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8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为筛选新的水稻病害生防细菌,探索研究生防菌株生防潜能的评估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以水稻纹桔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作指示病原真菌,从分离于水稻不同微生境的相关细菌中筛选颉颃细菌;依据颉颃细菌生防潜能的测试指标(抑菌活性强弱、产酶活性、解磷活性、固氮活性和产噬铁素活性)来初步评估其生防潜能.结果表明,水稻根围和根内微生境是水稻相关颉颃细菌的主要宿居地,用颉颃细菌生防潜能测试指标可以初步判定其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72.
油菜田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江苏省油菜田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对高效氟吡甲禾灵(haloxyfop-R-methyl)的抗药性以及对芳氧苯氧丙酸(aryloxyphenoxypropionate,AOPP)类和环已烯酮(cyclohexanedione,CHD)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本研究从江苏省11个县(市)油菜田采集到12个日本看麦娘种群,以种子生物测定法测定日本看麦娘种群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药性以及对其它药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采自句容的两个日本看麦娘种群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76.03和61.18,丹阳、高淳和溧阳3个种群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5.89、4.37和4.29,最敏感的为宜兴种群,其相对抗性倍数为1.37,证明部分地区日本看麦娘种群对高效氟吡甲禾灵已产生抗药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性种群对AOPP类除草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交互抗性水平依次为精吡氟禾草灵>精喹禾灵>精噁唑禾草灵;而抗性种群对具相同作用靶标的CHD类除草剂烯草酮则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73.
为害虫三叶斑潜蝇的检疫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对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虫期之间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差异显著,其中7日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并随着蛹期的延长,过冷却点有降低的趋势.幼虫、老熟幼虫、1日蛹、7日蛹和成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4.21、-16.74、- 18.76、-21.97和-21.31℃,冰点分别为-12.06、-14.55、-17.07、-21.05和-20.03℃.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虽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74.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江苏省水稻主栽品种种子携带水稻恶苗病原菌的情况。【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对江苏65个水稻主栽品种种子携带藤仓镰孢、层出镰孢、拟轮枝镰孢和Fusarium andiyazi等4种水稻恶苗病菌进行检测。【结果】65个品种中有54个品种的种子样本携带恶苗病菌,表明江苏省稻种携带水稻恶苗病菌是一种普遍现象。其中,藤仓镰孢为优势种,检出率高达83.07%,其次是层出镰孢和Fusarium andiyazi,检出率分别为12.30%、6.15%,但供试的65个品种种子均未检测到携带有拟轮枝镰孢。【结论】该技术可用于水稻种子携带恶苗病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5.
筛选生物与化学新药剂或新剂型用于科学防控葡萄霜霉病。采用室内孢子萌发法和田间预防及治疗试验,分别比较5 种生物药剂和5 种化学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治 效果。5 种生物药剂对孢子的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田间预防试验中,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AS1000 倍液和3×108 CFU/g 哈茨木霉菌WP 200 倍液施药3 次后防效均超过50%,但治疗效果均低于50%;5 种化学药剂10%氟噻唑吡乙酮OD 3000 倍液、80%烯酰吗啉WDG 2000 倍液、23.4%双炔菌酰胺SC1500 倍液和250 g/L 吡唑醚菌酯EC 2000 倍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好抑制作用,且在田间预防和治疗试验中均具有较好防效,但250 g/L 嘧菌酯SC 2000 倍液田间防效偏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哈茨木霉菌应在发病前用药;除嘧菌酯外的4 种化学新药剂或新剂型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氟噻唑吡乙酮持效期较长,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6.
武育粳3号纹枯病药剂防治对策研究镇江市植保植检站庄义庆扬中市植保植检站朱玉军,周高明,郭春华,郭如文,韦珍棣武育粳3号,在生产上推广种植后,产量明显高于盐粳2号。但通过几年来的观察发现,武育粳3号纹枯病发生比盐粳2号重;且发生期长,其穗期纹枯病仍能发...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明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DJ-6对葡萄霜霉病的生防活性.[方法]采用叶盘法分别测定了黄麻链霉菌NF0919发酵上清液、1.0×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代森锰锌和烯酰吗啉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NF0919菌株发酵上清液、1.0×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代森锰锌和烯酰吗啉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96.285 9、86.603 8、69.947 2和7.263 6μg/ml.NF0919菌株发酵20倍液和1.0x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 1 0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做预防性施药时,2次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71.55%和70.71%,2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67.54%和68.19%;当做治疗性施药时,2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59.72%和56.07%,2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56.88%和57.46%.两种供试生防菌剂的防效相当,且保护效果与50%代森锰锌WP 300倍液均差异不显著,而治疗效果与40%烯酰吗啉SC 200倍液均差异显著.[结论]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DJ-6 WP对葡萄霜霉病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8.
藤仓赤霉菌的抗药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明江苏省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以及多菌灵与咪鲜胺对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区分剂量法分别检测了采自江苏省16个县(市)的202株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对多菌灵与咪鲜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叶菌唑、咯菌腈和氟啶胺等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7.72%、67.33%和0%。根据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表现,可分为4种表现型,其中对多菌灵和咪鲜胺抗药而对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58.42%;对多菌灵抗药而对咪鲜胺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20.30%;对咪鲜胺抗药而对多菌灵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9.90%;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均敏感的菌株占11.39%。通过敏感性相关性分析,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以及咪鲜胺和上述杀菌剂之间均无交互抗性。江苏省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较高而对氰烯菌酯敏感,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水稻恶苗病。  相似文献   
79.
【目的】为调查江苏镇江地区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情况。【方法】采集受水稻恶苗病菌侵染的水稻植株,分离水稻恶苗病菌并鉴定其种属关系,利用PCR检测咪鲜胺作用靶标位点cyp51A位点是否突变,分析水稻恶苗病菌抗咪鲜胺的作用机制。【结果】在江苏镇江地区的发病水稻田成功分离水稻恶苗病菌98株,优势种群是藤仓镰刀菌。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EC_(50)值介于0.011~0.175μg·mL~(-1)之间,对咪鲜胺的抗性水平较高。【结论】检测抗性最高和最敏感的各2株菌株靶标位点cyp51A基因发现无明显的点突变,证明其突变机制不是由于cyp51A位点突变而导致,推测可能是该位点的mRNA过量表达导致。  相似文献   
80.
休闲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二、三产业的互动和交融而形成的一种农业生产新业态,它在三次产业融合过程中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围绕休闲农业发展诉求和目的找到三次产业可共生的最佳切入点,使基于产业融合的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更加明晰。从产业融合理论的起源和要点入手探究休闲农业的形成路径和体系特征,并以江苏省镇江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实践为例,对休闲农业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关系作出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三产融合对农业产业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通过发挥休闲农业的外溢效应,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而提出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政府职能应该是造好外环境、三产融合深度应取决于认知高度、服务宗旨应定位于"三生体验"、价值重塑应依赖于美学体验、资源基础应立足于"三农"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