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1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白菜氮磷及氮钾配合施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大白菜产量和施肥效益,进行了5年试验研究,以N、P配合施肥和N、K配合施肥相结合,探讨化肥不同配比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取得了沧州大白菜田N、P、K化肥的最佳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作物秸秆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厘清农作物秸秆的时空变化特征,对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和国家种植结构调整的宏观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基于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整理了我国近20年(1999—2018)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作物产量及草谷比,分析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秸秆量占全国秸秆资源总量的82.3%~88.3%,而谷子、油料作物、经济作物等其它作物的秸秆资源占比11.7%~17.7%。不同秸秆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差异较大,水稻、小麦和大豆秸秆资源分别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近20年来水稻播种面积占比基本稳定在25%左右;小麦播种面积从1999年的23.1%降低到2018年的18.7%,但玉米播种面积从1999年的20.8%增加到2018年的32.5%。水稻、玉米和大豆的秸秆资源量主要受播种面积的影响,但小麦秸秆资源量变化受其影响较小。因此,在优化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时,应该充分考虑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与秸秆资源利用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对红壤有机碳矿化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评价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活性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长期定位试验施有机肥(M)、施用氮、磷、钾化肥(NPK)、有机肥配合化肥(NPKM)、秸秆配合化肥(NPKS)和不施肥(CK)共5个处理的红壤进行室内培养,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红壤有机碳矿化的CO2释放量﹑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CO2量差异显著,由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计算出土壤潜在有机碳矿化释放CO2–C量的大小顺序:M > NPKM > NPK ≈NPKS > CK,其值分别为180.3﹑88.5﹑47.6﹑43.4和34.5 mg/kg 。培养初期微生物活性较弱时CO2的释放速率最高,微生物数量的增长落后于有机碳矿化速率变化,但培养14﹑35和69 d 时3种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M > NPKM > NPK≈NPKS≈ CK,处理间差异显著且与CO2释放量显著相关。不同施肥处理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其趋势与有机碳矿化相符合。说明长期施肥特别是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影响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高红壤微生物活性,进而促进微生物对有机碳的矿化。  相似文献   
14.
中量元素钙、镁、硫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日益突出,研究土壤有效态钙镁硫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可为全国和区域尺度耕地土壤中量元素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覆盖全国697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对比分析2016和2021年全国及六大粮食产区(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西南区、长江流域和华南区)的土壤有效态钙镁硫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与2016年相比,2021年697个监测点的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平均含量变化不显著,有效硫平均含量显著下降了27.3%,全国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硫主要与土壤pH和有机质(OM)相关。六大粮食产区土壤有效态钙镁硫含量的年际变化特征有所不同。与2016年相比,2021年东北区交换性钙和镁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5.5%和52.4%,主要与pH相关;有效硫含量显著下降了47.8%,主要与速效钾相关。华北区交换性钙含量显著下降了11.8%,主要与pH相关。西北区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硫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64.0%、54.0%和30.4%,钙主要与总钾相关,镁主要与全磷相关,硫与土壤其他理化性质不存在显著相关。西南区有效硫含量显著下降了30.0%,主要与pH和OM相关。长江流域交换性镁和有效硫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52.0%和15.7%,主要与pH和OM相关。华南区3种有效态中量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三者主要与pH和OM相关。在全国尺度下,水稻产量与土壤交换性钙和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玉米产量与交换性镁和有效硫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小麦产量则与3种中量元素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当pH≤7.0时,小麦产量与交换性钙和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当pH>7.0时则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无论土壤呈酸性还是碱性,小麦产量均与有效硫含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综上,2016—2021年的5年间,我国耕地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变化不显著,有效硫含量显著降低,这些中量元素主要与土壤pH和OM相关。六大粮食产区中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针对性施用中量元素肥料有助于提升区域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5.
农田土壤固碳与增产协同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农田土壤固碳是提升土壤肥力、保障和实现农田持续稳定生产能力的关键所在。明确农田土壤固碳与作物增产的协同效应可为不同区域土壤培肥、维持和提升作物产量提供依据。农田土壤固碳明显受到气候、土壤属性、管理措施 (尤其是施肥和耕作)、轮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且与农田作物产量密切相关,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农田土壤有机碳与作物增产协同效应存在一定的阈值,且该阈值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阈值约为C 44~46 t/hm2,西北和华北地区约为C 22~28 t/hm2,南方地区约为C 33~37 t/hm2。经验方程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区域,农田土壤每固定C 1.0 t/(hm2·a)有机碳,粮食作物产量可平均提升约0.7 t/hm2,但该响应值在各地区明显受到相应的环境及农田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深入理解农田固碳过程及其与作物生产力协同作用的机理,是指导不同区域合理培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是明确不同区域农田土壤可实现的固碳潜力,进一步揭示集约化种植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固存机制,关注深层土壤有机碳固定对作物增产潜力的影响及贡献,并深入分析表征环境、人为因素等对农田土壤固碳增产协同效应的影响机制及调控原理。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红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阐明不同肥料施用对红壤有机碳矿化及几种碳形态的影响,对长期定位试验红壤单施有机肥(M)、施用化肥(NPK)、化肥十有机肥(NPKM)、不施肥(CK)4个处理的土样进行室内培养,在培养期间定期采样红壤CO2释放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可溶性有机碳(WSOC)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CO2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度变化显著影响SOC矿化特征。研究长期不同施肥管理下SOC矿化特征及其对温度模式(恒温vs.变温)的响应,可为优化农田碳管理,减缓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内旱作黄壤长期定位试验,在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 4个处理小区采集耕层土壤样品用于室内培养实验。恒温处理为保持15℃;变温处理为10℃→15℃→20℃→15℃→10℃,每6 h匀速变化5℃,24 h为一个循环周期,两温度处理积温相同,共培养32天。采用碱液吸收法测定CO2排放通量,并分析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阐明不同温度模式下SOC矿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恒温培养条件下,CK、NPK、M和NPKM处理SOC累积矿化量分别为201、175、262和228 mg/kg,相对于CK,M和NPKM处理的SOC累积矿化分别显著增加了30.6%和13.3%,但NPK处理显著降低了12.7%。变温培养条件下,M处理SOC累积矿化量较CK显著增加了...  相似文献   
18.
著名英藉土壤学家、泰国Mae Fah Luang大学科学院院长J.Keith Syers教授,应邀于2005年4月3日至8日访问了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期问,Syers教授与王克林所长和吴金水副所长及有关人员,就即将于今年11月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一届亚热带区域持续农业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有关安排计划进行了讨论;并就亚热带农业生态所与Mae Fah Luang大学有关合作研究项目进行了协商。针对目前我所科研工作,尽管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已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张文菊  杨晓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61-6362
在我国,许多著名风景区都处于乡村的包围中,在这些地方发展农家乐之类的农业旅游娱乐设施,条件成熟,方便易行。在结合重庆市缙云山风景区农家乐考察时发现普遍具有规模小、设施简陋;经营模式雷同,竞争手段单一;管理体制不畅;缺乏统一规划、布局混乱;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进而提出发展风景名胜区农家乐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我国玉米产量可持续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对我国22个长期试验点5种施肥模式下的玉米产量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SYI受施肥、经纬度和气象因子的影响,据此将玉米产量稳定性划分为3类,不施肥和单施氮肥(N),玉米产量低,产量持续性差,SYI小于0.45,极显著地受到温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氮磷肥(NP)配施玉米产量较高,SYI在0.45~0.55,受气象因子的影响较小;氮磷钾肥配施与氮磷钾和有机肥配施(NPK和NPKM),玉米产量高,持续性好,SYI大于0.55,气象因子对其无显著影响。不施肥、单施N和NP肥的玉米SYI与纬度或气象因素间呈显著相关性,而施用NPK和NPKM的SYI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