭科鸟类的生态位分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漳江口地区繁殖的鹭科鸟类数量共计有2 439只,其中白鹭为该地区的优势种,数量1 422只,占到所有鹭科鸟类的58.29%;鹭科鸟类的巢位表现出明显的水平分布规律和对红树树种的选择性,通过错开繁殖的高峰期,利用不同的食物资源,在不同的时间段觅食以及在不同的生境觅食4个方式,对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使不同鹭科鸟类都能够占据-定的繁殖空间.红树林的结构决定了鹭科鸟类的巢位空间分布.生境类型的多样性为鹭科鸟类提供了多样的食物来源,为生态位分离提供了保障.不同鹭科鸟类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减弱了种间的竞争,提高了鸟类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25.
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猪繁殖效率的高低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培育好后备母猪、精细化饲养管理繁殖母猪、优化母猪群胎次结构、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和养好哺乳仔猪,是提高母猪生产效率,实现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26.
张明海  李熠 《野生动物》2008,29(3):138-146
有蹄类动物营养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新学科,是现代生态学领域研究动物食物数量和质量、营养适应以及营养对种群特征作用规律的分支学科.动物种群和其环境中食物资源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构成了这一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本文从食性分析、营养状况评价、食物营养质量评价、消化与能量代谢、取食行为、营养容纳量和营养生态位等主要方面对这一学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27.
灰分含量是衡量僵蚕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将供试的5龄起蚕接种白僵菌孢子后设置不同止桑时间处理组,测定僵蚕的灰分含量,旨在探究僵蚕体质量与灰分含量的相关性,为僵蚕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止桑时间越早其濒死蚕个体质量及僵蚕个体质量越轻,灰分含量相对较少:当有5%~10%的家蚕濒死或5%~10%家蚕死亡12 h后停止给桑(即正常给桑1次),僵蚕中灰分含量符合僵蚕质量检验标准;当5%~10%的家蚕濒死足18 h或家蚕感病后继续按正常给桑时间给桑(即正常给桑2次),僵蚕中的灰分含量便达不到僵蚕质量检验标准。因此建议:在僵蚕生产中,给5龄起蚕接种白僵菌孢子后有5%~10%家蚕濒死12 h时,仅正常给桑1次即终止给桑,可减少蚕体僵死前中肠内未消化的桑叶,从而在不降低僵蚕产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僵蚕中的灰分含量,以保证僵蚕的品质。  相似文献   
32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