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2篇
  3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35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寡日照下甘蓝型油菜某些光合生理特性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重庆市油菜生产的生态特点,对部分具有特殊意义的育种材料、优质亲本和它们的组合的光合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新型双重不育系在阴天的光合强度显著低于核不育系,而与胞质不育系无显著差异,晴天的光合强度却显著高于它们的保持系和原始亲本L17A,双重不育系光合强度的特殊表现与它们的叶绿素含量及a/b比值无关,甘蓝型菜籽油菜的光合强度低,产量较低,原因不只在叶绿素含量,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在亲本与组  相似文献   
62.
优质油菜新品种(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AMMI模型对8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系)区试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MMI模型解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明显优于线性回归模型。通过AMMI1模型双标图可以看出产量在品种和地点间的变异程度,找出稳定性较好的品种。从AMMI2双标图上可以找出与每一个地点产量互作最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63.
计算机图像识别鉴定油菜种子颜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加方便准确全面地评价油菜种子籽粒颜色,研究探索了种子颜色计算机识别技术鉴定法。采用 数码照相机采集油菜种子的原始图像,根据曝光时间计算矫正系数,用Abode Photoshop CS对图像进行三原色识 别。随机提取20粒种子的RGB值,加权平均后得到RGB平均值,再将RGB平均值转化为HSB系统,获得色相 (Hue) 、亮度(Brightness)和饱和度( Saturation) ,并对种子颜色进行评价。28个不同颜色的油菜种子测定结果表 明, HSB各因素与颜色等级(CI)成极显著正相关。以H和B值对不同类别的黄籽油菜进行分类,可以明显地将肉 眼无法判别差异的纯黄籽区分出来。与肉眼鉴定的颜色等级相比,国际颜色标准RGB、HSB中的各因素均成极显 著相关关系,且精度大大提高,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籽粒颜色的色相(颜色种类) 、亮度和色彩强度(饱和度)的全面 指标。  相似文献   
64.
低芥酸杂交油菜渝杂18由西南农业大学采用化学杀雄方法育成,品比试验产量1950-2715kg/hm^2;重庆市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946kg/hm^2,比对照品种中油821增产2.2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39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2.3%。渝杂18商品种子含油量39.97%,芥酸含量0.62%。1998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5.
氮磷钾肥对迟直播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0号(ZS10)和中油杂5号(ZYZ5)为材料,研究迟直播条件下氮、磷、钾的"3414"肥料效应,确定最佳施肥量以减少迟直播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总生育期和苗期各指标影响不大。ZS10的主花序长、总角果数、千粒重与氮肥显著相关;ZYZ5的实际产量与氮肥显著相关。磷肥与各性状间关系不显著;钾肥与ZS10的每角果粒数、ZYZ5的实际产量达到显著相关。随着氮肥增加,菜籽含油量下降而蛋白质增加;磷肥对菜籽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影响不大;适量的钾肥有利于含油量的增加但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6.
湿害威胁中国的油菜生产。本文阐述了前人关于湿害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机理,概括了湿害对油菜生长的影响、油菜耐湿性的遗传多样性、油菜耐湿性形成的生理生化和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重点建立油菜耐湿分子育种技术,深入研究耐湿基因网络,发现和克隆耐湿相关基因,为提高油菜的耐湿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
高密度种植专用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分析适宜高密度种植的油菜与适宜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间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差异,为机械化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方向提供借鉴。【方法】对2008—2009年中国冬油菜区试中22个机械化高密度种植组合(品系)和72个常规密度种植的组合(品系)9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间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高密度专用油菜组合的每角粒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结角密度与小区产量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小区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结角密度(0.881)>分枝部位高度(-0.614)>株高(0.586)>每角粒数(0.360)>分枝数(-0.144)>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143)>单株有效角果数(0.111)>主花序有效长(0.095)>千粒重(-0.055)。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以及分枝部位高度与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对产量的直接效应顺序则为单株有效角果数(0.412)>株高(0.29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260)>每角粒数(0.249)>主花序有效长(-0.224)>千粒重(0.156)>分枝部位高度(-0.104)>分枝数(0.095)>结角密度(-0.003)。【结论】相比于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应重点加强对结角密度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选择,努力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并适当减少无效分枝数。  相似文献   
68.
针对油菜芽期耐旱鉴定,提出了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NIR法)预测油菜吸胀24 h电导率、PEG模拟干旱条件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鲜重和鲜重耐旱指数等4个芽期耐旱相关性状的方法。以采集的49份不同耐旱水平甘蓝型油菜近红外光谱数据为基础,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多元回归算法建立了最优定标模型,并获得较高的决定系数(0.71~0.86)和较低的标准误差(1~15.65)。验证集评估结果表明,NIR法与室内鉴定法测定油菜4个芽期耐旱相关性状无显著差异,且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决定系数0.72~0.89)。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油菜芽期耐旱性鉴定是可行的,可用于耐旱育种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69.
油莎豆高油高产品种中油莎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莎豆新品种“中油莎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通过辐射诱变、提纯复壮及南繁加代穿梭育种方法选育的高产高油品种,2017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组织的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70.
氮、磷、钾对湿害胁迫下甘蓝型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0号和中油杂5号苗期进行水淹处理模拟湿害胁迫,运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研究湿害胁迫下施肥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看出,施氮磷钾肥对湿害胁迫下的油菜产量性状有重要影响。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施氮量与每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和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和主花序长呈显著正相关;施磷量与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施钾量与每角粒数、千粒重和主花序长有呈显著正相关的趋势。湿害胁迫下,保证中等水平的磷肥和钾肥,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油菜的单产、投产比和经济效益。通过建立肥效与产量间的效应函数方程,在湿害危害严重的油菜种植地区,适宜肥料用量为:N 267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2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