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2篇
  3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35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以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为材料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用ADM模型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有效角果数以显性相关为主。主要体现在杂种一代。单株有效角果数与千粒重、千粒重与单株粒重在遗传上没有紧密的联系。每角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株高、纤维素含量和黄籽度等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遗传因子,通过单个性状间接选择不能有效改良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52.
高密度种植专用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分析适宜高密度种植的油菜与适宜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间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差异,为机械化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方向提供借鉴。【方法】对2008—2009年中国冬油菜区试中22个机械化高密度种植组合(品系)和72个常规密度种植的组合(品系)9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间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高密度专用油菜组合的每角粒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结角密度与小区产量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小区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结角密度(0.881)>分枝部位高度(-0.614)>株高(0.586)>每角粒数(0.360)>分枝数(-0.144)>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143)>单株有效角果数(0.111)>主花序有效长(0.095)>千粒重(-0.055)。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以及分枝部位高度与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对产量的直接效应顺序则为单株有效角果数(0.412)>株高(0.29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260)>每角粒数(0.249)>主花序有效长(-0.224)>千粒重(0.156)>分枝部位高度(-0.104)>分枝数(0.095)>结角密度(-0.003)。【结论】相比于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应重点加强对结角密度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选择,努力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并适当减少无效分枝数。  相似文献   
53.
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渝黄1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渝黄 1号是西南农业大学油菜研究室用本室选育的 2个自交系经化学杀雄配制而成 ,其组合为 GH0 1 /98P5 4。 2 0 0 1年 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幼苗半直立 ,叶色浅绿 ,蜡粉较厚 ,叶片缺刻较深 ,侧裂片 1~ 2对。主茎粗壮 ,株高 1 80~  相似文献   
54.
甘蓝型黄籽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加性-显性-母体的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不同遗传来源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所配制的完全双列杂交资料。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主要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环境对产量性状有一定的影响而母体效应影响很小。基因效应分析发现y4单株粒重有极显著的加性效应,y3×y4单株粒重有极显著的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55.
重庆市油料作物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作为食用植物油主要来源的油菜,产量占全市自产油料的72%,常年种植面积仅有13.3~16.7万hm2,种植分散零星,平均单产1125~1200kg/ hm2,并且品质差,生产成本高,油菜籽总产量17.3万t,总产油量5.71万t,全市每年人均占用菜油仅1.9kg,缺口达14.44万t。由于生产原料来源不足,成本高,再加上大量调进成品油的冲击,严重影响了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为此,重庆市近年来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油菜的面积,提高油菜产量和生产水平,以满足本市的需求。通过对重庆市部分地区推广、生产部门、农户和油脂加工企业的调查,本文分析了重庆市油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油菜生产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
甘蓝型油菜5个重要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种皮色泽差异显著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黄籽GH06和黑籽P174为亲本以及由它们构建的132个F2:3家系群体,对饼粕蛋白质含量、皮壳率、皮壳含油量、千粒重及种子含油量5个性状进行考察及QTL分析,5个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有的甚至表现出单向或双向超亲优势,表明5个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5个性状共检测到13个QTL,其中千粒重1个QTL,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18.7%;饼粕蛋白质含量5个QTL,解释表型变异在7.8% ~14.4%之间;皮壳率3个QTL,解释表型变异在26.5%~32.8% 之间;皮壳含油量3个QTL及种子含油量1个QTL,解释表型变异在8.3% ~12.1%之间。在第20连锁群上,发现有饼粕蛋白质含量QTL与皮壳含油量和千粒重QTL重叠的区段。  相似文献   
57.
曲霉(Aspergillus sojae)在Czapek-Dox培养基中加入2%N-乙酰氨基葡糖、1%蛋白胨和0.5%酵母膏,26℃、150r/min摇瓶培养下,在60h诱导产生较强的壳聚糖酶活性(达12.34mU/mL),同时形成了4种壳聚糖同工酶,CHA1、CHA2、CHA3和cHA4,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8.2、30.8、27.7和25.0kD。对诱导的壳聚糖酶部分特性初步研究表明,该酶属于壳聚糖内切酶,不能分解胶体几丁质、乙二醇几丁质、干粉几丁质和羧甲基纤维素,但能随乙酰化程度的增加有效分解壳聚糖。利用薄层层析表明,该酶可将壳聚糖分解得到的产物为壳聚二糖。  相似文献   
58.
采用异地异季和分期播种,研究了3个波里玛胞质不育系(Polcms)的育性变化,并与不同时期的温度进行相似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育性变化的温敏期为现蕾前后1个月左右的花粉粒分化形成期。其不育度与当时的均温呈正相关。育性变化的临界温度值约为日均温7~9℃,不同基因型不育系的临界值略异。由此认为,Polcms系的育性变化,是温敏基因在温度与营养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59.
采用ADM混合线性模型,对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配制的双列杂交资料的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由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母体效应共同决定,环境效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基因效应分析发现72-Regent,Andor的加性效应,88-14的母体效应,{[(tower×81008)×81008]×非野}×955选系组合的显性效应较符合品质育种要求.  相似文献   
60.
在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的选育和研究是发挥二者的优势、克服缺点的有效途径。本文报道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GCDA-1和GCDA-2的育成红过及在这方面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双重不育系的选育模式、育性表现、品质特点和杂种的产量水平以及形态学、遗传学和生理生化等基础理论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