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181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136篇
  98篇
综合类   650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474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盆栽3年生红松实生苗为材料,分为CK(对照)、T1(+3.25 μW·cm~UV-B辐射)、T2(+6.51μW·cm~UV-B辐射)及T3(+9.76 μW·cm-2 UV-B辐射)4个处理,研究环境UV-B辐射增强对红松叶片自由基含量、脂质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显著提高红松针叶内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氢自由基(H2O2)和MDA含量(P<0.05),T3处理下叶片的H2O2(149.05 mmol·g-1)和MDA(12.56 μmol·g-1)含量最高;UV-B辐射增强诱导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抗氧化物质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UV-B胁迫程度加强而显著增加(CK为0.17 mg·g-1,T3处理为0.26 mg·g-1),而各UV-B辐射增强处理均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各生理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红松针叶内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自由基、MDA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OH含量与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研究证实UV-B辐射增强通过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对红松幼苗的生理代谢产生影响,而红松幼苗通过提高抗氧化酶(CAT,APX,SOD)的活性和蛋白质的含量来抵抗UV-B辐射引起的损伤,但其防御机制并不能有效地缓解这个伤害.  相似文献   
72.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九峰国家森林公园的调查分析得知:(1)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139科,356属,484种,其中木本植物215种,草本植物269种,草本植物略占优势;(2)野生植物有95科,238属,314种;人工栽培植物77科,134属,170种,以野生植物占优势;(3)在科的组成上以小型科为主,物种数最多的科为禾本科,有31属38种;属的组成上以单种属和寡种属为优势,是本地区植物成分的重要组成类群;(4)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科级水平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热带性质,在属级水平上则表现出热带、温带成分并重的趋势,说明本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向温带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73.
潮汐流-水平潜流组合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潮汐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构建潮汐流-水平潜流(TF-HF)和水平潜流-潮汐流(HF-TF)2种不同组合的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不同组合方式的水平潜流和潮汐流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条件相同、潮汐流人工湿地淹没排空比均为12h∶12h、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HRT)均为4d、系统回流比均为1∶1条件下,潮汐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水平潜流-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0.2%和91.3%,无明显差异;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5%和39.2%,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3%和30.5%,水平潜流-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表现出较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74.
在25℃的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豇豆、茄子、甘蓝、芹菜、黄瓜、茼蒿、菜豆、西葫芦等寄主植物对南美斑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南美斑潜蝇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存活率有显著的影响.南美斑潜蝇在选择性强的西葫芦和菜豆上发育快、存活率高,而在选择性差的甘蓝上发育慢、存活率低.  相似文献   
75.
中国马铃薯生产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比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马铃薯在提供营养全面的食物、保证粮食安全、提高能源安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冬季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马铃薯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马铃薯的多功能作用、提高薯农种植效益、保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有必要了解中国马铃薯生产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提升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76.
基于公平与效率的地表水污染物总量分配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何进行总量分配是开展总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公平和效率作为总量分配的基础,以某汽车制造集团的地表水污染物总量分配为实例,以现状排放量和单位产值作为聚类分析依据,将目标单位划分为"重点削减单位"和"关注削减单位",制订了总量分配方案。该模型对污染物总量分配技术可行性的研究与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Bl.var.acuteserrata Maxim.ex Wenz.)(RCHL)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SPL)是鄂西地区天然栎类林主要建群种,比较不同林龄2种林分碳密度分布特征,对于评估栎类林森林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调查,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了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密度特征。结果表明,鄂西地区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碳密度为183.68、150.61 t·hm-2,且两者间碳密度分配格局存在明显差异,2种林分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百分比分别为53.17%、1.34%、0.64%、44.85%和35.27%、0.76%、1.50%、62.47%。锐齿槲栎林生态系统碳密度高于栓皮栎林,前者以乔木层的比例最大,后者以土壤层为主;锐齿槲栎林活体植被层比栓皮栎林具有更大的固碳能力,而栓皮栎林能产生更多的枯落物,随着林分的发育,土壤层碳密度在生态系统碳密度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影响乔木层碳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为海拔和林分密度,影响土壤层碳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鄂西地区栎类林以幼龄林居多,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78.
菏泽市苏家村饮用水质与地氟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菏泽市苏家村饮用水中F、Ca、Cu、Fe、Mo、Zn含量与地氟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苏家村7~13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95%,水中氟平均含量为3.79 mg/L;沙山寺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水中氟平均含量为1.03 mg/L。因此苏家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主要由饮用水中氟含量严重超标所致。此外饮用水中Ca、Mo会抑制人体对氟元素的吸收,从而降低氟斑牙的患病率;而Cu、Fe、Zn含量对当地氟斑牙的发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9.
采用相关性分析、共线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壳尺寸性状与体质量性状间的关系。随机选取100个大连海域偏顶蛤野生个体并测量了其多个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偏顶蛤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共线性分析显示,壳尺寸性状间不存在共线性或共线性程度很低;通径分析显示,壳长、壳高和壳宽是影响活体湿体质量、体积和软体湿质量的重点性状,壳前至壳缘长对活体湿体质量也有直接影响,其中壳长、壳宽对这些性状的直接影响最大,而壳顶至壳后长和壳高对软体湿质量、闭壳肌湿质量和闭壳肌干质量均有直接影响,且壳顶至壳后长对这些体质量性状的直接影响均最大;经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因子,分别建立了以壳尺寸性状和测量性状为自变量,以体积和体质量性状为依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本研究结果可为偏顶蛤增养殖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两相厌氧发酵过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还产生沼气,因此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随着发酵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要求对厌氧发酵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LabVIEW在发酵过程的在线监测与自动化控制领域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两相厌氧发酵过程的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详细介绍了在线监控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构成,以及各个功能模块实现的关键技术。此系统利用LabVIEW虚拟仪器作为软件开发平台,结合多功能数据采集卡、传感器和各类执行机构,实现了厌氧发酵过程中各参数的采集、处理、存储和自动调控。试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较好地实现发酵过程的监控与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