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43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邯农6号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农6号是一个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且兼抗白粉和条锈病的小麦新品系。对其抗白粉病基因进行单体分析,结果表明:其抗白粉病基因位于5D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32.
对小麦抗病种质贵农775与西农97148的F2后代人工接种CY32条锈病菌,对其进行了抗性鉴定,通过卡方检测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例,确定贵农775携带有2对重叠抗条锈病基因。从128个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到与其中1个抗病基因YrG775共分离的多态性标记M8P15(1 200 bp),该标记仅能在原始亲本偏凸山羊草中检测到。由于已知来源于偏凸山羊草的Yr17苗期不抗CY32条锈病菌,所以根据抗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推断YrG775很可能是1个来自偏凸山羊草,并与已知抗条锈病基因都不同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33.
早抗1号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单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抗1号是一个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且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早熟小麦新品系,其亲本组合为:抗源2号×邯农2号。为给该品系的未来应用提供依据,用中国春21个单体系对其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个基因位于2A染色体上。它可能是一个来源于我国野生二粒小麦的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相似文献   
34.
小麦新抗源一粒葡抗条锈病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了小麦新抗源一粒葡抗小麦条锈病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感病品种铭贤169,一粒葡对条锈菌的侵染,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上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性特征。在组织学水平,表现为菌丝生长受抑,菌落发育延迟或败育,吸器母细胞和吸器数目明显减少;同时,侵染点的寄主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过敏性坏死症状。电镜观察发现,在一粒葡和感病品种中,条锈菌均可由芽管顶端直接进入或通过形成附着胞进入小麦气孔。其后,在一粒葡上,病菌胞间菌丝、吸器母细胞、吸器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均发生了一系列异常变化,表现为原生质染色逐渐加深,液泡增多变大,逐渐消解原生质;胞间菌丝、吸器母细胞细胞壁不规则增厚;胞间菌丝线粒体肿胀,数目增多,逐渐解体;吸器母细胞细胞质逐渐空泡化后丧失其生理功能;吸器外质膜皱褶;吸器外间质加宽并有丝状或颗粒状物质形成,吸器体壁逐渐消解出现孔洞,吸器体最终畸形坏死。同时,寄主细胞产生一系列显著的结构防卫反应:形成胞壁沉积物、乳突、吸器鞘等结构,以及发生坏死,阻碍并抑制病菌的发育及扩展。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贵协3号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及白粉病的抗性,2012-2014年采用苗期接种、成株期人工诱发或自然诱发进行了多年多地点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年4个试验点贵协3号对赤霉病抗病性表现为中抗到高抗,3年8个试验点对条锈病的抗病性表现为高抗到近免疫,2年3个试验点对白粉病的抗病性表现为抗病到近免疫.贵协3号为兼抗多种病害的小麦新材料,可以作为小麦抗病资源在全国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小麦EST-SSRs分子标记的特性及其遗传作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普通小麦EST来源的微卫星的多样性,从大约1 000个包含微卫星的ESTs中设计了300对引物,研究和评估了它们的多态性水平,并且将多态性标记加入到现有的遗传图谱中.在五种不同类型的重复单元中,三个碱基的重复单元出现最多,占到77%.几乎所有的EST SSRs标记(99.3%)的重复单元都含有G-C碱基对.37.4%的微卫星都是四次重复.对于扩增和多态性,300对引物中有60对没有扩增,21.3%的扩增引物没能产生预期的扩增片断.58%的标记至少在所用8个材料的一个中显示出多态性.W7984和Opata组合表现出最高的多态性水平.大多数普通小麦EST-SSRs标记的重复次数小于10,并且4次重复是最为普遍的.81个新的EST-SSR位点被添加到两个已有的参照遗传图谱中(62个加到ITMI,19个加到CTCS).研究结果表明小麦EST-SSRs标记展示了一些不同于基因组微卫星的特异特征,在标记发展和其他遗传应用中,这就使得它们能够成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相似文献   
37.
中间偃麦草 (Thinpyrum intermedium =Agropyon intermedium =Eltrigia intermedia ,2 n=6 x=4 2 ,E1E1E2 E2 XX)和硬粒小麦 (Triticum durum,2 n=2 8,AABB)具有抗锈病、白粉病、大麦黄叶病毒 (BYDV)、根腐病及抗蚜、抗小麦蝇蚊、抗旱、耐寒、耐盐碱及高蛋白等许多有益基因。通过远缘杂交把它们的抗性基因及其它有利基因转入普通小麦的工作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综合论述了中间偃麦草和硬粒小麦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研究进展情况 ,并对二者的利用潜力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8.
小麦远缘杂交后代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7和郑州9023远缘杂交F2代株系为试材,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法鉴定分析了杂交后代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molecular-weight subunits of glutenin)组成。结果表明在Glu-A1,Glu-B1和Glu-D1三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2,5和2种亚基类型,3位点结合共出现10种组合类型。其中,在Glu-A1位点上出现了1和N亚基,1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为37.5%;在Glu-B1位点上,7 8优质亚基和7 9亚基出现频率最高(均为31.3%);Glu-D1位点上出现了2 12亚基和被世界公认的优质亚基5 10,其中,5 10亚基出现频率高达68.8%。杂交后代中品质评分高达8分及以上的株系占3/8。  相似文献   
39.
提莫菲维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的SRA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RAP技术分析了提莫菲维小麦二倍体与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的真实性及其特点.结果表明,22对SRAP引物中,20对引物在双亲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其多态性比率为71.76%.me4-em1、me4-em3和me3-em3 3对引物在提莫菲维与二倍体野燕麦杂交的F3株系中扩增出双亲的特异带,表明该F3株系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该F3株系是提莫菲维小麦和二倍体野燕麦成功属间杂交的真实杂种后代.在该F3株系的扩增结果中部分双亲带型消失,并且提莫菲维小麦消失的带数远少于野燕麦消失的带数;同时有非父母标记新带型出现.杂种后代DNA序列的这种变化可能有利于新形成异源多倍体小麦的快速进化、遗传协调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40.
一、前言(一)选育广泛适应性小麦品种的意义一个作物品种要求有一定的生长环境,也要有一定的生态条件适应范围。有的品种适应范围广,有的品种适应范围狭,这与所选品种的遗传背景和选择鉴定条件有关。每个育种者都希望选育适应性宽的作物品种,这种品种能在差异较大的生态条件下生长,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