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疆虫草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新疆黑槌虫草菌的形态特征 1.1 天然虫草形态特征子座从寄主头部发出,棕褐色,棒状,长约20 mm,柄粗约2 mm,可孕部似球形,黑褐色,子囊壳垂直埋生拟卵圆形,颈部长525~600 μm×210~300 μm,子囊柱状,子囊帽半球形,子囊孢子分隔,子囊孢子成熟后断裂成细长柱形的次生子囊孢子.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活性酵母培养物、复合酶制剂、复合益生菌三种添加剂对10种非常规饲料(柠条、构树叶、油菜杆、猕猴桃叶、马铃薯秧、红薯秧、白菜秧、白萝卜、白萝卜秧)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能力、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秦川牛肉用新品系(简称“秦川肉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10种饲料的DM、CP、NDF、ADF瘤胃降解规律。分别为设立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基础日粮+活性酵母培养物1.5 g/kg精料)、试验Ⅱ组(基础日粮+复合酶制剂1 g/kg精料)、试验Ⅲ组(基础日粮+复合益生菌制剂2 g/kg精料)四组(即四个阶段)。饲喂期22 d,每个试验组之间过渡期10 d,于每个试验饲喂阶段的第15 d进行尼龙袋试验,20 d-22 d连续3d进行瘤胃液采样、颈静脉采血,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添加适量活性酵母培养物可以显著提高构树叶DM与CP、柠条的DM、马铃薯秧和红薯秧NDF,柠条和白萝卜ADF的ED值(P<0.05);添加适量的复合酶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柠条DM、ADF,构树叶CP、DM、NDF和红薯秧CP、NDF的ED值(P<0.05);2)活性酵母培养物、复合酶制剂、复合益生菌制剂均有显著提高瘤胃pH值、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的作用(P<0.05);3)活性酵母培养物、复合酶制剂、复合益生菌制剂均显著提高提高机体总蛋白TP值(P<0.05),但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肌酐CREA、尿素氮UREA、血尿酸UA、葡萄糖GLU、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U/L)没有明显影响(P>0.05)。本试验所使用的三种添加剂均能提高秦川肉牛瘤胃发酵能力、免疫力且对机体生理功能无不良影响。本研究为在肉牛饲粮中使用添加剂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对200个大豆EST-SSR标记及其能够产生多态性的大豆EST-SSR标记的EST来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大豆3′EST的EST-SSR标记产生多态的可能性高于来自大豆5′EST的EST-SSR标记,来自大豆Single序列和来自大豆Contig序列的3′EST产生多态性EST-SSR的比率均高于5′EST和其他来源EST;来自大豆Contig序列的EST-SSR产生多态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来源于Sin-gle序列的EST-SSR。利用来源于大豆Contig序列3′EST的EST-SSR标记ses71、ses74和ses176验证了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4.
云南山茶三个园艺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婕  常玮  胡虹 《北方园艺》2011,(21):65-69
研究了“大理茶”、“狮子头”、“松子鳞”3个云南山茶园艺品种的光合特性和相关的叶片特性.结果表明:3个山茶品种的光合作用主要受电子传递、羧化作用以及光能利用潜力的影响,且在高光强下均表现出光抑制.其中“大理茶”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狮子头”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LSP)和较低的光补偿点(LCP),表明其对光照强度具有较宽泛的适应性;“松子鳞”更适应低光环境,栽培时需注意遮荫.  相似文献   
15.
新疆虫草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疆产黑槌虫草(Cordyceps gracilis)是以蝠蛾(Hepialus)幼虫为寄主的珍贵药食两用虫草,从该虫草的新鲜样品中分离得到羽束梗孢(Paraisaria)菌株,经液体发酵培养出人工虫草菌丝体,通过紫外光谱扫描、气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将新疆天然虫草与人工菌丝体的理化性质及其与青海产天然冬虫夏草(C.sinensis)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试验,同时将发酵液与冬虫夏草口服液、全花粉酸解液、花粉水溶物中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对比,以确认新疆虫草的有效成分和药理药效,为新疆虫草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种适合大豆MicroRNA鉴定的RT-PCR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调控真核基因转录后表达的非编码小分子RNA.绝大多数miRNAs由计算机预测得到,其存在与否及时空分布还不清楚.因此建立高效、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是探明miRNAs在多种组织中时空调控的基础和前提.研究以Lau等和Shi等的方法为基础设计方案,采用通用反转录引物,以大豆幼叶、老叶、根、茎组织为研究材料,对预测的、且Sanger Institute公布的miR156a进行扩增以检测扩增效率和准确性.经比较,该方法具有反转录引物通用、成本低,操作简单,可快速、敏感、高通量地同时比较一种组织中多个miRNAs,也可比较多个组织中miRNA;且该方法比Northem Blot和Microarray需要的RNA量少得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大豆基因组Wm82.a2.v1,以拟南芥NUDX基因序列作为参考,通过全基因扫描,在大豆基因组中鉴定大豆NUDX基因家族。【方法】通过比对不同植物NUDXs蛋白序列,分析其保守结构特征,并采用模式匹配的方法分析大豆中具有相同结构的蛋白。利用ProtParam、TargetP1和WoLF-PSORT在线程序,分析候选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根据多序列比对结果,利用MEGA5.1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最终根据大豆转录组数据对上述挖掘到的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在大豆基因组中共找到69个推定的NUDX基因,分布于20条染色体上,其中56个具有单nudix水解酶结构域。对这69个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部分的GmNUDXs具有2个拷贝,且在大豆基因组上成对出现,这反映出了古老的基因组复制事件。对69个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GmNUDXs在大豆中的表达不具有组织特异性,但表现出了明显的丰度变化:69个基因中:24个基因具有高表达丰度,26个基因具有中等表达丰度,10个基因具有较低表达丰度,9个没有发现表达序列,表明这9个基因可能为假基因。【结论】从大豆基因组数据库中挖掘到69个GmNUDXs,分布于大豆的20条染色体上,在大豆中可能具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寒地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的调查指标及鉴定时期。[方法]利用苗期鉴定法和成株期牙签嵌入法分别于分蘖末期和抽穗期进行接种,并在苗期采用单株病情指数,成株期采用病级、相对病斑长度、病斑长度和绝对病斑高度为调查指标,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分蘖末期接种的3次调查中,病级、绝对病斑高度与抽穗期第3次调查的绝对病斑长度和病级的灰色关联度呈上升趋势,且分蘖末期接种的第3次调查中这2个指标与对照指标的灰色相关度分别为0.891 2、0.888 6和0.911 1、0.903 0。这2个指标可作为抗性鉴定重要参考指标。苗期鉴定的单株病情指数与2个对照指标的灰色相关度分别为0.746 1和0.787 9,表明苗期鉴定的调查指标与成株期鉴定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成株期牙签嵌入法在分蘖末期和抽穗期接种,接种后第36天调查的病级和绝对病斑高度可作为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的重要指标。苗期鉴定的单株病级指数与成株期鉴定结果具有一定的灰色关联度。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用类比法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认为项目建设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的工程,基本农田增加9.498万hm2,林草植被由18%增为45.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21.3%提高到60.4%,将使项目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每年减少入黄泥沙0.35亿t,有利于项目区农业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确认项目建设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对项目建设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不利问题,拟定了相应对策,可防止不利影响产生。项目在环境上是有利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对高温中性蛋白酶发酵中试研究中温度控制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PID调节器的自动调节,由调压器调节加热器的功率,从而实现了恒温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