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05篇 |
免费 | 130篇 |
国内免费 | 28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63篇 |
农学 | 360篇 |
基础科学 | 321篇 |
284篇 | |
综合类 | 2488篇 |
农作物 | 331篇 |
水产渔业 | 301篇 |
畜牧兽医 | 1546篇 |
园艺 | 433篇 |
植物保护 | 1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88篇 |
2022年 | 227篇 |
2021年 | 231篇 |
2020年 | 190篇 |
2019年 | 295篇 |
2018年 | 307篇 |
2017年 | 151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173篇 |
2014年 | 371篇 |
2013年 | 316篇 |
2012年 | 288篇 |
2011年 | 309篇 |
2010年 | 316篇 |
2009年 | 335篇 |
2008年 | 288篇 |
2007年 | 292篇 |
2006年 | 265篇 |
2005年 | 202篇 |
2004年 | 191篇 |
2003年 | 162篇 |
2002年 | 139篇 |
2001年 | 163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86篇 |
1996年 | 88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33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8篇 |
1966年 | 6篇 |
1965年 | 9篇 |
1964年 | 7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了全面了解菏麦22的产量特性,利用2015—2018年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增产点比例和适应度等方法,对菏麦22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5—2016年菏麦22比对照品种济麦22略减产,减产不显著,2016—2018年两年菏麦22比对照品种济麦22均增产且增产显著,具有较好的丰产性;2015—2018年菏麦22的产量变异系数(CV)和高稳系数(HSC)均居参试品种的前列,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丰产性;菏麦22试验3年的平均适应度与对照品种良星99、济麦22的平均适应度相当。除2015—2016年菏麦22的增产点率较低外,2016—2018年两年的增产点率分别达到89.5%、91.7%,表明在多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综合分析表明,菏麦22集合了高产、稳产、广适、多抗、优质等优良性状,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生态区域有较高的推广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62.
以US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通过酸雨的土柱淋溶试验模拟实际降水过程,分析了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淋溶后红壤中多环芳烃残留量的变化及不同性质多环芳烃在土柱中纵向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酸度模拟酸雨淋溶后红壤中多环芳烃残留量均较淋溶前减少,pH2.5酸雨淋溶后红壤中多环芳烃含量较淋溶前减小的幅度最大(52.08%),pH5.6酸雨淋溶后减小的幅度最小(21.55%);酸雨破坏土壤微结构,使土壤胶体分散,粘粒下移,与土壤粘粒结合在一起的多环芳烃也一起向下迁移,酸雨pH值越小,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能力就越强;酸雨对土壤中不同性质多环芳烃的纵向迁移影响不同,对低环多环芳烃(环数≤4)的迁移影响较大,对高环多环芳烃(环数4)影响较小,主要是由于不同性质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结合的物质不同而引起的。该研究结果为了解酸雨作用下多环芳烃在土壤介质中的稳定性及其对地下水潜在污染的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3.
温度对半滑舌鳎家系生长及性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建立半滑舌鳎家系为研究材料,在受精后46 d,将家系在17.5、19.5、21.5、23.5、25.5和27.5℃6个温度梯度下培育65 d;分别在受精后64、80、103、118、129、198 d测量各温度梯度下半滑舌鳎鱼苗体长和体重,利用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多重比较,分析半滑舌鳎家系鱼苗的生长规律及培育温度与体长和体重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以上温度范围内鱼苗的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98 d以后,25.5℃下鱼苗生长最快(P<0.05),21.5~23.5℃次之(P<0.05),27.5℃生长下降(P<0.05),17.5~19.5℃生长最慢(P<0.05)。在17.5~27.5℃,温度与半滑舌鳎家系生长体长、体重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0.553和0.809,都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长、体重与温度关系式分别为L=2.460 7t0.9979(R2=0.362 8)和W=9.0×10-5t2.976(R2=0.789 5)。在198 d解剖统计各温度梯度下雌雄比例,同时固定30尾鱼苗性腺,利用光学切片法辨别并统计雌雄性别比例,对获得的性别比例进行方... 相似文献
964.
仁用杏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对仁用杏园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进行了测定。0~50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为3.368g/kg,全氮为0.268g/kg,全磷为0.536g/kg,速效氮为13.644mg/kg。速效磷为2.202mg/kg,速效钾为50.406mg/kg。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仁用杏园无论是浅层、根系集中分布层还是源层土壤,土壤养分含量均较低,满足不了仁用杏的正常生长与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965.
以3个不同种源的砂生槐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外部形态特征、千粒重及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砂生槐种子的横纵径差异不明显,千粒重之间有差异,其中,日喀则种源千粒重最大.拉萨种源在各水温浸泡后其发芽率较其余2个高,达到42%,3个种源的砂生槐种子随着浸泡水温的升高,其发芽率也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均表现为沸水浸泡后发芽率达到最大.3个种源的砂生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不同.温度越高并不表现为发芽率较高,其中拉萨和林芝种源的砂生槐种子在15℃时发芽率最好,日喀则种源在20℃发芽率最好.GA3对砂生槐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切破种皮和酸碱处理均有利于不同种源砂生槐种子的萌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砂生槐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966.
给8头生后3d的哺乳仔猪经口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吉”毒株,于感染后18、30、45和96h各扑杀2头,以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及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小肠上皮细胞的病变因感染时间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上皮细胞的脱落和残留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以感染后30h最严重,病毒在这些上皮细胞内的增殖最显著。感染后45h,见有大量新生上皮细胞修补损伤的肠绒毛。感染后96h,小肠绒毛短缩、粗大乃至发生融合。实验仔猪肠系膜淋巴结内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均遭到破坏,在巨噬细胞内见有PED冠状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967.
除了环境和食物因素外,宿主的系统发育同样被认为会影响动物的肠道菌群,但对于鸟类,特别是极地企鹅不同种属的系统发育分类学差异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尚未清楚。本研究利用在相同环境和食物条件下馆养的王企鹅(Aptenodytes patagonicus)、帽带企鹅(Pygoscelis antarctica)和巴布亚企鹅(P.papua)分析宿主系统发育分类学差异对企鹅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企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和功能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王企鹅肠道菌群具有最高的多样性,其次为帽带企鹅,巴布亚企鹅肠道菌群多样性最低。多种细菌在王企鹅的肠道菌群中出现特异性富集,包括类谷氨酸杆菌属(Paeniglutamicibacter)、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肉杆菌属(Carnobacterium)、狭义的梭菌属(Clostridiumsensu stricto 1)、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戈特沙尔克氏属(Gottschalkia)和蒂西耶氏菌属(Tissierella);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ella)和鲸杆菌属(Cetob... 相似文献
968.
为了研究氮肥用量对绿豆品种皖科绿3号产量的影响,设计4种氮肥水平(0、30、60、90kg/hm 2),对不同处理中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单株荚数、产量等性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助于提高干物质积累和叶绿素含量,尤其在苗期和开花期可使绿豆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根瘤数量、鲜重和干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株高、分枝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水平对单株荚数、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效果相似,随着氮肥水平的升高,这3种性状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60kg/hm 2的氮肥处理达最大值。该结果同时也表明氮肥主要通过单株荚数影响绿豆产量。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下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氮肥可提高绿豆的增产潜力,皖科绿3号在安徽省地区种植的适宜氮肥施用量为60kg/hm 2。 相似文献
969.
970.
采用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优势药材骨碎补(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种质资源种类与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有效成分含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骨碎补种质资源丰富,基源植物共3科5属7种。骨碎补原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多附生于林中岩石或树干上,偶生于墙上,土生较少。广西骨碎补药材品质佳,质量好,有较好的利用和开发价值。骨碎补生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资源逐渐减少,建议加强对骨碎补种质资源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开展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较大规模的人工种植与繁育基地,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