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农学   28篇
  93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常规浸提、酶处理浸提两种提取工艺与真空减压浓缩、水浴浓缩两种干燥工艺制备红茶茶膏,并对其理化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酶处理后利用真空减压浓缩工艺能够显著提高红茶茶膏总糖、茶红素(TR)、茶黄素(TF)、茶褐素(TB)、儿茶素等理化活性成分含量,并提高红茶茶膏感官品质。色差分析b/a值和色相角(Hab)在红茶茶膏汤色分析中能更好反映红茶茶膏汤色状况,其与感官评分相关系数较高,可作为色差分析中衡量红茶茶膏色差品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2.
施氮量对切花玫瑰苗期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氮肥对玫瑰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切花玫瑰苗期对氮素依赖性极强,苗期集中表现在花冠宽及株高的变化,N3较N0花冠宽增长9.14%,株高增长7.33%;叶片叶绿素及养分含量显示,花农常规肥料使用量并非最优氮肥施肥量,在低氮肥N1施用条件下,玫瑰苗期生长与高氮N3条件差异不显著。因此,推荐切花玫瑰苗期低氮施用,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氮损失,利于土壤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3.
云南永胜涛源乡是保持我国水稻小面积超高产纪录的特殊生态区,采用平板计数法和BIOLOG碳素利用法,研究该地区水稻根际微生物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高产水稻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总数接近对照2倍,三大类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属健康的“细菌型”土壤,水稻高产与自然土层中的微生物关系不大。高产水稻土Shannon均匀度指数(E)和Simpson指数(D)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与对照达到差异显著,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不是高产与非高产区域的主要差别。AWCD值分析表明,高产水稻土群落代谢活性总体强于对照,二者间的差别幅度由大到小表现为分蘖期 > 收获期 > 苗期 > 轮作期,水稻生长越旺盛,与对照间碳源利用能力差别越大。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 3个多样性指数综合分析表明,高产水稻土根际微生物数量更多,代谢能力更强,微生物群落分布更均匀,多样化程度更高,能够利用的碳源种类更丰富,数量占比较大、种类较集中的常见种并不是形成产量优势的重要因素;分蘖期是高产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分蘖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多、种类繁、代谢能力强、代谢类型多是高产水稻旺盛生长和高产形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4.
为了阐明紫色土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和不同间作方式对提高间作玉米(Zea mays L.)、大豆(Glycine max L.)的氮素利用和减少土壤氮残留的贡献。本试验在设施盆栽条件下,采用根系分隔模拟装置研究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根系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膜分隔3种方式和不同AMF处理[不接种AMF(NM)、接种Glomus mosseae(GM)]对玉米、大豆植株生长、氮素累积与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种GM不同程度提高了间作玉米和大豆根系菌根侵染率、株高、植株生物量及氮含量,而显著降低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其中,GM-根系不分隔处理玉米、大豆的菌根侵染率最高。无论是否接种AMF,大豆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均以根系分隔处理显著高于不分隔处理,而玉米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却刚好相反。此外,GM处理条件下,玉米、大豆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均以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处理显著低于塑料膜分隔处理。在所有复合处理中,以GM-根系不分隔处理对玉米生长及氮素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好;GM-尼龙网分隔处理对大豆生长及氮素累积的促进效果最佳,并更能显著降低玉米、大豆根际土壤的碱解氮残留,可望减轻土壤氮流失而降低氮素流失对地表水体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55.
影响富营养化湖泊底泥氮、磷释放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水体酸碱度、温度以及上覆水营养盐浓度,为合理评估环境因素对湖泊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富营氧化比较严重的云南省昆明市城市景观湖泊翠湖为研究区域,通过控制不同pH值、温度和上覆水营养盐浓度来模拟影响底泥氮磷释放的因素。[结果](1)放置时间相同条件下底泥氮、磷释放量受到水体酸碱性的影响,中性环境下(pH=7.5)释放量高于酸性和碱性水体条件。底泥释放5,10h条件下,pH值为7.5时底泥磷释放量分别达到5.88,8.28mg/kg;pH值为7.5时底泥氮释放量分别达到22.8,38.4mg/kg;(2)底泥氮、磷释放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为20℃时底泥氮、磷的释放量分别达到28.62,3.75mg/kg;(3)底泥氮、磷的释放量均随着上覆水浓度增加而减少,随着放置时间延长而增加。放置时间5h上覆水氨氮浓度0.31mg/L底泥氮的释放量最大,达到21.63mg/kg。放置10h在氨氮为2.37mg/L时底泥氮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39.22mg/kg);底泥磷释放量在上覆水磷浓度0.14mg/L时底泥总磷的释放量最大;放置时间为5,10h时分别达到4.25,4.91mg/kg。[结论]底泥中营养盐释放是一相当复杂的动态过程,水体酸碱度、温度或上覆水营养盐浓度是影响释放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西芹(Apium graveolens L.)是云南省主要外销蔬菜之一,为筛选出适合我省夏秋季栽培的西芹品种,引进8个西芹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施用增效肥料对设施栽培小白菜生长特性、抗逆生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增效肥料在设施蔬菜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脲酶抑制剂、生化黄腐酸、海藻酸及复合增效剂4个增效肥料试验处理(T1~T4),分别以不施肥(CK0)和不含增效剂的普通化肥(CK1)为对照,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增效肥料基施后对小白菜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等抗逆生理指标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影响的差异,同时观测各处理小白菜的农艺性状和生物量.[结果]与CK1相比,施用增效肥料后小白菜各项农艺性状、产量和生物量指标均得到改善,以生化黄腐酸增效肥料整体效果最佳,其株高、叶片SPAD值、叶长、叶宽、有效叶片数和产量分别提高15.0%、4.0%、18.1%、15.9%、9.8%和63.8%,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分别增加23.3%、324.0%和5.9%,生物量提高51.5%,且叶长、产量、根长、根鲜重和生物量方面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下同).与CK1相比,脲酶抑制剂、生化黄腐酸、海藻酸及复合增效剂4种增效肥料处理小白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47.2%、49.1%、48.2%和51.5%,脲酶抑制剂、生化黄腐酸及复合增效剂分别提高小白菜POD活性7.8%、2.8%和3.1%,脲酶抑制剂、海藻酸及复合增效剂分别降低MDA含量2.2%、19.1%和36.6%,均达显著差异水平.与CK1相比,脲酶抑制剂和海藻酸两种增效肥料对土壤脲酶起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14.3%和2.8%,其余增效肥料均对土壤酶活性(除复合增效剂处理抑制CAT活性6.2%)和有机碳含量(除脲酶抑制剂处理下降10.2%外)产生一定的促进效果,其中生化黄腐酸增效肥料效果最稳定,土壤脲酶、蔗糖酶、CAT活性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10.0%、93.7%、12.5%和7.4%,且均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增效肥料可改善设施栽培小白菜的部分抗性生理指标,提高其对逆境的耐受力和土壤有机碳及矿化速度,实现小白菜农艺性状、生物量和产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8.
钝化剂种类和粒径对复合污染土壤镉铅有效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钝化剂种类和粒径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通过添加三个粒径(60~100、100~200、>200目)下的四种不同钝化剂(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石灰+生物质炭、硅藻土、磷矿粉),研究钝化剂种类和粒径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有效态Cd、Pb的影响。钝化60 d之后的结果表明,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生物质炭+熟石灰和磷矿粉均在>200目粒径下对土壤有效态Cd的钝化效果最好,较对照分别减少了9.54%、13.93%和11.08%;其中,硅藻土在100~200目的粒径下效果最佳,有效态Cd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2.35%。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石灰+生物质炭、硅藻土和磷矿粉对土壤有效态Pb的钝化效果都在>200目的粒径下最好,有效态Pb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17.81%、18.70%、11.54%和22.19%,其中磷矿粉的钝化效果最佳。研究表明,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石灰+生物质炭和磷矿粉都是粒径越小钝化土壤重金属Cd、Pb效果越好,可能是由于较小粒径更有利于Cd和Pb由活性态向非活性态转化,硅藻土对Cd、Pb的钝化效果在三个粒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中对联苯菊酯的降解规律,以人工添加180倍液联苯菊酯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材料,分别设置接种黑曲霉、酿酒酵母、产黄青霉以及不接菌的对照进行普洱茶固态发酵,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茶叶中联苯菊酯的残留,分析比较微生物在普洱茶固态发酵中对联苯菊酯农药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普洱茶固态发酵中联苯菊酯残留量降低,接种微生物能够有效降低联苯菊酯的含量25%左右(P0.05),其中酿酒酵母发酵对联苯菊酯农药残留的降解效果显著高于黑曲霉、产黄青霉处理(P0.05)。联苯菊酯在黑曲霉、酿酒酵母、产黄青霉以及不接菌固态发酵普洱茶过程中的降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C=C0e~(-kt),降解曲线方程分别为:C=12.889e~(-0.043t),C=13.348e~(-0.057t),C=13.309e~(-0.042t),C=14.458e~(-0.04t)。综上,研究表明,由于优势微生物的作用,晒青毛茶上的联苯菊酯在固态发酵中显著降低,残效期缩短。  相似文献   
60.
以云南省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及三七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云南省三七主要种植区域随机采集51个3年生三七及栽培土壤样品,对三七块根及土壤中铅(Pb)、镉(Cd)、砷(As)、铜(Cu) 4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评价,对土壤重金属含量与三七块根、叶片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其中以Cd、As、Cu 3种重金属超标最为严重,样品超标率分别为62. 7%、35. 3%、64. 7%。(2)文山、红河、昆明、曲靖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 27、1. 31、1. 76、2. 16,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表现为曲靖昆明红河文山。(3)三七块根重金属累积量与土壤重金属浓度呈线性正相关,以铅、砷较为明显;三七叶片铅累积量与土壤铅浓度呈线性正相关,而镉、砷、铜3种重金属拟合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